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疫情之后,哪些医疗健康企业将迎来迅猛发展?
疫情之后,哪些医疗健康企业将迎来迅猛发展?
2020.02.19 14:22 三叨|DRG变量

“本来以为猪肉是最抢手的年货了,没想到最后关头,口罩杀出重围。”

这是疫情之下,普通老百姓对生活的一点调侃。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爆发,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很特别。部分医疗行业、特殊岗位工作者提前返工,全国各地一批又一批的医护人员奔赴武汉疫情一线,普通老百姓宅家过完年后又继续在家办公。这次疫情给农业、商业、经济都带来了影响,也让远程办公、直播授课等互联网手段走入了更多人的视野。

在医疗领域,PCR企业春节加班研发新型核酸检测试剂盒、口罩生产商提前复工、多家公立医院开通在线问诊通道.....在抗击病毒过程中,一些新颖的、创新的医疗产品和技术也出现在大众视野。疫情之后,这些医疗健康企业或许会迎来发展。

01 互联网医疗

随着疫情发展,部分地区的发热门诊、医院床位已严重超载,多地出现医疗物资短缺、医务工作者超负荷运转的现象。同时,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大量民众涌向线下医疗机构,交叉感染的风险进一步增加。

疫情期间,医院或许是“最危险”的地方之一。如果这个时候出现身体不适,则会面临非常纠结的选择:去医院有感染风险,且医院人手不够;不去医院疾病又该如何解决?不仅如此,此次出现的肺炎与流感症状类似,如果患者仅仅是患有流感,这个时候去发热门诊则是危险的选择。

于是,互联网医疗出现了。

丁香医生、微医、春雨医生、桃子互联网医院、阿里健康等多家互联网企业迅速上线了义诊平台,提供专家7*24小时病情咨询和实时疫情动态查询。另外,如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立医院等近200家公立医院也开通了线下问诊服务。

这些互联网医院和平台通过提供在线免费咨询和问诊、网络家庭医生等方式在本次抗击疫情过程中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症状与流感类似,患者可能难以分辨自己究竟是流感还是新冠肺炎,在线问诊的目的就是帮助这些患者进行病情的初次判断,在患者入院前对其进行分流,在减小医院压力的同时也尽可能避免患者被感染。

除了问诊以外,多家互联网医疗企业还开通了线上处方、送药等措施。比如阿里健康2月6日就在淘宝和支付宝上线了“买药不出门”服务,通过线上问诊开方、药品配送到家的互联网就医方式,让患者足不出户即可安心买到所需要的药品。这一方式可尽量减少患者因其他疾病外出就医、购药的必要,减少被感染的机会。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这一类需要长期用药的慢病、老年病患者,于本身免疫力相对弱,他们出现交叉感染后的风险会更大。在线送药则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02 防护消毒产品生产商

疫情期间,口罩、消毒液成了最为紧缺的物资。以往大家使用口罩大多是以防霾、防尘、防寒为目的。即便是流感季节,也很少有人戴口罩。大多数人对各类别口罩的功能也分不清,对棉布口罩、医用口罩、防霾口罩的区别不清楚。不得不说,这次疫情的发生使得各类口罩的功能介绍被普及。

各大药房也首次经历了口罩脱销的现象,在钟南山院士宣布病毒存在人传人现象的当天,DRG变量就发现多家药房的门口排起了长队,口罩限购、大部分门店的口罩被销售一空。直到现在,各大药房、甚至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的线上平台口罩依然缺货。尽管多家口罩厂商均已提前复工,仍然供不应求。

除了口罩,防护服、医疗手套等医用物资也非常短缺,多家企业纷纷在春节期间提前返工。2月3日,英科医疗在互动平台表示,受疫情影响,公司一次性医疗手套国内订单激增,春节期间公司内销日接单量超过去年同期的10倍以上。

DRG变量了解到,由于病情爆发突然,部分医院并没有提前准备好物资。再加上市场内的医用物资优先运往武汉防疫一线,医院的部分物资采购也比较困难。对普通民众来讲,口罩更是难求。各地政府口罩采购也比较困难,此前人民日报就曾报道过一市政府采购的口罩在途径另一市区时被临时征用的新闻。物资的短缺让人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口罩、消毒液等常用消毒物资的重要性。尽管不知道这类产品是否会成为政府战略物质,但当笔者看到家里仅剩的一袋医用口罩时,暗自决定将口罩和医用酒精升级为自己的居家常备物资。

