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山东省建立含2200家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精准培育503家重点后备企业
山东省建立含2200家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精准培育503家重点后备企业
2021.07.30 20:08

7月30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等介绍上半年全省金融运行情况。据悉,全省金融运行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主要金融指标表现良好,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融资总量持续扩大。初步统计,6月末,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到16.47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到12804.8亿元。6月末,全省本外币贷款余额10.69万亿元,比年初增加8992.3亿元,同比多增871.7亿元。新增融资更多流向实体经济。6月末,全省制造业中长期、普惠口径小微企业领域贷款余额分别为3388.9亿元、10221.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8.2%、42.5%。融资成本持续下降。6月份,全省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58%,同比下降9个BP。其中,小型、微型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下降幅度更大,6月份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4.98%、4.7%和5.29%,同比分别下降24个BP、48个BP和29个BP。

金融服务精准度和有效性持续提升。健全省市县三级金融辅导体系,完善金融辅导评价表彰、分层管理、线上对接等工作机制,着力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6月末,累计解决企业融资需求4830.61亿元,服务企业17361家,其中,民营、小微企业占比达到90%以上。与金融辅导体系相衔接,在全省16个园区、32个乡镇探索开展“金融管家”试点,打造“金融管家”团队,为市场主体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持续推动银税互动、无还本续贷、出口订单融资封闭运行、应急转贷等政策措施落地见效。6月末,“银税互动”融资服务平台贷款余额278.73亿元;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业务余额1713.5亿元;累计发放外贸企业出口订单封闭融资117.38亿元;1-6月,全省转贷服务体系累计提供转贷金额745.1亿元,服务企业6196家次。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联合10部门印发《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指导意见》。截至6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不含票据贴现)31613.3亿元。持续推动数字化普惠金融项目扩面提质。截至6月末,该项目已在全省77个县(市、区)上线,累计为139.4万涉农主体发放信用贷款1321.9亿元。推动成立绿色金融研究院,着力在绿色金融领域开展政策研究、项目对接、咨询服务等有益探索。

企业上市实现新突破。新增上市公司数量保持高位增长。前7个月,全省新增上市公司25家,其中,新增沪深上市公司23家,比去年全年沪深上市公司多6家。在今年新增上市公司中,科创板、创业板企业分别达到7家、9家,上市公司质量显著提升。上市后备企业数量更加充足、梯队更加完善。建立了2200家企业组成的全省上市后备资源库,遴选确定了503家重点后备企业开展精准培育。在重点后备企业中,在审企业40家、上市辅导企业107家,科创板及创业板后备企业279家。常态化上市培育服务机制进一步健全。上交所服务资本市场山东基地、科创板企业培育中心(山东)有效运营。出台了《山东省上市后备企业培育服务办法》。制定了上市公司孵化聚集区试点方案,择优确定了24个试点县(市、区)及功能区开展试点工作。

深化地方金融改革。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经省政府同意,印发实施了《山东省“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为未来五年全省金融业改革发展确定了方向。地方金融机构规模实力进一步提升。恒丰银行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优化,盈利能力逐步提升,上半年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大力发展创投、风投机构,推动私募基金集聚发展,更好服务创新创业。6月末,我省在中基协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757家,管理基金数量2181只,管理基金规模285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4%、42.6%、19.9%。上半年,齐鲁银行成功在A股上市,山东港信期货正式开业。省农担公司充分发挥政策性支农平台作用,累计担保额、在保业务额、年度新增担保金额及净资产放大倍数等多项指标位列全国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第一位。区域金融改革持续深化。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成效明显,在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排名中,青岛排名第42位,已第9次进入全球金融中心排名前50名。临沂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建设进展顺利,以省金融稳定发展领导小组名义印发了《山东省临沂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实施意见》,试验区各项创建工作全面铺开。机构引进和业务创新取得新进展。济南市首家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基金在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注册设立,国家金融业密码应用研究中心在济南落地揭牌;青岛市作为第二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试点范围有序扩大,应用场景不断扩容。

金融风险防控取得新进展。长期累积风险得到积极有序化解。“十三五”期间,全省共处置不良贷款10987.67亿元;今年上半年处置1037.9亿元,同比多处置116.88亿元。6月末,全省不良贷款余额1725.94亿元,比年初下降260.24亿元;不良贷款率1.61%,比年初下降0.42个百分点,全省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在连续两年“双降”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双降”势头。“金安工程”监测预警作用逐步显现。建好用好“金安工程”,运用科技手段,前移风险防控关口,围绕非法集资、债券兑付、互联网金融等重点领域,进行全方位、多维度、实时性监测,监测范围已扩充至147万余家企业,有效发挥了风险探头作用;加强金融运行监测中心建设,投入专业人员力量,综合研判分析,及时预警风险,为风险早期发现、及时化解和强化日常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撑。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得到有效遏制。坚持严防、严控、严查、严处,全面推进非法集资监测预警、风险防控、案件处置和宣传教育;切实发挥牵头作用,研究制定贯彻落实《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配套实施细则,压实各有关部门责任,着力织密防控网络,实行稳妥处置存量和严格控制增量双线作战,始终保持对非法集资严打高压态势。2021年上半年全省新发非法集资刑事案件涉案金额和涉及人数分别同比下降25.1%、16.9%,打早打小取得明显成效。

2.61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