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一位医疗投资人的2022年中思考:募资更难了,但该投还得投,更关注上游项目和刚需市场稀缺标的
一位医疗投资人的2022年中思考:募资更难了,但该投还得投,更关注上游项目和刚需市场稀缺标的
2022.07.09 15:53 《科创板日报》记者 朱洁琰

《科创板日报》7月9日讯(记者 朱洁琰) 刚刚过去的半年,受疫情反复、国际局势、二级市场表现不佳等多重因素冲击,投资的不确定性越发明显,市场观望情绪甚浓。

在经历了过去一段时间的波动后,专注在医疗行业的投资人林杨(化名)感叹道:“募资和投资都更难了。”

大环境不好 募资也更难了

自2021年开始,创新药企业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的现象屡见不鲜,企业撤回上市以及上市后破发的情况频出,这让市场对创新药投资的热情大幅下降。很多投资者也对创新药企业现有的发展模式产生了质疑,认为持续烧钱的模式不可持续。

对此,林杨表示:“过去投资界对创新药企业上市以后的预期很美好,公司估值也都很高,所以过去对于企业上市前的高估值以及烧钱的时间都有一定容忍性。另外,之前很多创新药企业都是去港股上市的,现在港股受限于国际环境,估值也跌的很厉害,基石投资人都亏钱了,所以上市也变得越来越困难,纯烧钱的模式也就开始难以维系。”

而在大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社会各方的出资意愿也都更加谨慎了。“传统的出资人有三种类型:政府引导基金,市场化出资人和有产业诉求的上市公司。市场化出资人的出资意愿和出资能力上都大幅下降了,尤其是一些个人性质的,会更倾向退出比较确定的单项目基金。而政府引导基金受限于财政赤字,出资能力也有所下降。”在林杨看来,募资难的程度正在继续加深。

但林杨也观察到,在今年比较困难的形势下,有产业布局需求的上市公司还是比较坚定的出资人,“举一个新能源领域里的例子,宁德时代自己就有产业基金来投资产业链上下游的,我了解到他们前两期已经投完了,现在在募第三期了,而且前两期的回报也不错。上市公司布局产业会考虑得比较长远,也是比较坚定的出资人。”

该投还得投 关注上游、关注刚需市场稀缺标的

出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和企业估值高企的影响,出资人谨慎了,投资人也一样比以往更谨慎。林杨坦言道,今年以来总体投资策略的确更偏稳妥,更偏估值低的项目,如果企业自己有造血能力则最好不过,对特别烧钱激进的项目更加小心了。

但林杨同时也认为,抛开宏观和行业政策的不确定性,该投还得投,相信中国庞大的刚需市场存在巨大未满足需求,这不仅是盈利机会,还是对造福人类的事业。

关于医疗投资的方向,林杨主要谈了三点,一是更加关注上游的项目了,“出于多方面的原因,大家都开始意识到原材料卡脖子的问题,再加之医药的下游企业受到政策影响等赚钱也比较难,所以现在看上游企业的特别多。”

“我也开始去看一些上游原材料的项目,比如合成生物学、医疗器械上游材料等都是特别热的,但这也导致现在一些上游的项目很贵。”林杨说。

第二个方向是更加关注一些新的概念,“其实从去年开始,比如心衰、脑机接口、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等融资都还是比较火的,而且预计后面还是会不断的有资金进来。”

第三点则是关注高壁垒稀缺性标的,林杨表示,“我们通常会看这家公司的产品是否存在较高技术壁垒,是否是刚需?稀缺性的产品管线具有好的竞争环境和溢价。”

最后,林杨特别指出,国家发布的政策非常值得一看,“比如今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这里面提到的很多方向正是我们在看在做的一些方向。”

3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