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氢能产业政策频出 背后释放哪些信号?绿氢或将率先降本|聚焦
氢能产业政策频出 背后释放哪些信号?绿氢或将率先降本|聚焦
2024.03.03 19:26 科创板日报记者 余佳欣 曾乐

《科创板日报》3月3日讯(记者 余佳欣 曾乐)近期,氢能产业政策发布加快,国内氢能政策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其中,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山东省发改委、山东省科技厅三部门近日发布《关于对氢能车暂免收取高速公路通行费的通知》,自2024年3月1日起,对本省高速公路安装ETC套装设备的氢能车辆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试行2年。

受近期多重利好政策影响,氢能板块连续多日领涨。截至3月1日收盘,密封科技、和顺电气以接近20%的幅度涨停,美锦能源、康普顿、康盛股份等多股涨停。

二级市场氢能板块热度高涨的同时,氢能领域一级市场动作亦频出。其中,近期,北京明阳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获得超亿元A轮融资,该轮融资由其创始股东高瓴创投持续领投。

那么,氢能行业目前发展现状如何?其商业模式如何寻求最优解?产业未来将如何更好发展?

▍氢能产业政策发布加快

对于上述山东省3月起免征氢能车辆高速公路通行费政策,不少业内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纷纷表示,这“将降低氢能车辆的运营成本”。

其中,清华大学李骏院士工作站助理研究员毛斌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氢能经济性受到多重因素影响,过路费虽并非最核心的一项,但是减免(过路费)是目前氢能补贴中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其提到,当前氢燃料车的购置和燃料等补贴需要运营一定里程才能发放,存在一定门槛和滞后性。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执行主任袁帅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通过免征氢能车辆高速公路通行费,直接降低了氢能车辆的运营成本,提高了其市场竞争力。这一政策有望推动氢能车辆的普及和应用,进而促进氢能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

广东佛山仙湖实验室燃料电池结构组件研究室主任李光福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氢能的应用突破口主要在商用车上,商用车免征高速公路通行费,其实就是减轻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运输成本,这对于氢能的经济性有所提升。”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近期,除上述山东省3月起免征氢能车辆高速公路通行费政策外,2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应急管理厅、工信厅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氢能产业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允许在化工园区外建设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和制氢加氢站,并且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不需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该政策亦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认为,“内蒙古允许化工园区外制氢项目,无需取得危化品安全生产许可。这一政策有助于促进氢能的生产和应用,尤其是在利用可再生能源方面,有助于减少碳排放,同时简化制氢项目的审批流程,降低进入门槛。”

“这对于制氢行业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原先氢作为危化品,制氢的项目必须在化工区生产,制备氢也要取得危化品的生产许可,这些条条框框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制氢门槛。同时就地制氢也能减少氢的储运,由此安全性和运输成本都将大大降低。”广东佛山仙湖实验室燃料电池结构组件研究室主任李光福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就在2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前瞻布局绿色低碳领域未来产业。围绕石化化工、钢铁、交通、储能、发电等领域用氢需求,构建氢能制、储、输、用等全产业链技术装备体系,提高氢能技术经济性和产业链完备性。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表示,目前氢能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近期的相关氢能政策对产业链各环节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包括降低制氢成本、提高氢能应用范围、加速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如:加氢站)、促进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等方面。”

▍热度背后氢能产业化发展几何

为更好了解氢能产业最新发展情况,《科创板日报》记者近日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多家上市公司证券部。多家企业人士纷纷表示,氢能业务目前处于早期阶段,具体情况还有待观望。

其中,科威尔相关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今年氢能整体还是在前期阶段,政策对下游厂商是一个利好的消息,这对公司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不过公司电解槽目前还是在实验室端,客户出货量也还比较小,今年可能较去年会有增长趋势,但具体订单情况还是要看后期。”

华电重工方面表示,在氢能方面,其主要布局电解槽,政策目前市场反馈还不明显,主要看后续该公司的规划。

青达环保相关人士表示,“公司氢能设备研发和生产技术还处于一个储备阶段,涉及到新业务,暂时还不具备量产化的条件。”

双良节能表示,目前该公司(氢能业务)还处于市场开拓期。“公司海外市场推进顺利,今年1月已中标中东阿曼项目。”

多位业内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当前氢能行业尚处于早期阶段,制-储-输-用多环节成本依旧高企。

