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医疗行业跌宕起伏 2022年资本会改变投资策略吗?听业内怎么说
医疗行业跌宕起伏 2022年资本会改变投资策略吗?听业内怎么说
2022.01.19 15:31 科创板日报记者 朱洁琰

《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朱洁琰)讯,新冠疫情后整个医疗投资变得非常火热,多家机构也都把更多的额度放在医疗方面,但再好的领域都会经历一些波动,有观点认为目前医疗泡沫很大。那么,医疗行业的投资新机遇在哪?投资界会不会有一些调整?

1月18日,在上海(宝山)科创金融服务中心系列活动2022科创企业IPO之路专题论坛上,由普华永道中国交易并购医疗行业合伙人费颖主持、灼识咨询合伙人王文华,优势资本副总裁杨晓亮,博远资本创始合伙人陶峰,人保财险综合金融部/科技保险部副总经理巢奚源,财联社编委、《科创板日报》主编徐杰,南大公司特邀首席顾问唐海松等多位嘉宾参与,围绕医疗投资的潜在机会与风险等问题,展开了一场碰撞与共识并存的对话。

观点集锦

灼识咨询合伙人王文华

在产业链里面有看到一些门槛比较高的上游公司。药和器械会受到医保、集采的影响,但是顺着这个产业链往上走,会发掘到可能不一定出现在大众视线里,但是很具有领先技术的上游公司。

优势资本副总裁杨晓亮

从炮火连天的投资方式逐渐转变为精准狙击的方式。拥挤的赛道和虚高的估值对于一级投资机构来讲就是风险,没有那么拥挤、似乎不是特别大的市场、在临床上价值比较高,符合这三点的项目是我们未来重点关注的对象。

博远资本创始合伙人陶峰

我们所从事的行业是风险投资,本质上这是一头衔接科学,一头衔接商业的生意,必须是投资具有商业可行性的科学创新。公司的产品是不是符合市场的需求,能不能有足够高的壁垒,因此带来的定价权、利润来源以及可持续的发展能力,这决定了企业的价值根本。

人保财险综合金融部/科技保险部副总经理巢奚源

站在保险资金的角度,我们很希望形成一个产业的闭环。从投到保到支付,在一个闭环里面形成。

财联社编委、科创板日报主编徐杰

我们分析机会的时候,一定要分析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从投资市场的确定性来讲,我们一定要关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联动。

南大公司特邀首席顾问唐海松

现在合成生物在二级市场还很寂寞,但在一级市场已经炒得很热了。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机会。

以下为圆桌论坛的精彩摘要,内容有所删节:

医疗健康产业的投资新机遇在哪?

费颖:未来往后看三五年,整个医疗大健康行业投资和发展的方向可能在哪?

王文华:第一,国产替代的趋势未来还会持续,尤其是技术壁垒比较高的器械,赛道没有那么拥挤。我们也有在看手术机器人、一次性内窥镜、肿瘤介入等产品。

第二,跨领域的细分也是值得关注的,尤其是像一些大数据、AI在医疗上面的应用,AI与各个细分临床领域的融合也是我们比较看好的赛道。

第三,在产业链里面有看到一些门槛比较高的上游公司。药和器械会受到医保、集采的影响,但是顺着这个产业链往上走,会发掘到可能不一定出现在大众视线里,但是很具有领先技术的上游公司。

杨晓亮:关于这个话题我有一个大想法,从炮火连天的投资方式逐渐转变为精准狙击的方式。大家都知道PD—1靶点赛道出现了拥挤,其实不止这一个赛道,像类似于瓣膜、支架也出现了一定的拥挤。我个人认为,拥挤的赛道和虚高的估值对于一级投资机构来讲就是风险。没有那么拥挤、似乎不是特别大的市场、在临床上价值比较高,符合这三点的项目是我们未来重点关注的对象。

陶峰:回归到本质,医疗行业将来肯定还是由创新驱动,现在有太多的临床需求没有被改进,有太多疾病的治疗方式有待改进。

我们还是专注于创新,关键有三个创新:第一,满足国内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在国内解决中国人的问题,中国人的药瓶子肯定要拿在中国人手里。

