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又一“卖铲人”出圈!高端数控设备新能车订单放量迎红利
又一“卖铲人”出圈!高端数控设备新能车订单放量迎红利
2022.10.18 11:00 财联社记者 黄路

财联社10月18日讯(记者 黄路)国内数控设备“大而不强”、高端依赖进口的市场格局正在悄然转变,今年汽车、航空航天装备等重点领域相关需求增长,伴随国内高端数控关键技术突破,头部企业自制率正在提升,供应链逐渐成熟。

财联社记者从多家上市公司获悉,今年前三季数控机床及配套相关订单增速较快,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业新增项目放量明显,目前处于抢份额阶段,该块业务毛利率尚低。预计随着国内高端数控技术突破,叠加国内自主可控发展趋势下,将加速供应链各环节国内替代进程。

新能车相关订单放量

新能源汽车的电器、电池、电控产品对数控设备提出了新的需求,精密汽车零部件的每一个生产环节几乎都会用到数控机床。

“公司从核心数控技术出发,扩大了在新能源动力电池智能产线装备的市场份额,今年以来订单量较去年增加较快。”华中数控(300161.SZ)证券部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财报显示,其子公司常州华数锦明的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201.39%。

上述证券部人士表示,“去年该子公司体量级别并不大,今年上半年约有2个亿营收,并拉动了机器人和智能产线业务板块的提升,处于满产满销的状态。前几年公司大客户主要面向3C产业,未来会在汽车领域有更多的业务拓展。“10月17日晚,公司披露中标客户戴姆勒某项目2条M模组自动化生产线涉及金额约1.2亿元。

与华中数控有合作的宇环数控(002903.SZ)亦在3C领域之外延伸业务范围。宇环数控相关负责人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司作为汽车加工设备供应商,从去年开始能明显感受到汽车订单增长比较快。公司会借助磨床的进口替代优势,将产品应用领域由轴承、活塞环等加工拓展到对变速器齿轮、车载显示、内外饰的加工等领域。

新能源车汽车“红利”效应已在释放途中。浙海德曼(688577.SH)日前在互动交流中透露,今年上半年,公司高端车床刚好适合了新能源车的需求增长较大。公司二、三季度订单基本延续了一季度的情况,以高端数控机床为重点,数量实现稳步增长。

合锻智能(603011.SH)日前公司已发布前三季业绩预告,预计同比增长143.07%至153.11%。结合半年报,受益于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的订单攀升,对应的高端成形机床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亿元,贡献了整体营收增量的78%。

多轴技术提升,高端数控设备替代加速

2022年1-9月新能源汽车产量471.7万辆,同比增长1.2倍,对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需求量迫切。同类型进口设备价格高,国产设备竞争力提升。

“由于国外疫情反复和此前芯片短缺等原因,数控系统的采购周期拉长,公司自己的设备原来主要配套采购西门子的数控产品,今年也采购了不少汇川技术的。”湖南一家从事光伏设备制造的企业负责人对财联社记者说。

上述变化或是国内数控产业份额提升的一个缩影。随着我国工业母机产业自主开发能力及技术水平提升,供应链各环节国内替代进程在加速。

宇环数控相关负责人对财联社记者表示,高端数控系统作为机床“大脑”,此前国内多采用的西门子、三菱等国外设备, 属于“卡脖子”工程,公司不同型号产品采用不同数控系统,2020年就与华中数控共同研发的YH2M8590数控多工位抛光机设备,并实现批量应用卖了1300多台。相比而言,同类型进口数控系统价格要更高。

五轴联动是高端数控技术的代表。“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可实现多种技术和设备的集成,能实现多工序复合加工。公司利用华中8型数控系统的高速高精、多轴多通道技术、直线电机控制等关键技术,与宇环数控、嘉泰数控等实现批量配套。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对高端装备国产化的需求也会倒逼五轴技术的提升。”华中数控证券部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司主打产品华中8型高性能数控系统与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同类型产品功能对标,产品1900余项功能对标匹配度超过98%。”

科德数控(688305.SH)在接受调研时表示,公司上半年公司采购了卧加柔性制造线、龙门生产线,并自制五轴产线,明年产线陆续交付。

记者注意到,首个中国主导机床数控系统系列国际标准-ISO23218-2已发布。对此,上述华中数控证券部人士表示,国内产品分为高、中、低端,技术是一直有的,但并没有明确的区分标准,该项国际标准建立了数控系统基本性能指标评价体系。工业母机提档升级,相关部门对供应链安全的重视程度提升,未来国产高性能数控系统的需求量更大。

数据统计显示,以我国机床数控化为例,国内金属成形机床数控化率为11%,相较发达国家 70%-90%的数控化率,提升空间较大。券商机构分析称,在“04专项”推动下,目前国内数控系统技术实力已逐渐向海外龙头看齐。日前,首批中证机床ETF获批,涉及机床整机及数控系统、主轴、切削工具等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制造和服务等领域的上市公司,自主可控+技术突破路径明晰。

(编辑 刘琰)

2.22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