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我国天基物联网首星升空 “万物互联”再迎机遇 万亿规模市场待释放
我国天基物联网首星升空 “万物互联”再迎机遇 万亿规模市场待释放
2020.05.12 13:28 何律衡|科创板日报

《科创板日报》(上海,研究员 何律衡)讯,据央视新闻报道,2020年5月12日9时16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行云二号01/02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首个宣布自主投资建设的天基物联网星座——“行云工程”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据悉,由这80颗卫星组成的天基物联网星座,将解决目前地面物联网业务因蜂窝通信网络覆盖率严重不足(陆地覆盖率约为20%,海洋覆盖率不到5%)而导致“通信盲区”难题,实现真正的全球万物互联。

“万物互联”有力补充 万亿规模市场待释放

根据定义,天基物联网是指基于卫星通信的物联网项目。去年9月,我国宣布将打造首个天基物联网系统。国家重视的背后,固然是由于火箭发射成本的下降、卫星制造能力的提升等客观事实,但究其根本,与物联网需求的激增以及卫星物联网在技术上的补足密不可分。

近几年,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迭代发展,特别是5G建设的开启以及包括LoRa、NB-IoT等物联网通信标准的推出,万物互联早已具备产业技术基础。另外,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技术的同步推进,物联网作为数据的收集、环境的感知以及控制的执行端,其应用场景持续拓宽。

根据GSMA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共同预测,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M2M市场,2020年中国蜂窝连接数有望达到3.36亿,年复合增长率约29%,LPWA技术将提供另外7.3亿链接,使得全市场连接总数达到10亿。

然而,以NB-IoT蜂窝网络以及以LoRa为代表的无线物联网技术依旧需要依靠基站等基础设施完成区域的覆盖,而连续不间断的覆盖需要大量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另外,在某些场景例如远洋货轮、飞机联网、沙漠、森林等地段,投入相关基建一方面物理环境不允许,另一方面,较为昂贵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使得相关应用不具备可观的经济效益。

因此,作为万物互联版图的有力补充,不受地理环境、气候环境影响并具备全天候服务能力的卫星通信开始重新获得产业的青睐。据麦肯锡预测,2025年前天基物联网产值可达5600-8500亿美元,前景广阔。

北斗三代导航星座本月收尾 机构:第三季度迎窗口期

今年以来,我国天基互联网在政策的推动和技术发展的推进下迎来快速发展。本月,最后一课北斗导航卫星将发射入轨,届时北斗全球星座部署将全面完成,将提供有源、无源定位服务两种技术体制,为全球用户提供定位、测速、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服务。

上月21日,据新华社报道,国家发改委首次将卫星互联网列入新基建-信息基础设施范畴,标志着社会进入“万物互联”时代,无间断、高速、低延时的通信网络将成为基础设施,卫星互联网将成为5G地面网覆盖不足的有效补充。

今年2月,我国《智能汽车发展战略》发布,要求到2025年,我国高精度时空基准服务网络将实现全覆盖,天基系统被纳入核心核心基础设施。

随着行云二号01/02星的发射升空,以及北斗三代导航星座本月收尾,天风证券分析认为,鉴于“两会”可能出现新基建推进计划,持续强调卫星互联网、北斗等天基系统建设和商用机遇,第三季度或成为主要窗口期。

2.3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