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创板日报》5月19日讯(编辑 梁又匀 实习记者 李佳怡),4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实行对等关税,国际输入性因素对部分行业价格产生一定下拉影响,但国内各项宏观政策协同发力,大部分领域仍呈现积极变化。
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由上月下降0.4%转为上涨0.1%,同比下降0.1%,环比上涨0.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699亿元,同比增长2.3%;环比增长0.03%。
财联社创投通数据显示,2025年4月国内消费相关领域披露融资事件47起,同比下滑33.8%,环比下降4%;据已披露的投融资金额显示,4月消费相关领域累计融资50.66亿元,同比大涨约494.6%,环比上涨达57.1%。
从数据上看,2025年一季度以来融资数量与金额呈持续增长趋势。4月单月融资规模突破50亿元大关,创2024年6月以来单月融资峰值。行业及机构投融资重点正在向科技消费领域倾斜,4月份服务型机器人产品及投研项目扎堆获投。
4月投融资具体情况
服务型机器人赛道4月跃升为资本布局焦点,为年内资本加码力度颇大的前沿方向之一。该赛道单月斩获7起融资,累计吸金20.66亿元,科技领域的投资热潮正在传到至部分消费科技领域。
物流仓储、智能硬件领域是近期资本投融资的热门选择。其中,物流仓储以27.77亿元的总融资金额成为4月获投金额最多的赛道,共录得6笔融资事件。智能硬件领域共有5家企业获投,总融资金额为0.3亿元,其中有4家企业融资规模未披露。
具体而言,4月服务型机器人赛道获投企业多集中于生产家庭应用场景的产品。包括智能清洁机器人研发商“元鼎智能”、家庭具身智能研发商“鹿明机器人”、数字厨房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不停科技”、商用清洗机器人研发商“云象机器人”、重载AGV领域研发商“朗誉机器人”、庭院机器人厂商“来牟科技”、家庭服务机器人供应商“云鲸智能”。
物流仓储领域当月获投企业多分布于冷链产业、数字物流、国际快递等赛道。包括全球城配自动驾驶产品研发商“九识智能”、冷链产业重度垂直服务商“前海粤十”、数字物流综合服务运营商“怡亚通物流”、专注互联网+传统物流的互联网公司“沙师弟”、国际快递服务提供商“泛鼎国际”及仓储物流自动化立体库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莱仕力”。
其中,九识智能近期宣布完成近3亿美元的B轮融资,由蓝湖资本、鼎晖百孚、BV百度风投、亚投资本、建发新兴投资、永鑫方舟、锡创投、Unicorn投资。这也是一级市场自动驾驶领域近2年来完成的最大规模单轮融资。
值得一提的是,完成融资后,九识智能又在出海方面传出新消息。5月15日,九识智能与阿联酋邮政达成合作,双方在阿联酋共同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加速布局中东市场。据悉,根据合资企业的发展计划,项目预计于2025年完成阿联酋自动驾驶车辆相关牌照的申请与审批流程,并于2026年正式启动商业化运营。运营初期将以服务阿联酋邮政内部配送业务为主,未来将逐步拓展至面向第三方客户的多元化物流服务。
此外,智能硬件领域仍是当月资本投资的热门选择,获投项目主要以天使轮、Pre-A轮等早期融资事件为主。其中,艾德未来智能近期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Pre 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启明创投与上海国投孚腾资本联合领投。
随着具身智能赛道热度持续升温,资本市场风险偏好明显抬升。据统计,4月国内一级市场早期融资集中爆发,天使轮至A+轮阶段的投融资事件占比近50%,合计达24笔,中标的项目集中分布于服务机器人研发、智能硬件开发等具身智能应用层领域。
从区域分布看,广东、江苏、上海构成4月消费领域投融资的三大核心区域。数据显示,广东以单月13笔融资案例稳居首位,江苏、上海则分别产生7笔和5笔消费领域投融资交易。
值得关注的重要项目
4月上亿级融资扎堆,共录得9起获投金额上亿元的项目。AI智能领域依然是资本市场投融资的“香饽饽”,包括专注机器人的云鲸智能、云鼎智能、鹿明机器人,数字解决方案提供商“不停科技”等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城配自动驾驶产品研发商“九识智能”,获得约3亿美元投资,系当月最大一笔融资金额。
1、云鲸智能再迎亿级融资,加速筹备首款家庭具身智能
云鲸智能创立于2016年,是一家立足家用机器人领域、致力于研发科技产品的公司。云鲸横跨了SLAM、三维感知、AI物体识别、机器人结构技术、大数据应用等多个领域,目前已在多个方向取得突破,已累计申请了超1100篇技术专利。
云鲸智能近期宣布完成1亿美元融资,本轮融资由腾讯投资与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联合领投,科幻基金与明势创投加码跟投,庚辛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据悉,本轮资金将重点用于云鲸首款家庭具身智能产品的开发。据了解,该产品将一键式解决家庭立体空间的清洁和收纳需求,由机器人完全托管,预期于在2年内发布。
2、三只松鼠出资超1200万,战略投资松鼠甄养
松鼠甄养成立于2024年11月21日,是一家专注于健康饮品市场的品牌商,主要产品包括每日坚果乳和椰子汁系列。
4月10日,三只松鼠披露投资事项的进展公告,拟出资1295.66万元对安徽三只松鼠甄养饮品有限公司(简称“松鼠甄养”)进行增资,从而取得松鼠甄养20%股权。此次投资也显示,三只松鼠的业务范围将扩展至健康饮品领域。
