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推想医疗获D1轮融资 AI医疗龙头 “C轮死”魔咒已破?
推想医疗获D1轮融资 AI医疗龙头 “C轮死”魔咒已破?
2020.11.25 09:08 科创板日报记者 朱洁琰

《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朱洁琰)讯,近期以来,AI医疗行业的热度很高,拿证、融资成为关键词,行业竞争已进入下半场。11月24日,AI医疗企业推想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推想医疗”)宣布完成D1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关村并购母基金领投,中关村科学城、深圳一村同盛、上海联一及老股东跟投。

创投圈一直有“C轮死”的说法,即当细分行业龙头融资达到B轮(亿元级别)后,其中领先企业融资最困难的阶段就近在眼前了。

现在来看,AI医疗行业的头部企业,已经突破了C轮的关卡。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官宣D1轮融资当晚,推想医疗CEO陈宽在朋友圈发文称,“C轮死,本质就是新兴行业走到一个阶段,需要从技术概念转换成为产业成果了。AI医疗行业已经从纯产品技术的竞争发展到全方位产业整合的竞争了。”

“井喷”式拿证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11月13日,推想医疗的肺结节AI产品获批国家药监局(NMPA)医疗器械三类证,成为NMPA唯一批准的肺部AI产品。

事实上,在11月就有3家AI医疗企业拿到三类证,除推想医疗外,还有数坤科技的“冠脉CT造影图像血管狭窄辅助分诊软件”以及联影智能的“骨折CT影像辅助检测软件”获批三类证。

今年1月15日,NMPA发出国内首张医疗AI三类证,科亚方舟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冠脉无创功能学评估产品“深脉分数”持证上岗进入临床应用。

截至目前,AI医疗器械产品业内已有8张三类证,统统是在今年获批。

拿到三类证意味着什么?按照2018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三类”产品风险级别较高,所以必须经国家药监局审批,并且必须做临床试验。这也就是说,拿到三类证的产品将经过临床试验后成为可供市场使用的成熟产品。

对于企业来说,取得三类证的最大意义还在于,这将最终影响产品的商业化落地。此前有业内投资人向《科创板日报》记者指出,拿到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产品的应用场景就会丰富很多,之后的商业化就更加顺畅了。

资本已提前布局

同在本月,拿下国内首张医疗AI三类证的科亚方舟宣布完成C轮2亿+融资,这是该公司在今年9个月内完成的第三轮融资。此前科亚方舟于2月获得由昆仑资本领投的亿元投资,于8月获得由GGV纪源资本领投的1.5亿元B轮融资,今年累计融资金额超5亿元。

刚获三类证的数坤科技在今年6月完成2亿元B1轮融资,仅时隔两月,8月再次获得2亿元资本注入,2个月内完成4亿元融资。

再加上刚拿证就官宣新融资的推想医疗,行业头部企业吸金能力尤为强劲。

一位一级市场投资人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一般现在披露的融资,实际上可能交割时间是在几个月前”。

从这个角度看,资本的嗅觉可以说是非常敏锐。

事实上,据相关人士透露,从2019年末到2020年初,AI医疗行业经历了密集的临床试验过程和递交注册申请。这也就是说,今年的集中发证从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见的,资本也提前嗅到了机会。

但在头部企业接连拿证、融资的背后,整个行业内初创企业的数量却是在减少,AI医疗赛道已经来到了下半场。

就如同陈宽在朋友圈所言,行业的狂欢和泡沫,是任何一个新技术浪潮的必经之路。而谁能在最后胜出,我们拭目以待。

2.14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