03 创新IVD企业

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影像学手段和医生个人经验来对患者进行确诊,但在病毒的基因序列公布之后,核算检测成为了最直接的方案。

春节期间,多家IVD企业也提前返工,加紧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试剂盒的研发工作。为了更快的帮助到患者,部分产品被允许先试用后审批。据了解,目前已经有6家企业的产品通过应急审批。

除了华大基因、达安基因这样的诊断巨头外,我们看到试用名单中更多的是一些新面孔,他们很多都是IVD领域的初创企业。对他们而言,尽快研发出可靠的试剂盒不仅能够疫情控制,也是他们脱颖而出的机会。

目前针对病毒的核酸检测有两种技术手段,一种是二代测序技术,一种是PCR检测技术。二代测序适用的是不确定具体病毒种类的场景,其测序通量较大,能够相对快速的监测是何种病毒所致,或者检测出病毒的基因组序列。PCR则适用于在知道何种病毒之后的定向检测,速度快、通量低、价格低廉。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确定的技术手段就是二代测序,而目前大多是测序试剂盒中所用到的都是更为具有实际意义的PCR检测技术。

特殊时期,NMPA首次对疫情相关产品审批都加快了速度,甚至提供24小时咨询服务。对企业而言,这是向NMPA和市场证明技术能力的好机会;对行业而言,也是PCR、NGS向NMPA证明可靠性的机会。如果在此次疫情中发挥了作用,那么技术相关产品的市场化和审批则会更加顺利。

04 第三方检验中心

但试剂盒研发生产后并没有全部被送到防疫一线,一方面原因是冷链等物流的影响,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医院和检验中心的产能并没有上去。无论是PCR还是NGS技术,都需要在相应标准的实验室才能进行检测。大部分二级及其以下医院都不具备这项能力,即便是具备检测能力的三甲医院,其实验室的产能在疫情面前也是杯水车薪。某种程度上,产能也限制了试剂盒产品的投放。

在2月4日召开的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中,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权限被打开。为了缩短检测时间,工作小组允许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核酸检测。

这里稍微补充下,通常下医院提供的检测项目分为院内检测和院外检测两部分。如CT、血常规这种在医院就可以进行的检测叫做院内检测,另外一部分通过医院采样、然后交由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的叫做院外检测。一般情况下,三甲医院的检测能力比较强,在院内所能进行的检测项目也比较多;二级医院能进行的检测服务则相对较少。一些相对前沿技术则通常最早由第三方检测中心提供,一方面原因是医院设备和管理人员跟不上,另一方面则涉及到产品审批问题,入院产品必须经过NMPA审批。

在产能和管理能力上,大部分第三方机构都要用于医院科室,如果此次第三方检验所能够发挥作用,那么也就更加显示出来院外检测的能力和优势。

05 从事抗病毒研究的药企

截止到2020年2月11日,全国共有42717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治愈人数4042人。由于没有对应的治疗药物,大部分患者只能通过自身免疫力康复。所有人都期盼一款有效的药物出现,CDE也加快了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研究临床试验的审批速。截止到2020年2月11日,在CDE登记的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研究共有48项,设计药物包括中药、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达芦那韦/考比司他片、巴洛沙韦酯片、法匹拉韦片、羟氯喹、阿比多尔、瑞德西韦、重组细胞因子基因衍生蛋白注射液(乐复能)等。

非典时期香港大学玛丽医学院就曾尝试过用抗艾滋病药物洛匹那韦+利巴韦林都组合药物来治疗SARS。在这次疫情中人们进行了尝试,日本、泰国也均宣布了通过抗艾滋药物治愈患者的案例。

北京市卫健委在2020年1月26日发布关于“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可试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情况说明”中,证实了网络上一款抗艾滋病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取得效果的消息,并表示消息中所提药物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中推荐用药。1月29日,深圳市卫健委启动现有抗艾滋病药物克力芝和法匹拉韦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并探讨了抗SARS病毒治疗性抗体和多肽阻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可行性。

