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对话许志翰:卓胜微是怎么崛起的
对话许志翰:卓胜微是怎么崛起的
2019.09.09 18:12 CV智识

A股的这个夏天属于中国半导体。

澜起科技、安集微电子、中微半导体…这些稀缺的半导体标的在科创板上吸引来不少目光。高市盈率已经不再稀奇,这些公司长期的蛰伏沉潜与爆发式的增长路径,给投资者上了形象的一课。

但最具魔幻气质的半导体故事或许并不在科创板。

在科创板开板之前,手机射频芯片供应商卓胜微今年6月份在创业板上市,IPO发行价35块多一股。伴随着科创板注意力的消退与华为在国内供应链的频频出手,人们突然注意到卓胜微这家企业的传奇性:一个芯片只卖几毛钱,一个月卖一两亿颗,百人左右的芯片设计公司,创造了一年1.6亿的净利润。

image

等卓胜微进入华为供应链的消息传开,公司股价已经涨到了300多块一股,总市值超300亿。

在朋友圈流传的神话中,卓胜微一度经营惨淡,公司都很难发出来工资,优秀的人都走了,有一个哥们放弃了期权,谁知道上市之后,那些所谓的“平庸”员工靠公司股权成为了人生赢家。

而对于卓胜微究竟怎么做起来的,有人认为该公司所做的射频开关(switch)和低噪声放大器(LNA)技术门槛低。也有人认为,该公司的成长,离不开华为的技术引入。

外界的指责与怀疑如此之多,真相究竟如何?

在8月底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CV智识与卓胜微创办人许志翰聊了聊他的创业史。

在这位2002年就回国创业的芯片老兵看来,卓胜微走了一条很少有人走的路,当国内同行都忙着做市场空间更大的功率放大器(PA)的时候,公司却选择了射频开关和低噪声放大器。

许志翰认为,国内射频市场还没到总结的时候,但是三五年或许就可以见到结果。

十年不顺

许志翰是回国很早的那一批。2002年,许志翰即到杭州中天微(2018年被阿里收购),与浙大老师一起创业,担任副总一职。当时,他主要是做嵌入式CPU,因此和当时的许多业界同行,如北京君正的刘强、瑞芯微、全志后来的人马都相熟。但由于一些理念上的差异,许志翰离开了中天微,在2006年创办了卓胜微。

初创卓胜微,许志翰选择了地面电视和手机电视(CMMB)芯片领域。许志翰表示,当时电视领域方兴未艾,他们一开始写商业计划书的时候,就希望在该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2006年的时候,电视市场是一个蓝海,但那个时候对于技术路线存在争执。电视分为地面、有线、卫星三条路线,有线和卫星都是完全由广电主导,是一个行政管制的市场;只有地面电视标准,由于涉及到应急广播体系,被国家标准委员会上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GB),在标准决定层面超出了广电控制的范围,清华、上海交大才借机介入了标准制定

芯片老兵王凯(化名)参与了电视芯片领域的创业,他经历了这段标准之争的过程。他回忆到,当时在地面电视领域,广电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被边缘化,地面电视因此没有发展起来,当年应该有三十多家芯片初创企业在这个领域摸索,但最后做这个的全军覆没。

地面电视比较惨淡,手机电视表现同样不如人意。

什么是手机电视?许志翰说,在功能机那个年代,手机功能很少,流量也贵,往手机上插个天线,接收电视节目的信号,是为数不多的功能亮点,加上那个时间点又碰上奥运会,需求就比较好。

王凯的补充是,手机电视(CMMB-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是广电和中国移动合作搞的一个产品。

当时广电自行拟定了CMMB的技术标准,然后找来了中国移动合作。一开始,手机电视节目是免费的,再加之此时山寨机盛行,往山寨机上面加个电视节目,能成为很大的卖点,一时之间,手机电视火了起来。

但做了一段时间,广电开始收费,这下子用户不乐意了。用户买山寨机本来支付能力有限,还得再付一大笔钱在手机上看电视节目,自然是百般不乐意。加之当时正处于3G规模化商用之际,移动主推自己的流量视频服务,对力推广电的电视节目服务自然不热衷,一来二去,手机电视也凉了。

地面电视、手机电视都不行,卫星电视、有线电视又是一个行政管制的市场,卓胜微一时间被逼至绝境。在部委技术规划不一致、终端市场如昙花一现的情况下,处于上游的芯片设计公司无所适从,只能被残酷的环境无情左右。

许志翰回忆到,当时最难的时候,从红杉等投资方那里融的钱都烧光了,公司工资发不出来,他和两个合伙人每个月借100万,前前后后借了约1000万维持公司继续运转,最后才得以拿到投资续命。在这段最艰难的时间,他们三个合伙人每个月只领8000块钱一个月的工资。

他们做了反思,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要做有市场需求的东西,而不是那些单纯只是技术难度高的东西。

