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科创板研究:方邦股份盈利预测上调 2023能否成为反转之年?
科创板研究:方邦股份盈利预测上调 2023能否成为反转之年?
2023.01.11 19:13 科创板研究中心

方邦股份(688020)自2019年7月科创板上市,(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自2020年进入负增长,并于2022年三季报出现2013年以来首次亏损:-5,388万。科创板研究中心发现近期券商对于该公司2023年净利润预测中位数出现上移,因此尝试着从公开资料找寻线索。

一、公司基本资料:

1、基本信息:

image

数据来源:Wind,科创板研究中心,星矿数据

方邦股份位于广州开发区,成立于2010年12月,是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稀缺高端电子专用材料平台型企业,目前电磁屏蔽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已位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二位,产品性能国际领先。

2、股东信息:(2022Q3)

image

数据来源:Wind,科创板研究中心,星矿数据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苏陟、胡云连、李冬梅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其中苏陟与李冬梅为夫妻关系

二、主营业务:

公司主营业务集中于电磁屏蔽膜领域,基于电磁屏蔽膜核心工艺,公司逐步向FPC用极薄 FCCL、载板用可剥离超薄铜箔、锂电用复合铜箔等领域拓展,高端电子材料平台正逐步成型。

1.主营业务结构:

image

数据来源:Wind,科创板研究中心,星矿数据

如上图所示公司绝大部分收入来自于电磁屏蔽膜,2021年年报中有少量的铜箔,在2022年半年报中,铜箔业务收入占比已经超过三分之一。

2.盈利及增速:

image

数据来源:Wind,科创板研究中心,星矿数据

如上图所示,公司的净利润增速自2018年以后不断下降,2020年开始负增长,在2022年Q3出现大幅亏损。根据券商报告显示,屏蔽膜业务因智能手机销量下降导致屏蔽膜销量相应下降,同时销售价格小幅下降;而铜箔业务产品主要为锂电铜箔、标准电子铜箔,为过渡性产品,且近期铜箔客户类型主要为贸易商客户,销售价格低于市场平均水平,铜箔的产能利用率、良率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3.分业务毛利率:

image

数据来源:Wind,科创板研究中心,星矿数据

上图可见,若将公司毛利率按照主营业务产品分拆,可见:1)占比最大的电磁屏蔽膜业务毛利率自2018年以来一直处于下降通道,2022H1维持在62%左右。2)新开拓的铜箔业务毛利率-20%以上。

4.同行业对比:

image

数据来源:Wind,科创板研究中心,星矿数据

该公司屏蔽膜、可剥离铜、极薄FCCL等产品国内无直接可比公司,本文就直接用申万行业分类(2021)中三级行业数据,可见公司毛利率显著高于行业中位数。

三、盈利预测:

根据wind数据,可以看到券商给出的一致预期显示,在2022年收窄亏损后,预期2023年将会有可观的盈利反转。

image

数据来源:Wind,科创板研究中心

要准确预判2023年是否会有盈利反转,先要理清2021-2022年业绩滑坡乃至大幅亏损的原因,继而判断这些因素在2023年是否会有变化,以及是否会有新的变量。

四、下游需求探讨:

1.下游结构:

根据财通证券测算 2021 年电磁屏蔽膜市场规模约7.59亿美元,其中智能手机市场约2.2亿美元,单机价值量约1.1元。2021年全球FPC市场规模约138亿美元,其中下游应用占比第一大为智能手机,占比约29%,其次为平板电脑。

image

数据来源:财通证券

很多机构对可穿戴业务给予厚望,但本文认为可穿戴、新能车产品固然会有较大的相对增速,但整个电磁屏蔽膜的需求“总量”在未来2-3年内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无非结构上此消彼长。

2.智能手机:

image

数据来源:Wind,科创板研究中心

上图是智能手机的全球出货量,可以看到2020年以来增速一直处于下降通道。

五、未来探讨:

经过上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受累于消费电子(尤其是智能手机)影响,公司2020年开始的盈利增速下滑,未来随着行业周期性回暖,有望在2023年收窄,乃至盈利回正。

但本文认为,有些机构对2023年业绩给出的盈利预测过于乐观,原因有如下几点:

1.铜箔业务仍需观察:有些机构对铜箔业务给出3.48亿收入,毛利率从2022年的-20%一跃到2023年的33%,本文认为对“反转速度”预期偏乐观。

2.电磁屏蔽膜总量层面很难有大的突破:虽然可穿戴设备+新能源汽车局部增速很快,必定会带来相应的业务需求,但更大可能是结构性的此消彼长。

因此,本文建议投资者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不能简单因为某一两家券商的盈利预测就盲目投资,一家公司的经营有内在周期,困境反转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如果方邦股份确实如一些券商乐观估计的那样,一方面投资者可以关注智能手机出货的同比,以及可穿戴设备的渗透率,乃至公司一季报、半年报等数据都是重要的投资参考。

1.81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