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自动驾驶商业化正持续推进。与此同时,在自动驾驶浪潮席卷全球之际,一场关于冰与火交织的序幕也正被徐徐拉开。
一方面,今年11月,海外自动驾驶独角兽Argo AI官宣关闭,国内不少自动驾驶企业裁员、转型等消息不断被传出;另一方面,车企与资本加码自动驾驶量产,一些L4 Robtaxi企业宣布切入L2+乘用车自动驾驶赛道,背后亦折射出自动驾驶渐进量产的技术路线正持续得到更多认可。
目前,国内许多选择渐进式路线的自动驾驶企业正强势突围。其中,成立于2017年的禾多科技,便是其中一员“猛将”。就在近日,禾多科技完成数亿元C2轮融资,该轮融资由广汽资本领投,智都投资、混沌投资跟投,这也是其年内实现的第二轮融资。至此,禾多科技C轮融资总计资金额1亿美元。
▍瞄准赛道:深耕渐进式路线,专注自动驾驶量产
在一个工作日的早晨,禾多科技创始人、CEO倪凯接受了我们的采访。采访开始前,他刚结束上一场会议。
早在2013年,倪凯便任职于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担任高级科学家。在此期间,他创建了百度的无人驾驶团队,负责无人车的研发和部分高精度地图的工作,并于2015年底实现百度无人车在北京公共道路的路测和展示。此前,他还曾在微软的美国西雅图总部工作,参与三维地图和HoloLens增强现实眼镜的研发项目。
“L4商业化实在是太久了,且中间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与技术风险。”倪凯感慨道,“相比之下,量产迭代的渐进式路线可以形成完整的商业闭环,并为终端消费者持续创造价值。而未来自动驾驶的核心要素在于数据,渐进式路线可以更好巩固数据壁垒。”
时间回溯至2017年,彼时,自动驾驶的浪潮正席卷全球,而国内也接连掀起自动驾驶领域的创业浪潮。这一年,倪凯创办了禾多科技。在公司创立之初,他便明确了战略目标——实现自动驾驶量产的大规模落地,并通过渐进式路线实现最终的无人驾驶。
但同时,倪凯深知,实现上述战略目标并非易事,这需要解决三大问题:一是宏观战略如何转化为公司的产品战略;二是选择哪些战略合作伙伴;三是基于战略搭建业务团队。
禾多科技创始人、CEO倪凯
倪凯表示,从研发思路来看,禾多科技以行车和泊车两大场景作为切入点,基于自动驾驶方案落地后海量并发的真实数据,逐步打通结构化道路、最后一公里泊车和复杂城市工况全场景,渐进式实现高阶自动驾驶。
截至目前,禾多科技以促进自动驾驶系统产业化落地为目标,聚焦行车和泊车两大应用场景,已打造HoloPilot、HoloParking两大系统。同时,其以行泊一体、软硬一体、驾舱一体的研发路径,从软件研发到自动驾驶域控硬件定义、座舱系统等领域逐步进阶,为主机厂客户提供从底层硬件、中间件到上层系统的全栈式自动驾驶研发支持和服务。
在倪凯看来,只有在量产的道路上实现大规模复制与商业化,才能成为禾多科技未来数据闭环的核心落脚点。“驾舱一体一定是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未来智能汽车里的域控制器数量必将减少。”
从公司整体层面来看,倪凯曾表示,禾多科技预计2024年实现盈利。他认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建立并完善自身产品矩阵的平台化能力;二是重视成本这一关键要素。“企业如若没有平台化能力,这笔账怎么算都无法盈利。而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能否真正实现商业化落地。”
产品成本方面,据倪凯介绍,由于禾多科技基于行泊一体、软硬一体、驾舱一体的思路进行布局,从而更好地实现产品平台化。“有了硬件才能实现平台化,这也是我们一直坚持软硬一体的原因所在。同时,我们可以通过软件、算法能力去支撑我们的产品价格优势,而我们的研发成本也可以在合作的众多车型里进行摊销,从而实现降本。”
当前,禾多科技正以行泊一体、软硬一体、驾舱一体的思路,持续推动产品迭代。
▍巩固壁垒:加速出击“组合拳”,持续扩大“朋友圈”
作为一家自动驾驶量产解决方案提供商,禾多科技在2017年成立初期,便选择了渐进式路线,专注于利用前沿人工智能技术和汽车工程技术,推动由中国本地数据驱动的自动驾驶方案大规模量产落地。
在加速出击“组合拳”的同时,禾多科技正持续扩大自身“朋友圈”。
去年10月29日,禾多科技与广汽集团签署深化合作协议,并引入广汽资本C1轮投资。双方以“产融联合”的创新合作模式携手加快自动驾驶产业化落地,搭载禾多自动驾驶系统的多款广汽品牌乘用车产品将从今年开始陆续上市。
与此同时,禾多科技正以行泊一体、软硬一体到驾舱一体的技术研发思路,面向广大汽车主机厂客户,提供“域控制器硬件+底层基础软件+上层应用软件”的全栈式自动驾驶研发服务。
据介绍,禾多科技的自动驾驶软件算法、系统方案均面向车规级芯片、传感器等硬件开发,可结合汽车主机厂的实际需求,灵活适配方案。目前,该公司已与地平线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基于地平线征程3、征程5芯片,视觉感知算法以及工具链,开发行泊一体自动驾驶软硬件解决方案,打造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SOA),构建持续迭代的全栈式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而早在2017年成立初期,禾多科技便开发了中国首个横跨软硬件领域自动驾驶研发平台——轩辕平台,赋予量产车辆自动驾驶基础能力,积累了自动驾驶软件在车辆底盘硬件落地的工程落地经验。
在倪凯看来,2022年对于禾多科技而言极其重要,“这可能是公司能否实现量产落地最重要的一年”。他表示,禾多科技自成立初期便选择了渐进式路线,专注自动驾驶量产落地。“就这一战略目标来看,公司今年取得了颇为亮眼的成绩。”
