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创板日报》2月4日讯(研究员 李红晖 顾瑞雪 段依尘 王锋) 据财联社创投通数据显示,本周(1.28-2.3)国内统计口径内共发生101起投融资事件,较春节前一周139起减少27.3%;近一周已披露的融资总额合计约254.98亿元,较春节前一周116.79亿元增加118%。
热门领域
从投资事件数量来看,本周医疗健康、企业服务、先进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消费、传统工业、5G通信等领域较为活跃;从融资总额来看,活跃赛道中消费领域披露的融资总额最多,约为215.49亿元。中粮集团旗下谷物调和油类产品提供商中粮福临门获全国社保基金、中远海控、国调基金、国寿资产、中国PPP基金、中投公司、厚朴投资、Temasek淡马锡、亚赋资本等的共计210亿元战略融资,为本周融资金额最大的投资事件。
在细分赛道上,本周最受投资人追捧的包括创新药、芯片设计、新材料、锂电池材料、射频、介入医疗器械、网络安全、合成生物学等。值得注意的是,7家获投创新药公司中的研发管线涉及基因治疗药物、干细胞药物、靶向药物等;4家获投芯片设计公司的产品包括硅光芯片、SoC芯片、通信芯片片等。
作为对比,本周医药生物、集成电路、新材料、锂电池等领域二级市场表现如下表所示。
热门投资轮次
从投资轮次来看,本周投资集中于中前期,其中A轮融资事件数目最多,发生39起,占比约为38%;B轮融资事件数目位列第二,发生20起,占比约20%;种子、天使轮融资投资事件数目并列第二,发生20起,占比约20%。
各轮次投资金额来看,本周的投资事件中,战略融资事件整体融资数额最多,约为213亿元;作为对比,本周二级市场中,5起首次公开发行总募资额60.89亿元,6起定向增发总募资额134.38亿元。
活跃投融资地区
投资地区来看,本周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北京等区域的公司最受青睐,融资事件数目均超过10起;从单个城市来看,除北京、上海外,深圳有11家公司获投,数量最多,苏州、杭州各有6家,并列第二。
活跃投资机构
本周的投资方包括动平衡资本、临芯投资、红杉中国、中金资本、Temasek淡马锡、朗玛峰创投、鋆昊资本、软银中国资本、毅达资本、武岳峰科创、经纬创投、奇绩创坛、盈富泰克、启明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以及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北汽产投、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未势能源、宇通集团、科大讯飞、五矿创投等产业相关投资方;同时,还包括上海自贸区基金、中山火炬开发区科创产业母基金、国调基金、大湾区科创基金、武汉科创投、国家电投、国投创业、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中国国有企业混改基金、国投招商、深创投等国有背景投资平台及政府引导基金。
部分活跃投资方列举如下:
值得关注的投资事件
本周国内有21家公司获投超亿元,披露具体融资金额的企业中有3家超3亿元,以下列出部分值得关注的投资事件:
科润新材料获近2.4亿元C轮融资
科润集团成立于2011年,科润新材料是国内质子交换的膜材料头部企业之一,公司实现了全氟磺酸质子膜的国产自主化,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能大批量生产并供应钒液流电池用全氟质子交换膜的企业,也是国内目前为数不多几家能批量生产供应氢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的企业之一。
企业创新评测实验室显示,科润新材料(含控股子公司)在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行业的科创能力评级为A级,目前共有70余项公开专利申请,其中发明专利占比约41%,主要围绕质子交换膜、全氟离子、离子膜、流延机、增强型等领域进行专利技术布局。
公司近期宣布完成2.4亿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红杉中国领投,北汽产投、未势能源、宇通集团、通用技术资本、架桥资本、盈鼎投资等联合投资,老股东熔拓资本、四海新材等继续加码投资。
据创投通数据,近一年来,国内氢燃料电池研发制造领域有20余家企业获得融资,其中质子交换膜企业仅科润新材料一家。
微构工场获3.59亿元A+轮投资
微构工场成立于2021年2月,是一家拥有合成生物技术的企业,专注于嗜盐微生物的改造和工程化应用。公司创始人是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主任陈国强教授。微构工场主要利用“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平台,进行生物降解材料PHA、医药中间体四氢嘧啶、尼龙56前体戊二胺等多种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和生产。
企业创新评测实验室显示,微构工场在其他生物业的科创能力评级为BBB级,目前共有19项公开专利申请,全部为发明专利,其专利研发主要专注于微生物、重组菌、盐单胞菌、嗜盐菌、聚羟基脂肪酸酯等技术领域。
公司近期宣布完成3.59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产业资本中石油昆仑资本领投,义翘神州、爱力克投资、中农基金、鸣渠资本、临港蓝湾资本、基晟基金、上海自贸区基金跟投,老股东红杉中国、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有限公司(混改基金)、众海投资、GRC SinoGreen Fund(富华资本)继续追加投资。
据创投通数据,近一年来,国内有50余家合成生物学企业获得融资,部分案例如下表所示。
迪赛诺完成Pre-IPO轮融资
上海迪赛诺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以大规模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为特征的全产业链药物研发生产企业。公司拥有行业内唯一的国家级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全球主要、中国最大的抗艾滋病药物生产企业。
企业创新评测实验室显示,迪赛诺(含控股子公司)在生物医药产业的科创能力评级为AA级,目前共有200余项公开专利申请,其中发明专利占比约92%,除中国外还在10个国家和地区和专利布局,多聚焦于化合物、中间体、有机溶剂、合成方法、高纯度等相关领域。
公司近期宣布完成Pre-IPO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金资本旗下中金佳泰基金、建信股权、人保资本联合领投,兴业国信等多家机构跟投。融资资金将用于迪赛诺抗艾滋病原料及制剂的产能扩建,甾体药物、核酸药物原料以及药物CDMO业务等新业务的产能布局。
据创投通数据,近一年来,国内原料药领域有22家企业获得融资,部分案例如下表所示。
本周投融资事件列表:
本周新增大科创类A股IPO辅导公司:
创投通:财联社及科创板日报旗下一级市场服务平台,于2022年4月份挂牌上海数据交易所。通过星矿数据、一级市场投融资数据、企业创新评测实验室、创新公司数据库、ESG数据库、拟上市公司早知道和行业投研等,为创新公司和创投机构提供从数据产品到解决方案的一站式服务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