以氢燃料电池重卡为例,当前,氢燃料电池重卡逐渐成为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落地的“排头兵”。与此同时,如何寻求氢燃料电池重卡的可持续商业模式,亦成为业内一直以来所关注的重要话题。

从成本来看,清华大学李骏院士工作站助理研究员毛斌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氢燃料汽车成本主要集中在购置成本、燃料成本以及过路费三大方面。“尽管当前氢气行业存在购置补贴、氢气价格补贴等,不过目前其经济性仍尚未实现。”

毛斌进一步分析表示,目前氢能经济性主要取决于氢的价格,“氢的价格低于25元/公斤,基本上才可以跟柴油重卡去竞争。”

在燃料成本方面,国泰君安证券石岩团队分析显示,2023年,示范城市群中国氢价生产侧指数有所下降,平均水平从2023年初的35.6元/公斤下降至34元/公斤。其中,河南城市群制氢成本最低为22.2元/公斤,河北城市群生产成本下降最多,从23年初的35.6元/kg下降至26.7元/kg。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表示,氢燃料电池重卡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氢燃料电池系统的购置、氢气的采购和加注、车辆的维护保养等。

“成本结构方面,氢燃料电池系统和氢气的采购成本占据了较大比重,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化生产,制氢和燃料电池成本有望逐渐降低。氢能的经济性体现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氢气价格、车辆运行效率、维修成本等,预计随着产业链的成熟和政策支持的加强,经济性将在未来几年内逐渐显现。”江瀚如是说。

▍绿氢制氢端或将率先降本

“从产业链降本角度来看,未来预计绿氢制氢端成本有望率先下降。”清华大学李骏院士工作站助理研究员毛斌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

根据氢能的制取方式,可将其划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其中,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取的氢气,几乎没有碳排放,被称为“绿氢”。但由于绿氢成本相对较高,目前占比较小。在这其中,电力成本、设备成本为绿氢制取成本的两大环节。

随着绿电消纳问题突出等,绿氢占比在快速提升中。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王保国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家在大力发展风光发电,但其利用率还远远不够,经济效益未体现,而把“弃风弃光”变成绿色氢不仅契合国家“双碳”政策路线,亦能降低绿氢成本,有助于产业发展。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在过去一年时间里,国内大量绿氢项目设立。据国金证券统计,2023年内,国内立项的项目绿氢产能已超400万吨。

另据业内人士预计,“在技术成熟、成本下降和政策支持等因素驱动下,2024年国内绿氢项目的审批和建设将保持较快增长。”

近日,中石化乌兰察布10万吨/年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获批,据测算,招标项目配备电解槽规模合计约1GW。单个项目的审批规模超过了2023年招标规模的50%。

随着绿氢项目逐步开工建设,作为关键设备的电解槽招标需求将随之迎来大幅增长。中信证券预计,2024年国内绿氢电解槽装机规模有望超4GW,同比增长有望翻倍。

清华大学李骏院士工作站助理研究员毛斌分析认为,“在各政策牵引下,需求端拉动电解槽量上来之后,电极材料成本也将快速下降,加上技术迭代,预计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各环节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

整体来看,多位业内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表示,当前,氢能行业还需在政策、技术、降本等方面持续推进。

广东佛山仙湖实验室燃料电池结构组件研究室主任李光福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目前氢能行业国家整体政策向好,但行业合力效果有待提升。“以氢车补贴为例,目前仅部分城市的部分路段有补贴。”

清华大学李骏院士工作站助理研究员毛斌亦认为,“目前行业想要突破增长拐点,需要政府的牵引,包括示范城市群之间的协同配合,盘活整合资源,从而结合各地的资源禀赋来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从技术层面来看,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王保国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材料是制约氢能发展的一大瓶颈,包括质子交换膜、电催化材料等。但同时,“从材料到装备再到规模化制造,这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不能指望在一两年内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王保国亦提到,目前来看,中国的氢能技术和生产发展处于加速期,企业仍需结合自己原有产业的定位和需求,理性进入氢能行业。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执行主任袁帅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氢能行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风险,如:氢气制取和储运技术的安全性问题、氢气成本的波动性问题、市场接受度的问题等。

“在推动氢能行业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关注这些挑战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和解决。整体来看,未来氢能行业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并在全球清洁能源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克服挑战和风险,推动氢能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袁帅如是说。

2.39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