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再迎新政!全球科创中心同步打造中 近年悄然走出多个独角兽|一线调研
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再迎新政!全球科创中心同步打造中 近年悄然走出多个独角兽|一线调研
2024.04.20 08:46 财联社记者 郭辉

《科创板日报》4月20日讯(记者 郭辉)香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核心引擎、四大中心城市之一,日前加快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再迎新政。

今年4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出坚持统筹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和安全,拓展优化资本市场跨境互联互通机制等部署。

中国证监会4月19日发文称,为配合《意见》实施,近期在广泛深入调研和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将与香港方面深化合作,并将采取5项措施来进一步拓展优化沪深港通机制、助力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共同促进两地资本市场协同发展。

具体来看,其中包括放宽沪深港通下股票ETF合资格产品范围、将REITs纳入沪深港通、支持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优化基金互认安排、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等

香港是最受世界关注的国际金融中心,凭借“背靠内地、面向全球”的独有优势,香港向来也是全球通向内地的主要桥梁,也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和香港特区政府的积极推动下,香港也在加速向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创科中心的方向发展

据了解,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同时近年来,在深化粤港澳合作的范畴下,内地与香港创科合作愈加紧密,香港特区政府也正在积极打造蓬勃的创科生态圈。而内地的广阔市场,也成为香港科研院所进行科技项目创业的首站登陆地。

就在本周,《科创板日报》记者刚完成在香港高校的调研。关于香港高校科研机构近年科技创新发展和成果转化情况,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参与交流并接受了《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

香港高校科技创新与内地合作紧密

“我们正在抓紧国家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主动对接‘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发展等国家战略,积极融入国家的发展大局。”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在近日《科创板日报》参与的交流活动致辞环节如是称。

据介绍,为了配合国家科技强国、人才兴国的战略,香港中文大学在国家科学技术部的核准下,共设立了5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包括转化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药用植物应用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合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消化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我们正与多家国家级的科研机构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和研究所,共谋发展。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工程以及医疗等方面创造富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段崇智表示,参与国家重点研究的项目、与内地顶尖大学及科技机构合作,将会是港中大未来的重点策略。

据了解,去年仅港中大就设立了6个新的产学研基地,包括在京、沪、深建立了科创网络——北京中心、上海中心、国家中关村火炬科创学院中心、港中大创博港上海基地,以及在大湾区的多项建设,构建的科创网络预计将促进高校跨区域的产学研互动合作。

消化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主任、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助理院长于君教授表示,他们跟国内的26所大型科研机构开展了长期广泛的合作。除了北京、上海、广州一些重点院校,还注重跟一些偏远地区建立长期友好合作,比如在内蒙古等比较偏远的地区,会去合作支持开拓科研领域。

据于君介绍,目前她所在的实验室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近几年发病率急剧上升的脂肪肝,以及在香港人群中癌症占比第一的大肠癌、在我国整体发病率较高的胃癌等,通过对相关疾病发病机制、发展规律的研究,团队已经找到转化标记物,并进行了多款检测产品的成果转化。

在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科创板日报》记者看到颜色深浅不同、形状大小各异的大豆种子封在不同的透明盒中进行展示,其背后蕴藏着香港过去近三十年农业技术研究以及同内地合作的故事。

该实验室负责人林汉明向《科创板日报》记者介绍,他在1997年从美国博士毕业回到香港,关注到最早起源于中国的大豆,它的主要研究却是在海外,于是他当时提议,要让大豆“回家”,要在大豆的故乡做出一番重要的研究。在当时中、美、韩各自寻找野生大豆完整基因组的竞争中,林汉明没有让我国农业科研就此落后,成功找到了中国野生大豆生物多样性的基因组证据,并将研究文章发表于《Nature Genetics》封面。

据林汉明介绍,目前他们团队研究方向主要围绕气候智能农业、农业基因组等。现在他们还与内地多所农业科研院所进行深入合作,比如与甘肃农科院合作的耐盐基因大豆育种,育成了陇黄1号、2号、3号并进行应用,最近有陇黄4号批准。据当地农业局粗算,从甘肃庆阳到酒泉横跨了2000公里黄土高原上,2016年到2023年,累计约种了118万亩的大豆。林汉明今后他们还尝试在其他高海拔地区大豆种植,尝试利用大豆修复耕地等研究。

政策支持深港加速培养创新载体 从香港走出多家独角兽

在政府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引导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近年也成为香港高校科研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们一直鼓励大学成员创业,直接把研究的成果商品化,输送到更广大的市场。”港中大校长段崇智表示,香港孕育了多家出色的企业,其中部分港中大培育的企业跃升为独角兽和上市公司,不但完善了国家的创科生态,更为社会带来了实际的经济利益。

消化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主任于君表示,“转化”是他们实验室工作的重中之重,前述消化疾病研究重点是要发现一些早诊的标记物和治疗的靶点,并关注如何能够引导临床的治疗。

“5年期间,我们就申请了44项专利,8项已经获得了授权,并且许多基础探索能够应用到临床。”据于君介绍,他们发现胃癌和肠癌早期的诊断标记物,目前在医院都是广泛的使用,在完成专利申请后跟内地深圳、北京的两家公司分别合作,并获得了国家药监局的批准。

据了解,为推动大湾区科技创新创业、增强深港经济增长内生动力,2023年国务院关于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提出要紧密衔接香港园区和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时序,以2025年和2035年为关键节点,分阶段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

上述规划目标到2035年,深圳园区与香港园区协同创新的格局将全面形成,科技创新国际化程度居于全球领先地位,创新要素跨境自由有序流动,培育一批世界一流的创新载体和顶尖科技企业研发中心

香港中文大学深港创新研究院(福田)院长秦岭教授表示,上述规划对创新加速落地起到了根本性激励和推动作用,规划针对深圳园区为主,但是也将辐射到香港园区和整个香港。“现在两地的两个城市的市政府都在进行配套经济发展。推动深港双方园区的协同发展,支持粤港澳高校优势,发展能级跃升。更重要的是联手打造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我们作为高校在这方面也做了不少的工作。”

政策端支持措施的出台,将让更多发端于香港的创新项目得到了广阔发展空间。据了解,近几年来自香港工业无人驾驶公司未来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公司康诺思腾机器人、智慧医疗企业视见科技等,已成为各自领域的独角兽企业。

其中,康诺思腾机器人在2023年的估值已达10亿美元,该公司由来自港中大的教授、博士于2019年创立以来,已完成三轮融资,获得美团、联想、高榕、新世界、启明创投等多家机构的青睐。

未来机器人在2021年的估值达7亿美元,该公司由香港创新科技署与香港科技园孵化,成立第7年已经完成八轮融资,资方包括美团、字节、顺为、IDG等机构,目前正在以深、港为起点,将业务布局在美国、日本、韩国、欧洲等地。

医学和工程技术是香港高校的优势学科,同时“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又是近几年全球范围内的热门创新创业项目,在国内应用领域推进得很快”。香港中文大学天石机器人研究所所长刘云辉教授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等媒体采访表示,相信只要跟内地协同合作,再利用香港在国际化方面的优势,有机会在许多产业创新领域能够跟国际实现同步发展,希望未来共同合作来推进0到1或者关键技术的突破。

3.63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