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这年头 有的GP不但活成了FA 还变成了被投企业的融资部
这年头 有的GP不但活成了FA 还变成了被投企业的融资部
2022.07.10 08:06 科创板日报记者 敖瑾

《科创板日报》7月10日讯 (记者敖瑾)面对上半年的市场环境,GP各有各的活法,有的小型创投机构活成了FA,还有的干脆转型,加入被投企业,一起干起了实业。

募资难背景下,小机构的几条路径

“有的GP一时募不到钱,但确实又能接触到好项目,就推荐给其他有资金实力的机构,作为FA对接一些类似的零碎业务,这种机构一般员工也不会太多,所以一年下来靠FA业务赚个百来十万,也能养活团队。”华东地区一家机构投资人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

其表示,这种小型GP变FA的趋势,事实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变得明显。“疫情等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从去年就已出现,而要再往前溯源,其实早在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之后,有一批GP就已向FA的方向发展了。”

也有GP干脆彻底转型,投身实业。

“有些机构当年投的项目,基于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的原因,机构的持股比例不断增大,最后已经相对控股被投企业了,这时机构就不再做直接投资了,而是整个团队加入企业,跟创始人团队合伙干实业。”上述投资人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其身边已经有一些这样的例子,“这类原同行现在日子还算过得去,转型早的也躲开了这轮行情,没怎么受到太大的冲击。”

在其看来,GP进入企业,还是能发挥原来的专长。

“可能存在做投资和做实业逻辑不一样的担忧,但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肯定需要使用一些金融工具,包括再融资,甚至将来走上资本化道路,这些都需要提前准备。而投资机构本身就有比较专业的财务投资经理,他们完全可以负责起实业公司的金融、财务包括风控等相关业务。”

除了通过积极转型趟出一条生路的GP,放弃挣扎、卷款跑路的机构也有。

7月6日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了第四十八批疑似失联私募机构名单,其中包括深圳市鑫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翰亚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共35家私募机构。

这也是今年以来公布的第七批疑似失联私募机构名单,年内疑似失联私募机构数量累计达到344家。而在去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仅发布了4次疑似失联私募机构名单,累计120家。

哪些类型创投机构能募到资?

上述投资人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其所在机构上半年还算过得平稳,该机构是一家深度扎根当地的VC,与当地政府引导基金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我们当地的政府引导基金可以出资到50-60%,加之我们在本地区投资,又是本土机构,政府引导基金会再帮助协调当地国企,国企再出一块,基本上一支基金的百分之七八十就到位了,再加上机构本身也积累了一部分自有资金,所以上半年至少募资这块是能稳住的。”

对于该投资人所在的机构来说,更大的压力在投的上面:“上半年出手的项目很少,过去经常跑的临近地方比如北京、河南,上半年也没再跑过。如果疫情等相关的不稳定因素持续,资产端面临问题,那哪怕引导基金继续出资,我们也很难投出手,到时候机构就有可能面临冲击。”

另一家深圳中小机构的投资人也向记者表示,即便是在上半年的市场环境下,其所在的机构还是募到了7亿元资金。

“按照每个LP300万元左右的出资额算,相当于拉来了有200多个LP。但这类机构有它的特殊性,老板在LP圈、项目圈扎根够久,人脉资源广阔,对一些明星中后期项目他能拿到跟投额度,LP也就更愿意出资。因为一些个人LP对项目的了解和投资专业知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有限的,当他们看到这类明星项目投资方有政府、也有有名投资机构,就会很放心出资。”

但其坦言,这类资源型的机构,也有需要面对的瓶颈。“这类机构在个人LP手上有钱时,可以活得很好,但它毕竟专业性有欠缺,退出案例相对有限,很难拿到大LP,比如政府引导基金的钱。现在又存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个人LP越来越保守,这类机构未来就会更加被动。”

上述华东地区投资人进一步告诉记者,其所在地区机构上半年遭受的冲击普遍而言都不太大。“这边还看不太出来大规模裁员和倒闭的机构,也许也和本地的机构特点相关。这边的机构基本上分几种类型,一种是国资国有类型的,他们非常轻松,投不投就是那么回事儿,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还有一种,就是我们这样的民营本土机构,围绕当地市场做,行情好时可以过得不错,但行情有个波动了,也不至于过得太差。”

“上半年这一波,反而是北上广深那种项目布局比较广的较大机构,受到的冲击会更大。毕竟那里都去不了,项目看不了也投不出。”其进一步表示。

市场对GP的要求也在相应提高

市场对GP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面对复杂的宏观环境,还要面对四面八方涌来的竞争对手。

“现在我们当地每个区都有自己的金控平台,都成立了自己的私募机构,这类机构肯定募资没有任何问题,现在又组建了自己的团队,那市场份额肯定一部分就被他们分走了。还有些上市公司或者大型的实业公司,经过几年跟GP的合作,都已经摸清了股权投资的讨论,相比交给GP来管理,它们自己更清楚知道真正需要哪些方向的投资。也就是说,LP现在都开始自己当GP了。”上述华东地区投资人向记者表示。

更多GP也在思考自己的市场地位以及生存空间,专业性则是一个被经常提及的解决方案。

“GP自身的专业性是必须要有的,且不说和全国范围的机构竞争,至少要在所处的地区,形成核心竞争优势。这种核心竞争力包括团队专业性,也包括和政府引导基金形成稳定积极的合作,在政府出资股权投资基金比例越来越高的趋势下,这也会是一种优势。因为地方政府能做的终归有限,它可以完成一部分的直投,但更多还是需要让渡给市场机构来做,而且政府引导基金做直投,需要一个发展过程。即便是被称为‘最牛风投城市’的合肥,也是发展了10多年才到今天的程度。至少这个过程中,GP还是有它的生存空间以及存在的必要性。”

深圳一家机构投资人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其将市场上的GP分为几大类:“第一类是具有国资背景的,这类机构有资金也具备产业资源;第二类是外资起家的机构,牌子大,市场经验也很足;第三类就是精品私募,特点是小而精,在某个产业领域深耕;第四类是跟政府引导基金有稳定合作的;第五类就是纯民营GP,这轮变FA的很多就是第五类,它们现在钱难拿项目也相对难拿。”

其认为,第三类精品私募,更有可能在未来处于市场竞争的不败之地。

“这类机构基本都是有产业背景的专业人士。他们本身有专业知识背景,又有丰富的产业运营经验,在产业领域又积累了足够的技术、人才和资金资源,这类机构虽然可能不大,但它在专业性上并不输头部大机构,这类型机构永远都会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市场对GP的要求提高,对投资人的要求也水涨船高。

“我之前看过一个机构对投资经理的招聘要求,一眼看上去感觉是让你去造导弹,而不是一个2万元月薪的投资机构投资经理应该做的事。”一名目前正在寻找工作的90后投资经理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

上述华东地区的投资人也告诉记者,GP未来对具有产业背景的人才需求会增加,也会更倾向于理科复合型人才,“现在机构都不太招金融会计专业的人了,过去更倾向财务性指标时,一般都是招金融背景的人,但现在大多数都希望是复合专业的,或者就是纯粹的技术背景人才。前段时间一个朋友还告诉我,上海的机构要招一个研究员,要求是高分子化学博士。”

3.1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