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记者观察|头部VC的医疗投资经:投早、投牛人、投前沿领域
记者观察|头部VC的医疗投资经:投早、投牛人、投前沿领域
2022.08.14 12:14 科创板日报记者 朱洁琰

《科创板日报》8月14日讯(记者 朱洁琰) 今年来,受外部环境和疫情影响,创投行业整体投资脚步放缓。但从公开披露的投资项目数来看,以高瓴创投为代表的头部机构仍保持着较高的出手频率,在高瓴擅长的医疗领域,也依旧保持着一个较稳定的投资节奏。

据《科创板日报》记者梳理,在政策引导下,以创新技术和科研成果转化为主的早期项目优先受到关注,如AI制药、实验室自动化、核酸药物等都已成为高瓴创投关注的领域。

早期与牛人是投资重点

从公开数据来看,今年以来高瓴创投生物医药项目投资数量共25个,A轮及以前的早期投资事件占比明显提升,数量达16起。

进入2022年后,资本对后期估值高、花钱多的生物药企明显更慎重。有医疗行业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聪明的机构全部向前投。”

高瓴创始人张磊在2021年末就公开做了三词总结:投早,投小,投牛人。

投早虽好,风险也大。行业的普遍认知是,早期投资对投资人的专业背景、行业理解和研究实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早期投资难,早期医疗投资更难。

在高瓴看来,早期投资一来需要对生物科技发展趋势有着深刻理解,抓住早期窗口期;二来更要抓住具有核心研发能力的牛人。

高瓴创投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在生物科技革命这场浪潮中,科学家才是主力军,要尊重科学家,让科学家坐C位,完成来自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转化。

对照高瓴创投近期下注的早期公司来看,科学家团队成了其出手天使及种子轮项目时一个的标配。

例如一年内完成了种子轮和Pre-A轮融资的西湖欧米创始人郭天南,他同时也是西湖大学蛋白质组大数据实验室特聘研究员;合成生物学“当红炸子鸡”蓝晶微生物的创始人团队是北大博士和清华博士;刚刚获近5亿元A轮融资的华深智药由清华大学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孵化、世界计算生物学专家彭健创立。

然而,术业有专攻,擅长技术的科学家对于企业运营管理、资源扩展等商业化领域并不擅长,且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这些核心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早期项目的转化。

《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对于早期项目,高瓴有一套专门的投后体系—— DVC(Deep Value Creation,深度价值创造),“从团队搭建、组织结构设计、生态搭建,到融资、商业模式、销售、知识产权等,均有高瓴投后团队来处理,让科学家把主要精力投进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中,从而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高瓴创投表示。

投向生物科技前沿领域

今年5月10日,我国首部生物经济五年规划《“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发展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让生物经济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明确要培育壮大医疗健康、生物农业、生物能源与生物环保、生物信息等支柱产业。

有医疗投资人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这个政策非常值得重视,“里面提到的很多方向正是我们在看在做的一些方向。”

而列数高瓴创投今年来在医疗领域的投资,几乎也全部都是围绕着生物科技前沿领域,主要包括AI制药、实验室自动化、核酸药物等。

十四五规划提出,我国将加快信息技术赋能生物信息产业。具体内容包括: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生物医学和健康大数据资源,发展智能辅助决策知识模型和算法,辅助个性化新药研发;利用5G、区块链、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实现药品、疫苗从生产到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等。

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快应用到生物医药产业之中。高瓴认为,AI制药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伴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AI+新药企业与药企的合作频次、合作范围、合作深度不断拓宽拓深。

《科创板日报》记者观察到,高瓴今年来就投资了2家AI+大分子制药公司华深智药和智峪生科,以及“AI+分子模拟”技术公司深势科技。

沿着为生物科技产业赋能的逻辑,高瓴还关注到了实验室自动化领域。实验室自动化是新药研发、基因测序、临床诊断等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应用,对于推动研发创新,起到底层推进作用。在此领域,高瓴参与了实验室自动化公司青软青之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与比邻星创投共同投资了全流程智能化企业汉赞迪。

此外,高瓴今年的另一投资重点则为核酸药物。核酸药物具备针对“不可靶向”、“不可成药”疾病开发出治疗药物的巨大潜力,有望成为继小分子药物、抗体药物之后,当前医药工业界重点关注的一大类方向。随着Ionis开发的针对脊髓型肌萎缩症的Spinraza获批、诺华针对高胆固醇血症的Inclisiran上市以及新冠mRNA疫苗的成功开发,核酸药物的应用获得了更多认可。

1.61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