具体来看,一方面,禾多科技在今年与广汽进行了更为全面、深度的合作,从今年年底开始,禾多自动驾驶方案将在广汽多款车型上量产上市。“广汽未来自动驾驶与禾多合作得最多,这是确定性非常高的事情”。
其中,禾多科技将为广汽乘用车品牌传祺与新能源品牌埃安提供多款车型的智能驾驶功能,场景涉及高速、城市道路和泊车等。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广汽传祺累计销量为29.8万辆;广汽埃安累计销量为21.2万辆,同比增长134.4%。
另一方面,禾多科技于今年收获了其他两大车企的订单。据悉,由禾多科技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于今年获得了多家头部自主品牌车企定点,并将于2023年量产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除面向车企外,禾多科技还开发了高精度定位服务HoloPolaris和自动驾驶验证平台HoloX,为主机厂与自动驾驶公司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高精度定位方案和系统验证服务。
团队规模方面,截至目前,禾多科技整体团队规模超500人,其中85%为研发人员,硕博比例达80%,核心团队人员背景既有博世等Tier1供应商,也有奔驰、宝马、丰田等汽车主机厂和百度、微软等科技、互联网公司,兼具互联网创新基因和汽车制造业工程能力。“未来招聘仍符合公司整体的产品与战略方向,以招聘研发人员为主。”
专利情况方面,据介绍,禾多科技已取得数百项发明专利,建立了一定的知识产权壁垒。“我们的专利覆盖较为全面,无论是从软、硬件维度,还是行、泊车维度,或是感知、定位等技术维度,均有相关涉及。”倪凯表示,“在2025年战略窗口期来临前,禾多既要确保量产交付质量,也要实现用性价比更高的配置提升产品力。”
海外布局方面,倪凯坦言,禾多科技最近进行了较多出海方面的考量,“这是行业大势所趋,但同时机遇与挑战并存。”
资本动作方面,天眼查信息显示,禾多科技成立至今共完成6轮融资,投资方包括:IDG、四维图新、BAI、红杉中国、混沌投资、广汽资本等。
对于上市规划,倪凯表示,该公司正在进行相关规划,优先进入国内资本市场。“这也是未来2-3年里,禾多科技重点布局的事情之一。”
▍持续发力:打开更大空间,驶向更远未来
一直以来,自动驾驶领域便存在着渐进式、跨越式两种路线。前者以特斯拉为代表,后者则以Waymo为代表。
从自动驾驶的等级划分来看,根据2021年8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及标委下发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文件,汽车自动化共划分为6个等级,即L0-L5,其中L0-L2为辅助驾驶,系统能够辅助驾驶员执行动态驾驶任务,L3及以上被称为自动驾驶,系统能够执行全部动态驾驶任务,L3需根据需要提供接管。按照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SAE的定级,自动驾驶同样被划分为L0-L5共6个等级。
在采访过程中,倪凯多次提及的“渐进式路线”,即:先从L1、L2到L2+等辅助驾驶系统入手,再继续向更高维度发展,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推动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
对于渐进式、跨越式两种路线,有人比喻成“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在倪凯看来,近年来,社会、市场均对整个汽车行业发展有着更为深刻的认知。“这个认知不仅局限于自动驾驶,聚焦与新能源汽车,大家正不断进行认知层面的修正。同时,自动驾驶量产赛道愈发受到肯定。”
对于整车厂商与自动驾驶企业之间的关系,倪凯认为,“两者是一种合作共赢的关系。在这其中,产品能否具有性价比、能否解决效率问题、是否具有数据闭环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在倪凯看来,2025年将成为行业重要分水岭。“我们内部认为,2025年自动驾驶商业化机会的第一轮窗口期或将关闭。”他进一步解释道,行泊一体系统将于2025年基本成型,“如果(企业)在这个时间点上没有合格的量产交付,届时主机厂会替换现有供应商,考虑其他的合作伙伴。”
于禾多科技而言,2025年同样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时间节点。
在倪凯看来,禾多科技在2025年前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实现量产落地,而在2025年后最重要的事情便是通过迭代实现最终的无人驾驶。“禾多科技期待在未来3-5年,推动旗下自动驾驶方案在更多品牌车型上量产,达到行业领先的位置。”
倪凯感慨道:“自动驾驶处于长期主义赛道。它既考验着企业的商业化与盈利能力,也对企业的产品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技术迭代速度、产品完善能力、实现降本增效等均成为整个行业所面临的待解难题。”
“这场长跑最终会跑出2-3家企业。同时,实现全场景打通将成为未来行业技术发展趋势,高阶自动驾驶商业化一定会到来。”倪凯如是说。
最新消息显示,禾多科技自主研发的域控制器HoloArk已获得奇瑞等主机厂定点,将于2023年起实现量产上市。另据介绍,此次禾多科技数亿元C2轮融资将继续用于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创新研发、规模化量产等领域。
如今,关于禾多科技的长跑仍在继续,并将不断向前冲刺。而以禾多科技为代表的自动驾驶企业,也正持续打开更大想象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