3、元鼎智能完成近10亿元融资,加速布局高端庭院机器人市场
2015年4月成立于深圳的元鼎智能,是一家庭院智能清洁机器人出口品牌,为欧美家庭提供智能泳池机器人、储能电池等高端庭院智能机器人产品。
4月2日,元鼎智能宣布完成新一轮近10亿人民币的战略融资。本轮融资由全球泳池行业巨头Fluidra进行战略投资,云启资本作为新晋投资方加入,XVC、复星锐正、蜂巧资本等老股东持续增持。
Fluidra为全球泳池及健康设备领域的龙头,其业务遍及47个国家,拥有36家全球工厂和130多个销售分支机构。据悉,通过此次融资与战略合作,Fluidra的全球分销网络、专利技术、行业资源等将为元鼎智能提供强大的支持,元鼎智能得以全面进入原本高门槛的泳池专业渠道。
4、俺来也完成数千万元Pre-C轮融资
俺来也是一家主打校园电商的O2O服务平台,创立于2014年4月,旗下拥有“品牌馆”、“西游早餐”等服务板块,用户可通过微信服务号或App购买日化用品、休闲零食、牛奶乳品等多种日常所需商品。
4月27日,俺来也宣布完成数千万元Pre-C轮融资,本轮投资由魔量资本、同策资本及晨光股份等机构资本共同投资。据悉,目前首期投资款已经到位,全部投资款项将于近期全部到位。此次融资后,俺来也将正式启动上市筹备工作,意味着该企业正从校园新零售企业向综合数字化生活服务平台方向扩展。
港股再现递表小高峰
步入4月,港交所迎来消费企业IPO热潮,单月10家消费公司集中递表,2家更新招股文件,另有2家成功过会并确定5月挂牌上市。
反观A股市场,消费板块IPO呈现冷清态势,当月未出现有新申报案例。渡远户外与云峰新材更因内外部环境影响主动撤回材料,宣告上市进程终止。
4月25日,深交所发行审核网站显示,渡远户外撤回创业板IPO申请。2022年6月8日,公司的IPO申请便获创业板受理,同年7月进入问询环节。而到次年6月上会成功后,渡远户外在此后长达22个月的时间里并未采取任何行动提交注册申请,直至今年4月选择终止IPO进程。
渡远户外主营业务以境外地区销售为主,有大量产品出口美国。据公开信息显示,在2020、2021、2022年间,公司出口至美国的主营业务产品收入为4836.78万元、6724.52万元和5920.96万元。外界纷纷猜测,卡在特朗普公布对等关税的关键节点,巨额关税或是渡远户外无奈撤回上市申请的原因。
此外,A股方面,上交所也于4月21日终止对云峰新材上市审核。云峰新材成立于1995年12月,主要从事室内装饰材料及定制家居成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人造板、木地板、科技木以及衣柜、橱柜、木门等定制家居成品。
报告期内(2021、2022、2023年,及2024年1-6月),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3.62亿元、26.69亿元、34.29亿元、16.34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2亿元、2.27亿元、3.05亿元、1.36亿元。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22.73%、21.13%、20.82%和 19.30%。
终止上市之路前夕,云峰新材在3月25日连收三份上交所发的监管警示。其中提到,在发行上市申请过程中,云峰新材存在两项违规行为,包括未说明商标授权模式下个别经销商和OEM供应商由同一自然人控制的情况;研发管理内控制度实际情况与申报文件中陈述不符。
再看另一侧港股市场,一季度过后消费类企业赴港上市热潮不减反增。其中,赛力斯和三只松鼠早前在A股已成功上市,此次向港交所递表以实现“A+H”上市。
4月28日晚间,赛力斯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4月28日向港交所递交了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申请,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中国银河国际证券。对于赴港IPO目的,赛力斯方面明确此为推动全球化布局。
据申请书显示,赛力斯拟将IPO募资净额的70%用于研发投入,20%用于多元化新营销渠道投入、海外销售及充电网络服务以提升全球品牌知名度,10%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三只松鼠也于4月25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早在2019年7月12日,三只松鼠已在深交所成功挂牌上市,有“国民零食第一股”之称。此次冲击港股,将成为国内首个“A+H”上市的零食品牌。
三只松鼠2024年度财报显示,整年营收达106.22亿元,同比增长49.3%,系2019年实现百亿营收后再次破百亿大关。然而,公布赴港上市不久,其在29日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营业收入为37.23亿元,同比增长2.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9亿元,同比下降22.46%,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现象。
此外,三只松鼠为挽救公司业绩,曾提出“高端性价比”战略。从招股书中也可见一斑,其平均售价从2022年的4.4万元/吨,已压缩至2024年的3.6万元/吨。尽管品牌口号为降价但不降低品质,但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该公司产品的投诉已高达4416条,仍然涉及产品发霉、有异物等食品安全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