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5天2家医疗企业科创板IPO终止 此前已有多家公司转道北交所
5天2家医疗企业科创板IPO终止 此前已有多家公司转道北交所
2023.12.27 13:43 科创板日报记者 郑炳巽

《科创板日报》12月27日讯(记者 郑炳巽) 25日,上交所对外宣布,在收到“北京华脉泰科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脉泰科”)提交的上市撤回申请之后,正式终止了该企业科创板IPO的审核进程。这是自本月21日“皓天科技”主动终止IPO以来,短短5天内,第二家上市计划“告吹”的企业。

《科创板日报》记者发现,这两家撤回科创板上市的医疗领域企业,仅占自今年以来整个A股上市“撤回大军”中的不足1%,而撤回上市的医疗企业总数,占所有撤回企业的比例为12.61%。意味着,终止上市是属于整个A股市场的动作,而非局限于医药领域。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原本“图谋”沪深主板或者创业板、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在“折戟”之后,纷纷选择“再战”北交所

▌终止上市企业数量逐年上升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26日(2023年最新统计日期,下同),今年A股市场上,已经终止上市的企业总数为229家,仅12月的终止数量就有30家,占了全年的5.3%,超过今年以来任何一个月的数量。

这229家终止上市企业中,因“审核不通过”而终止的企业仅9家,占比3.93%,剩余220家均为企业“主动撤回”而终止,占比高达96.07%。

事实上,纵观2021-2023年历年数据,终止上市的企业数量逐年上升,且今年的增幅明显高于往年。2021年,A股全年终止上市企业数量为125家,这一数据在2022年增长到了163家,增幅达30.4%。而以上述229家数量计算,2023年目前较2022年全年的增长,已经达到40.49%。

image

“终止上市的原因其实是很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总体来看,主要原因是当前资本市场行情不佳。在当前,公司即便IPO成功也难有好的估值。如果企业不是很缺钱,此时并不是一个上市的好时机。”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说道。

“当然,也有部分原因是当前IPO收紧、门槛抬高,或者部分产业行业出现了变数,不再符合上市要求。但在行情好转的时候,这些障碍其实也很难成为上市阻力。”盘和林进一步说道。

IPO收紧一事,从近三年来成功登陆A股的企业数量变化可以看出。2021年时,A股上市企业数量为524家,进入2022年下降至428家,降幅达18.32%,这一数量在2023年进一步下降至309家,降幅较2022年扩大至27.8%。

《科创板日报》记者发现,部分企业撤回上市的原因,或与自身当前的经营及业绩不佳密切相关

以上述华脉泰科为例,报告期内(2019-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4894万元、5000万元、8882万元和6083万元,净利润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对应为-3281.25万元、-1.26亿元、-1.2亿元及-2754.18万元,累计亏损超3亿元。

华脉泰科的IPO文件显示,计划募集的12.93亿元中,有4亿元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占比超过三成。

皓天科技则在营收与净利润双增的情况下,其现金净流量缺口却由2020年的-4275.89万元,扩大至2022年的-6097.49万元。在其IPO计划募集的8.23亿元中,有1.8亿元用于补流,占比超过20%。

▌多家企业转战北交所

在原先上市进程终止后,《科创板日报》分别致电华脉泰科和皓天科技方面,询问是否有更换板块上市等其他计划。

华脉泰科相关人员表示,暂未从公司领导层面听说有相关动作。皓天科技证券部人员则表示,“是有更换板块上市的计划,但具体安排还未出来”,而关于为何终止在科创板上市的原因,对方则表示不清楚。

《科创板日报》记者发现,与这两家企业仍处于按兵不动的状态相比,已有多家企业在终止原上市进程之后,选择转战北交所。当然,这里面并不局限于从科创板过来的企业。

近一点来看,上个月,丽珠医药(000513.SZ,1513.HK)旗下子公司“丽珠试剂”在筹备深交所创业板上市3年无果后,选择挂牌新三板,并计划在未来登陆北交所。2022年及2023上半年,丽珠试剂分别取得营收7.43亿元、3.01亿元,对应净利润为7212.12万元、2581.21万元。

稍早一点来看,“北京天广实生物”接连在科创板、港交所上市无果后,于今年9月底在北京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同样谋求在北交所上市。2023年上半年,天广实实现营业收入2204.47万元,同比增长839.19%;净亏损5397.75万元,亏损同比减少51.64%。

事实上,今年以来,在一系列政策激励下,转战北交所的企业,不仅仅局限于医药领域。据不完全统计,包括豪钢重工、千禧龙纤、大鹏工业、九州风神等在内的多家企业,在北交所的IPO均已获受理。

“可能有些企业认为北交所当下流动性更好,尤其是行情出行了一波连涨之后,既有政策支持,又有做市商扩容,所以能够看到,有企业想要到北交所吃一波流动性红利。”针对这一现象,盘和林说道。

《科创板日报》记者发现,相比于沪深主板、创业板和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逐年下降的情况,北交所近年来呈现出向上的势头。

Wind数据显示,2021年上市北交所的企业数量有41家,这一数据到了2022年增加至83家,2023年截至12月26日则有76家。但是,如果剔除2022年12月26日之后上市的7家企业,2023年已上市的企业数量,已经比2022年同期相当。

不过,在北交所表现火热的当下,盘和林也提醒市场,“先来的企业有红利,但未来流动性红利会逐步递减,乃至最终消退。最终,支撑上市公司股价市值,还是要靠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

2.33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