许志翰决定改换航道。

一飞冲天

2009年,我国进入3G时代。3G相比于2G,频段大大增加,手机要收发的信号数量增长速度很快,由此对专门处理收发信号的射频芯片需求大大增加。

射频芯片是一个大类。简单来说,这个大类里面,滤波器(filter)可以理解为一个滤网,只接收需要的信号过滤其它,射频开关(switch)是起到通路选择的作用,控制信号的通断切换,功率放大器(PA)用于把微弱信号放大发射,低噪声放大器(LNA)则是噪声系数极低的一类放大器,用于接收微弱信号。

博源资本投资总监吕和糠对CV智识表示,业内一般认为,PA市场要大于switch和LNA,技术难度也高,因此国内很多在射频芯片领域创业的选择了PA方向,选择switch和LNA的反而寥寥无几。

站在3G手机刚起来的时间节点上,许志翰选择了switch和LNA方向,而不是PA方向。因为他们考虑到PA赛道已经非常拥挤了,做起来胜算不大,同时switch和LNA是有实在的需求的。

转向两三年的时间,卓胜微终于抓住了一个绝佳的成长机遇。许志翰回忆到,在2012-2013年的时候,智能手机大爆发。iPhone 5卖得不错,苹果把传统的射频芯片大厂Skyworks、英飞凌、Qorvo等的产能都给预定满了,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三星没射频芯片可用,该怎么办?

苹果是一家向来对供应链上游十分强势的公司,时常要求优先供应协议,这当然得益于其强势的消费者终端品牌。

传统的射频芯片厂商,如英飞凌等都是IDM模式,从研发到生产、测试都是自己搞定,但是他们的产能中很大一块会满足汽车电子、工控等稳定市场的需求,可能剩下小部分产能才会供应给时常波动的消费电子领域。

而且,由于传统射频芯片通常采用锗硅、SOI工艺,这些工艺产能扩张受限,因而给新兴的芯片商留下了机会。

许志翰说到,卓胜微之所以能做起来,是fabless(无晶圆代工设计)模式对IDM模式的优势决定的。

卓胜微当时与台积电合作,首次研发出了基于RF CMOS工艺的GPS LNA。晶圆代工厂生产能力胜于IDM,且生产的专用芯片产品组合里面,有盈有亏,若有盈利产品来,则将亏损产品下线,因而产能调度的灵活性当然要高于IDM。

有了foundry的支持,卓胜微为三星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许志翰表示,他们在手机电视时代已经打入了三星的供应链名单。在国产手机还远不足以PK苹果、三星,因而必须用最好的欧美配件往上堆的时代,卓胜微从三星那里获得了入场券。

在三星满世界找射频芯片的时候,卓胜微为其提供了GPS的LNA芯片,一下子起来了。

许志翰对CV智识谈到,产能紧俏的时候,没这颗射频芯片,手机就没法定位,因为一颗几毛钱的芯片,影响几千块钱的手机的售卖,终端厂与芯片商的供需关系由此瞬间转换。

这当然也是一个“暴利”的机会。在国内厂商紧密追赶、大打价格战的情况下,卓胜微中报显示,其毛利率仍然高达50%多。

但是业内对于其技术门槛低的质疑很多,据多位业内人士反馈,很多PA公司都说自己可以做switch和LNA,还有的说只是不屑于做。

许志翰回应到,switch和LNA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出来的东西,他们已经积累了许多“独门绝技”,只是向公众披露的不多。并且,许志翰表示,“我们对核心客户的支持是非常坚决的,绝不会轻易放弃市场份额,并且我们还在不断提升产品高度追赶欧美竞争对手的过程中”。

随着国产手机品牌的崛起和降本压力的上升,卓胜微先后打入了小米、OV,最后在今年,打入了华为的供应链。

对于进入华为供应链一事,许志翰表示,华为并不会帮你把技术做出来,但是打入供应链有个好处就是能够跟品牌客户深入沟通,提前做好产品规划,而不是被动地跟随欧美竞争对手。

几步之遥?

作为A股市场上屈指可数的射频芯片公司,投资者对卓胜微期待颇高。有投资者问,卓胜微募投PA、filter,是不是要把这些关键的射频芯片全做了,以应对射频芯片集成模组化的趋势?

许志翰没有回答这一问题。但是他抛出一个论断,那就是国内的射频市场三五年之内便有论断,谁能缩小跟欧美老牌射频公司的差距,能全面挑战他们,到时候就知道了。

应对欧美强手,卓胜微能否胜出当然还无法得知。那些强势的欧美射频芯片公司,基本上囊括了所有的射频芯片门类,内部制造的成本当然要低于外采,因而集成模组化自然比中国厂商来的便宜,这在终端商那里会更有优势。

但在国内一众芯片初创公司之中,卓胜微总算是活了下来,而且还活得不错。在电视芯片创业的“死人堆”中,卓胜微爬了出来,完成了转向,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作战方法,先把看似没那么肥肉的switch和LNA市场占了位。

当CV智识向王凯谈起卓胜微,王凯说他在十年前“见过老许一面”,但和他并不怎么熟。那个时候是王凯在电视芯片业界的最后日子,他记得当时(卓胜微)“混的挺惨”,但过了这么多年,“总算熬过来了”。

卓胜微能“熬”成PA和filter,做过欧美的射频巨头么?

2.67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