第二,以跟随的方式比较早的切入全球创新的轨道。其实所谓的me-too/fast-follow是伪创新也是一个假概念,任何靶点都不只有一个药。

第三、是不是创新药?其实在很多靶点上,创新还是有机会走向全球的。

第三,随着近年来国内在基础科学上的投入加大,也有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科学家回流,在这中间可能也会存在一些全球性原创的新药机会。

巢奚源:就产业角度来看,保险资金本身是一个很长期的资金,很符合生物医药行业“三高一长”对于资金需求的特点。从产业链底端来看,保险公司本身又是很大的支付方,从这个逻辑来看,站在保险资金的角度,我们很希望形成一个产业的闭环。从投到保到支付,在一个闭环里面形成。

徐杰:第一,我们分析机会的时候,一定要分析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从投资市场的确定性来讲,我们一定要关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联动。近期和很多上市公司的董秘交流,他们也在往一级市场看,为长远的增长空间布局。

第二,资本市场的架构确定性。去年北交所成立后,可以比较明显的看到,科技企业上科创板,创业公司上创业板,“专精特新”上北交所,体量市值大的上港交所,至少未来五年中国资本市场的架构确定了。

第三,产业链,包括研发的产业链,在科创板上市的百济神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唐海松:第一,医疗永远需要创新。比如,以色列有一些非常优秀的人造心脏初创企业,心血管、心脏在国内是巨大的市场,但是目前国内原创还比较少。以色列的企业会需要中国的市场,这里面就有比较好的机会。

第二,合成生物。尽管合成生物和医药目前看没有特别大的关系,但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现在合成生物在二级市场还很寂寞,但在一级市场已经炒得很热了。蓝晶微生物刚刚融了15亿元,他们主要做PHA代替塑料,在医药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尤其在小分子、大分子药物这块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2021年行业跌宕起伏 投资是否会有调整?

费颖:2021年是医疗健康行业跌宕起伏的一年,无论是一级还是二级投资人,都有做过山车一般的感受。在这样一个基本面情况下,投资界会不会有一些调整?

陶峰:市场起起伏伏很正常,只要企业真实的价值在就不用担心。企业真实的价值是什么?用普华永道的语言讲就是未来现金流的折现。

我们所从事的行业是风险投资,本质上这是一头衔接科学,一头衔接商业的生意,必须是投资具有商业可行性的科学创新。公司的产品是不是符合市场的需求,能不能有足够高的壁垒,因此带来的定价权、利润来源以及可持续的发展能力,这决定了企业的价值根本。

杨晓亮:这两年来,新冠疫情、集采使整个医疗行业起起伏伏。在2020年初拉得非常高,又在集采大政策下有一定的调整。

我个人的观点有几个关键词。第一,正本清源。医疗行业的发展阶段也是从不成熟走向成熟,政策就是把原来泥沙俱下的东西正本清源,把一些真正需要的企业留下来,把社会不需要的企业淘汰掉。

医疗已经进入发展的新阶段,但是整个行业会有三个不变。第一,创新不变。医疗永远是创新驱动的行业,生命健康的需求从现在来看永远不会被完全的满足。

第二,临床价值不变。遭遇调整的企业、行业,核心其实是还没有真正挖掘出临床的需求。CDE在2021年发布了《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就是要把行业中有价值的企业抓出来,这些企业的产品能够真正在临床上提供价值。

第三,以患者为中心不变。各种各样的政策、科技,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社解决患者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在投资中除了关注技术创新,也要关注一下伦理方面。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追捧特别超前的生物技术的同时,也要做一些冷静的思考。

巢奚源:保险资金作为市场比较重要的投资者,人保每年需要管理的资金差不多是1万多亿元。随着新资管规定的落地,以及从资本配置的角度来看,风险投资、VC/PE肯定是未来险资非常重要的配置领域。

从目前的结构来看,保险资金配置在直接投资医疗领域的,从结构来看可能1%都不到。反过来讲,这肯定也是未来的一个方向。

1.31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