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聚焦|抢占全球市场占有率前三!长城“氢能汽车”找到捷径了?
聚焦|抢占全球市场占有率前三!长城“氢能汽车”找到捷径了?
2021.03.30 12:57 科创板日报记者 曾乐

《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曾乐)讯,备受争议的氢能源汽车再度被聚焦。

3月29日,长城控股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天羽表示:“2021年,长城汽车将推出全球首款C级氢燃料电池SUV,落地全球首个100辆49吨氢能重卡;2025年,实现全球氢能市场占有率前三。”同时,长城汽车还发布了“氢柠技术”车规级氢动力系统全场景应用解决方案。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则进一步透露,“长城汽车高端品牌沙龙智行将走氢能和纯电动路线。”同时,他表示,欧拉主要聚焦在10至20万元的市场,而沙龙智行要进入到30万元以上的市场。

当下,比起电动汽车,同属于新能源汽车范畴的氢能源,却似乎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发展状态。这不禁令人疑惑:氢能源汽车何时能够实现规模化发展?

受争议的氢能源汽车

氢能源汽车,即:以氢作为能源的汽车。具体来看,它是将氢反应所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推动车辆。其中,氢能源汽车又分为:氢内燃汽车与氢燃料电池汽车。

对于氢能源汽车,玩家态度各有不同。

在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看来,氢燃料电池“非常愚蠢”。他曾公开称:“如果你拿一块太阳能电池板直接给电池组充电,与电解相比,制取氢、分离氧气、压缩氢气等反应,这大约是其效率的一半”。

不过,具有能源效率高、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的氢燃料电池,也吸引了不少玩家的押注。在传统车企里,丰田汽车、现代汽车等都在大力布局氢能源汽车。而在国内车企里,除此次长城汽车发布氢能战略外,上汽、云度、爱驰、红旗、长安等均对氢燃料电池汽车展开了相应布局。

在这其中,也有不少玩家因成本等问题,选择放弃布局氢能源汽车:2019年11月,本田汽车宣布终止燃料电池乘用车研发的计划;2020年4月,梅赛德斯奔驰宣布取消开发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计划,原因是“制造成本几乎达到电动汽车的两倍”。

回看长城汽车的氢能战略,其将采取“商乘并举”的模式,通过场景探索带动技术及产业发展,加速产品落地。

“大概在4、5年前,氢能源商用车普遍先行,这主要是基于其点对点路线特点,更容易布置加氢站等基础设施。随着整个行业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氢能源‘商乘并举’估计会成为更多玩家的选择。”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表示。

氢能源汽车尚未规模化

相比发展得“如火如荼”的纯电动、插电式混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目前仍处于小规模商用化运营阶段,这主要由于其尚存在诸多待解难题。

作为一种新兴能源,氢能源有着一套颇为复杂的产业链。仅在“制备、储存、运输、加注、电堆”这五项氢能源关键技术中,便存在一定挑战。其中,“电堆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心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技术路线的走向。”该业内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表示。

此外,一位汽车工程师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氢能在车辆上的推广仍存在不少障碍,如:氢气的价格与存储、车辆行驶里程、燃料电池价格等。”

有行业机构预测,2025年,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成本将会降低,随着加氢基础设施完善,将迎来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爆发期。

3月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在“2021中国实体经济论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表示,“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我们目前还有不少关键技术需要突破,今后的产业发展还需谨慎,确保关键核心技术安全自主可控是最重要的。”

技术方面,长城汽车方面表示,目前其已实现“电堆及核心组件、燃料电池发动机及组件、Ⅳ型储氢瓶、高压储氢阀门、氢安全、液氢工艺”六大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知识产权完全自主化。而“氢柠技术”则拥有氢电平台、电堆平台、储氢平台三大技术核心。

“无论如何,对于汽车而言,稳定性、可靠性才是关键。”该业内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冷门”氢能源汽车下的资本潮

虽然新能源汽车目前相对“小众”,但其所引发的资本潮热度不减。

去年8月10日,主业为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亿华通”)登陆科创板,成为“氢能第一股”。截至3月29日收盘,亿华通总市值达159.57亿元。

同年9月10日,被称为“氢能测试设备第一股”的合肥科威尔电源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威尔”)在科创板上市。

此外,于今年1月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上市的天能股份,也将氢燃料电池作为其发展战略之一。天眼查显示,2月7日,浙江天能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5000万元,该公司由天能股份全资持股。

放眼整个氢能产业链,除氢燃料动力电池外,还包括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等众多环节。据不完全统计,A股市场中目前有超百家公司参与到氢能产业,如:中国神华、美锦能源等。

此外,不少车企也单独推出了相应的氢燃料电池产品,并尝试发力资本市场。其中,上汽集团旗下燃料电池企业捷氢科技,被曝计划最早于2022年登陆科创板。

“氢能作为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式,是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主要路径之一。”上述汽车工程师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表示。

如今,在资本投入与玩家布局的多重助力下,氢能源产业链正不断完善。

不过,陈学东也强调,“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切不可蜂拥而上,需要企业慎重考虑市场需求与技术成熟度、做好统筹谋划。”

1.61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