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高预增难掩Q4业绩“失色”正极材料行业年初遇冷 新一轮洗牌或已开始|行业观察
高预增难掩Q4业绩“失色”正极材料行业年初遇冷 新一轮洗牌或已开始|行业观察
2023.02.03 21:31 财联社记者 李子健

财联社2月3日讯(记者 李子健)电池产业链减产在3个月前尚是争议,但正极材料厂的业绩表现已侧面印证。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国内A股正极材料厂2022年业绩预告获悉,去年四季度,正极材料厂净利润环比多呈下降,碳酸锂库存跌价、产品销量下降是部分公司解释原因的共同点。

对于正极材料厂而言,挑战或才刚刚开始,业内反映1-2月锂电产业链恢复节奏不及预期。另一方面,在正极材料行业激进的产能扩张之下,“产能过剩”已兵临城下,竞争格局恶化或促使产业开始新一轮洗牌。

去年四季度净利润环比多呈下降

财联社记者统计A股7家正极材料厂业绩预告获悉,尽管2022年净利润高预增,但四季度净利润实现确定性环比增长的企业仅2家,分别为当升科技(300073.SZ)及容百科技(688005.SH),其他公司均环比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image

容百科技分析业绩增长得益于2022年四季度高镍正极销量环比增速约30%。当升科技则分析,公司国际、国内市场进一步扩大,客户需求快速增长,销售规模大幅增加,新一代产品快速实现规模化销售,产品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但并非所有公司都表现得如此强劲,去年四季度行业整体显得暗淡。厦钨新能(688778.SH)2022年计提减值准备合计对公司2022年度合并利润总额影响2.52亿元。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其中资产减值损失的1.5亿元,主要是碳酸锂部分存货跌价。

同样受资产减值准备影响的还有龙蟠科技(603906.SH),公司2022年计提(含转回)未经审计的各项减值准备9337万元,影响致2022年度净利润减少8081万元。但这并非全部原因,即使抛开资产减值准备,公司净利润环比仍下降。

有业内人士表示,主要原因还是销量下降,去年四季度末各方处于去库存的阶段,下游整车厂预期降低,“整个行业都是这样子”。另外,财联社了解到,由于正极材料采购碳酸锂的计价方式是 M-1模式,采购策略对公司净利润亦有所影响。

其实当时就有电池厂表示,电池企业排产放缓,一方面既有产能的更新迭代,另一方面是消费端受经济大环境及疫情影响,新能源汽车销售压力较大。

富临精工(300432.SZ)相关人士则就2022年四季度净利润分析称,主要是公司加快了高端产能投建,对江西基地老旧产线及房屋进行了拆除重建,及股权激励股份支付费用一次性计入。

一季度悲观与乐观情绪交织

今年1月份,受2023年新能源汽车补贴结束后的需求减弱担忧,碳酸锂上下游订单签订遇阻。

财联社记者从两家正极材料厂相关人士处获悉,1月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低,主要是终端需求没有起来。且期间恰逢春节,正常也会停产检修,可能会有些压力,但2月需求已有所好转。后续锂价企稳后,也会进一步促使正极材料企业增加补库。

公司的情况可能各不相同,上海钢联新能源事业部分析师潘家强从行业的角度认为,由于去年底企业为补贴进行“抢装”对消费有透支现象,叠加居民新能源汽车消费能力下降,导致产业Q1或将处于去库状态,随着国内颁布相关政策刺激居民消费,预计Q2产业将开始好转。

鑫椤资讯研究员张金惠表示,过年期间多数企业磷酸铁锂老产线均有大幅减产动作,极个别减产幅度较小,而新产线为了尽快调顺则按部就班调试,上下游仅有零星新增成交;2月份采购需求量较1月份增量不多,预计3月份能恢复至去年高点的80%左右。

三元材料需求同样偏弱,“不少企业停减产放假,市场交投氛围平淡,询单较少,节后归来对原料钴锂行情多持观望态度,1、2月份电池厂采购积极性整体依然偏低,短期内预计好转有限。”张金惠表示。

产业或将开始新一轮洗牌

根据鑫椤数据库统计,三元材料2023年需求量和有效产能的比值为55.7%;磷酸铁锂需求量和有效产能的比值为42.1%。连上述正极材料厂高管都表示,今年是行业分化和产能出清值得特别观察的一年。

在此背景下,潘家强表示,锂电材料产业现阶段马太效应开始逐渐显现,在拥有矿端、一体化等布局的企业,已经开始进入价格战,今年产业或将开始新一轮洗牌。

而头部动力电池用招标的形式采购,各家为了开工率让渡毛利率,竞争环境在供大于求的状况下持续恶化,张金惠称,供过于求的情况,行业利润持续下降,有些没有开工的规划,势必会延迟,或是取消。

财联社记者则注意到,即使产能过剩已成业内共识,但2023年以来同样有如当升科技般的企业继续加码,该公司拟在攀枝花计划建成年产12万吨磷酸(锰)铁锂生产线及配套设施,首期项目总投资26亿元。2022年正极材料主流企业的拟建产能更是高达150万吨以上。

对此,有正极材料厂高管表示,高端正极材料供应还是比较紧张,因为今年中高端的车放量是重点,高压实密度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有效产能不足。

德方纳米持同样态度,其在互动平台上表示,随着大量企业跨界入局磷酸铁锂行业,“我们认为行业未来会形成结构性的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中低端产能过剩。”

事实上,国内锂电产业链已至少出现两次“产能过剩”的节点,但动力市场和储能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短期的波动或未影响企业家对新能源行业的长期看好。

潘家强亦表示,现阶段的波动仅为暂时现象,龙头企业仍在积极扩产以应对未来需求的快速增长,在全球疫情影响消退,光储的快速发展下,新能源产业需求或将快速增长,后续优质产能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编辑:曹婧晨)

2.64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