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首批VC/PE机构“试水”科创债! 苏州连发两家 浙江国资推进今年第二期
首批VC/PE机构“试水”科创债! 苏州连发两家 浙江国资推进今年第二期
2025.05.09 20:58 科创板日报记者 杨小小

《科创板日报》5月9日讯(记者 杨小小)在债市 “科技板” 新政接连落地的大背景下,首批 “试水” 科创债的股权投资平台已作出最新行动。

据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最新消息,截至5月9日,鲁信创投、北京亦庄投资、苏州金合盛控股、深投控、无锡创投集团、浙江国资运营公司、安徽国资运营公司等共计9家股权投资平台接连响应,披露了科创债发行文件,合计拟发行规模上限达41.6亿元。其中规模最大的为深投控的10亿元;规模最小的为锡创投的0.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国资运营公司今年1月已发行了一期科创债,本次二期科创债拟发行规模4.6亿元,发行期限为5年。

24家155亿元

政策面上,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国证监会、金融监管总局、科技部等部门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这三类市场参与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其中,股权投资机构发债募资获得政策支持这一消息,在VC/PE募资难的背景下,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

从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官网上,《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共有9家股权投资平台进行了有关科创债的发行文件披露,而这9家均为国资背景的投资平台,其中有两家来自苏州,它们分别是苏州金合盛控股、苏州元禾控股。前者由苏州苏高新集团有限公司和苏州高新国有资产经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后者则由苏州工业园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控股有限公司控股,持股比例超过73%。

据发行文件,苏州元禾控股拟发行金额为6亿元,发行期限为3年,募集资金将全部通过基金出资等形式用于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具体为置换一年内最终投资于基金的资金和基金出资。苏州元禾控股方面称,科创债提供了新的融资方式,尤其是在传统融资渠道受限或周期不匹配时,通过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引入银行间市场的长周期资金,一定程度缓解了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募资难问题。

另根据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对外披露的信息,已有24家股权投资机构参与科技创新债券注册发行,预计总体规模近155亿元。君联资本、启明创投、东方富海、毅达资本、金雨茂物、泰达科投、中科创星等10家股权投资机构已进入注册通道,其中7家为民营企业,多家机构设置票面利率跳升、转股等条款。

有已披露科创债发行计划的国资背景机构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其所在机构持续服务于科技创新企业,“因而发行相关债券对我们而言是比较常规的举措。这次引发比较多的关注,主要原因还是科技创新这个大主题,还有就是在首批名单当中。”

上述浙江国资运营公司,即是发行二期科创债的国资背景平台。根据披露的募集说明书,浙江国资运营公司发债募资的主要用途包括:

一、进行股权投资自有资金投入的置换,这部分资金涉及的项目为杭州宏华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涉及出资规模5.7亿元。该项目以数码喷印技术为核心,聚焦纺织数码印花的工业应用;

二、基金投资,这部分涉及基金为浙江富浙绍芯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基金总规模50亿元,浙江国资运营公司认缴投资金额22.5亿元,拟投资时间为今年5-6月。

发行主体范围扩大引发关注

国资投资平台通过发债募集股权投资资金的举措并不鲜见。与限制一般私募投资基金的募资发行债券不同,2013年至今,发改委等部门陆续出台政策鼓励政府引导基金发债募资。因而,市场对这次债市 “科技板” 新政更大的关注点在于,发债募资主体是否将进一步扩大至更广泛的市场化机构。

有已进入注册通道的市场化机构合伙人,以还在科创债仍在发行中婉拒了记者的采访。另有头部市场化机构合伙人则对记者表示,科创债发行主体范围的扩大,对VC/PE而言总体利好,“可以直接缓解募资难问题。”而被问及接下来是否有发行计划时,其则表示需要视机构具体情况和需求而定。

科创债相关政策最早可以追溯到2021年。当年3月,沪深交易所启动科技创新公司债券试点工作,在双创债框架下引导优质企业发行科创用途公司债券。随后于2022年5月,沪深交易所分别发布相关指引,标志着科创债正式落地。

有关注科创债领域的投资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新政对科创债的多个维度都进行了“升级”。

“首先是发行主体,之前的试点对股权投资相关主体发行科创债的范围规定相对不明确,而在实操过程当中也是以国资平台为主。此外,募集资金的用途也做了更详细的明确,试点时期的科创债只能投向创投基金和政府出资产业基金,新政新增支持优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发行科创债,募集资金可用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设立、扩募等,提高了科创资金使用灵活度。”其进一步表示,从信用评级、流通支持等系列配套,新政也都比此前更加明晰完善。

有券商研报数据显示,此前,科创公司债累计发行额中,来自民营企业的占比不足1%,央企和地方国企合计占比接近98%。

2974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