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想“掰弯世界”的柔宇 怎么造出万元内的折叠手机?
想“掰弯世界”的柔宇 怎么造出万元内的折叠手机?
2020.11.09 16:03 36氪 邱晓芬

国产手机品牌还没开始密集推出折叠屏成品,阵营中又添一名新成员。

柔宇科技最近发布了第二款折叠屏手机FlexPai 2。柔宇不是手机厂商背景,产品最大的亮点之一落到了价格上——售价则做到了万元以内,远低于目前已面世五款折叠屏手机的价格。刘自鸿认为,折叠屏手机从小众到大众,有一定的增长曲线,但价格降低就能加速降低大家的接受度。

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这个自称“想掰弯世界”的男人,本硕毕业自清华电子工程专业,后获斯坦福博士,2012年离开IBM创办柔宇科技,2014年推出0.01毫米彩色全柔性显示屏——这也让柔宇在创办至今完成12轮融资,IPO也正在推进中。

8年过去了,柔性屏的普及还是初期阶段,而柔宇进入了需要把技术落地到产品、讲新故事的阶段——除了中兴手机,柔宇科技还没有得到来自国内主流手机厂商的订单。

为了寻找到更多的产品使用场景,柔宇成立了六个事业部进行业务探索,此前已经和LV、空客合作,在时尚产业、客机上落地产品。除了B端合作,柔宇同时也在做自己的C端业务,目前已经推出了Rowrite手写本、折叠屏手机、头显等产品。toB和toC齐头并进,刘自鸿认为这是最适合柔宇的商业模式。

和三星的折叠屏技术路线不一样,柔宇用的是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在去年,柔宇的量产情况、良率也一直是外界争议的焦点。此次刘自鸿虽然依旧没有明确给出良率数字,但也否认了行业内传出的良率很低的传闻。他表示,目前,柔宇产线一期在2018年投产,产能大概有280万片8英寸的屏幕。

此外,刘自鸿还对36氪等媒体分享了FlexPai 2产品的看法、柔宇的商业模式、创业感悟,以下是采访实录(略经删减调整)

image

柔宇折叠屏手机 图片由厂商提供

toB+toC,没有公司只能做一个方向

Q:你们又做toB又做toC,怎么保持平衡?

刘自鸿:没有一家公司只能做一个方向,to B或者to C,甚至to B加to C都有很成功的案例,比如特斯拉、大疆、三星。行业中没有绝对的模式,还是要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基因、能力和市场定位的方式。我们现在认为to B和to C的结合模式,对于柔宇来说最合适,可以让合作伙伴一起去打造柔性电子生态。

Q:在折叠屏手机上,你们自己迭代了两代产品,又和中兴达成合作,会不会互相打架?

刘自鸿:柔宇现在划分了六个事业群,包括智能移动终端、文娱传媒、运动时尚、智能家居、办公教育、智能交通。如果是客户做的方向,我们就全力提供解决方案支持客户发展。

折叠屏手机可能会跟传统手机有一定的竞争,我们对这件事很慎重。跟中兴通讯合作也是发挥各自的优势,不是竞争关系,是合作关系。他们在5G、手机供应链等方面有很强的优势,我们在柔性屏、柔性传感器、柔性操作系统、柔性结构应用等方面有很强的专业优势,双方的结合能够是1+1大于2的事情。

Q:现在的产能还有良率情况、产能是怎么样的?

刘自鸿:产线一期是2018年投产,生产大概是280万片8英寸的产能,包括2代折叠屏手机和一些新的产品,给500多家企业级客户提供的解决方案的产品。现在是用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良率方面不会透露,我们在柔性屏方面的良率是遥遥领先的。

Q:柔宇现在的渠道建设上的进度?技术投入是多少?

刘自鸿:自营店还是比较少,基本上还是要靠合作伙伴和线上渠道,线下应该还会增加一些。研发投入一直是我们最大的部分,前几年我们可能90%都是研发人员,后来是80%,现在我们依然有66%左右是研发人员,在研发上的投入不能低于一定的数量和比例,这是我们的基本原则。

折叠屏小众是因为价格问题

Q:目前折叠屏手机还不能普及大众的原因是什么?

刘自鸿:任何一个新技术、新产业在市场拓展过程中都会有一条曲线,这条曲线不可能是激越式的。从企业角度来说,要做的是保障新的产品的定价是用户能接受的,如果定价太高,势必会减少大家接受的程度,曲线增长就会受影响。

Q:你是如何看待折叠屏手机未来的市场?

刘自鸿:有预测说2025年是到1.5亿台,未来三到五年,生活中很多人都在用折叠屏手机是很正常的。底层原因还是因为它有价值,带来的大屏体验和便携是传统设备所不具有的。

Q:做折叠屏手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技术问题,还是市场的接受度?

刘自鸿:我觉得当时一代产品FlexPai遇到的技术挑战还是挺大的,光是转轴我们就做了两年的时间,一个转轴里面有两百多个元器件。

技术突破之后就要考虑市场的可能。经过这两年,折叠屏手机在市场认知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价格如果太高确实也是对产业的推动有障碍,现在价格在万元以内,推动速度就会不一样。

Q:创业的过程中有没有哪些比较困难的时候?

刘自鸿:从0到1,1到N,N到N+,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困难。从0到1的过程就是“想到造”,就是从原始的想法开始,在没有参考的情况下摸索,和“看到造”有天壤之别。

后来是从1到N,N到N+的过程,要自己组团队、有足够多的专业人才、资金,每个方面都有巨大的工作量。我记得当时,仅仅是开这条产线的采购会议就有3600多个,每个平均三四个小时。我觉得不能说过去什么时候最困难,未来还有未来困难的事情,但最重要的是相信它真的是有价值的。

Q:柔宇柔性屏在很多产品上都有搭载,头显、手写本等等,产品线似乎有点分散,接下来会怎么做聚焦?

刘自鸿:不同的柔性技术产品其实是“形”和“质”的问题。“形”就是今天可以看到我们的柔性技术在六大行业不同的落地产品和应用,但底层的技术基础都是我们的柔性技术,始终没有脱离这个核心的“质”。

我们要构建一个“柔性星球”,其中有柔性显示屏、柔性传感器还有其他的柔性器件,这是一个土壤,里面会长出各种不同的花果树木和果实。我们的核心是基于柔性技术,去支持我们的客户,一起打造最好的产品。

2.29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