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基础设施建设要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方向上发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基础设施建设要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方向上发力
2022.06.29 23:14 财联社记者 郭松峤

财联社6月29日讯(记者郭松峤)中国下半年投资该如何发力?6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杨荫凯在回答“后续我国投资空间在哪”的提问时强调,发改委下一步将重点聚焦三个领域,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即:一是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扩大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投资。三是加强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建设。

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原秘书长张燕生接受财联社采访时表示,基础设施建设要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上发力。传统的基建设施在2018年时已经过了峰值,高质量的基础设施目前处于起步阶段。要加快推进15分钟生活圈、30分钟通勤圈、一小时经济圈建设。

张燕生以北京地铁举例称,在北京,有不少人住在昌平、通州、顺义等卫星城,他们每天到城里上班单程通勤就要一至两个小时,再加上高峰期地铁进站,苦不堪言。“如昌平距离主城区为40-50公里,从首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来讲,亟需建设城际快速轨道交通设施。”张燕生告诉财联社,不仅北京,全国各地许多城市都有相应的需求,这也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础条件。

“从这个角度来讲。国家发改委提到的适度超前布局是有前瞻性意识的。”张燕生认为,未来30年和过去40年的对交通基础设施的要求完全不一样。未来30年交通基础设施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的现代化、二是治理的现代化、三是文明的现代化。

“投融资体制现代化改革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张燕生表示,无论是传统基础设施还是信息等新基础设施,目前中国财力是能够承担。核心问题在于投融资体制改革,这些基础设施投资将形成长期资产,但相应的负债都是中短期的,资产负债不匹配问题应如何化解,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产生大量的不良地方或基建债。对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在张燕生看来,发改委提到的三个领域落地很重要,其难点是各级官员如何在落实上从实际出发精准施策。他表示,目前出现了很多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但却真实地发生了,其根源是出现了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导致许多项目迟迟落不下去进展困难。

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面,同一个区域,有的城市仅有1例就采取封城措施严重影响经济社会正常秩序,影响物流货运仓储等环节畅通,本地GDP增速大幅下滑。而有的城市却能精准防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本地GDP增速保持在5%以上。张燕生说,各级官员一定要有全局意识,尊重常识、尊重规律、尊重基本逻辑,准确把握中央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统筹好科学防疫与经济社会发展。

1.12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