再来说说被寄予厚望的瑞德西韦,这是吉利德的一款抗病毒药物,原本是一款为治疗埃博拉出血症研发的产品。

2月1日凌晨,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在线发表多篇关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论文,其中一篇介绍了美国首例确诊病例的诊疗过程,以及其接受吉利德科学在研药物瑞德西韦作为同情用药进行试验性治疗的临床表现。据悉,该患者在住院第7天接受了瑞德西韦静脉输注,次日即不再需要吸氧,症状只剩下干咳和流涕。还在临床研究阶段的瑞德西韦成立最大的希望。网络上还流传出了761位患者在短时间内“全部显效”的谣言。

随即,吉利德发布声明,表示正在与全球卫生机构密切合作,提供瑞德西韦用于试验性治疗,这些合作部门包括世界卫生组织(WHO)、中国疾控中心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美国疾控中心、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美国卫生部等。

但他们也强调,瑞德西韦尚未在全球任何地方获批上市,目前还没有针对新冠肺炎的数据,这是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用于紧急治疗。在没有任何已获批的治疗方案的情况下,治疗医生权衡了风险,在主治医生的要求下当地监管部门的支持下,权衡了使用试验性新药的利弊后,吉利德为很小一部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提供了瑞德西韦。

2月2日,国家药监局药品评审中心(CDE)网站显示,新冠肺炎潜在有效药物瑞德西韦临床试验申请已经获受理。同日,中日友好医院发布声明,在武汉疫区牵头开展瑞德西韦治疗SARS-CoV-2新型冠状病毒临床研究,为抗击疫情带来曙光。吉利德股票也大涨18.92%。

据悉,目前中日友好医院临床试验的入组患者共有761例,其中轻、中症患者308例,重症患者452例。针对270个轻度/中度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随机盲法安慰剂对照三期研究预计开始时间为2020年2月3日,业内人士推测,该实验预计4月27日结束。但如果结果显示有效,不得不说这将是吉利德继丙肝药物之后在中国市场的漂亮的一仗。瑞德西韦在全球抗病毒市场的名声也将被打响。目前吉利德采取的是无偿提供产品进行临床试验,如果有效且在中国市场投放,吉利德此次可以说是名利双收。

06 医疗机器人

在这个特殊时期,医疗机器人的应用也格外亮眼。人们发明机器人的初心就是让它去代替人类完成危险工作,比如消防、防爆等。由于这次疫情,医院、隔离区、甚至公共场所都成了“危险地带”。机器人在具有潜在危险的接触式场景中帮助人类承担部分工作,比如消毒、导医、配送等场景,或许大有可为。

比如,消毒机器人的投放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医务人员的感染风险。上海钛米机器人在此期间特制了消毒机器人,可针对环境及物体表面和空气进行自主移动消毒,弥补传统固位消毒产品的缺陷。灵至科技也推出了类似的自主移动消毒机器人,并在上海、武汉开始应用。据悉,一台消毒机器人装有消毒液1500毫升,可单次连续工作3小时以上。

另外,阿里达摩院、思必驰推出了疫情问答机器人,前者能够回答大部分超常规问询问题,比如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定保医院、口罩选用等;后者则能够向全国相关部门、医疗机构、公益机构提供免费服务,代替人力向辖区居民主动打电话,调研近期行踪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吴韬团队研发的医疗服务机器人“小白”也在近日加入新冠肺炎“防疫战队”,两台机器人进入了武汉市第三医院ICU病房工作。专家可通过手机、小程序远程控制”小白“,可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对病房内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指导。

这两类机器人共同的特点就是代替人工去到病毒感染风险高的地方完成工作,减少医务人员与病毒“面对面”的机会。在日常工作中,通过机器人去完成消毒、导医等工作,也可以进一步的提升效率。

总结

无论是互联网医疗还是第三方检验中心,又或者是口罩和医疗机器人,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技术和产品都能够在疫情期间发挥重大作用。但这些技术和产品的作用又不仅仅如此,疫情只是让临床和市场的这些需求被放大了,显得更加的急迫。除了疫情期间以外这些产品在日常医疗过程仍然能够解决医疗过程中的某些问题,或者发挥积极作用。这也是DRG变量认为这些医疗企业将在疫情之后迎来发展的原因。当然,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您心中将在疫情后迎来发展的医疗健康企业又有哪些呢?

4.31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