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创板日报》5月19日讯(记者 余诗琪)“威高系”第四家上市公司来了。
今日,山东威高血液净化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威高血净”,603014.SH)正式登陆上交所主板。威高血净发行价为26.50元/股,开盘涨88.64%,最终收涨56.26%,市值达到170.36亿元。
威高血净的上市让“威高系”的资本版图扩张了一大块,是集团内市值仅次于威高股份(01066.HK)的上市公司。
“威海首富”的第四个IPO
“威高系”的灵魂人物是已经74岁的“威海首富”——陈学利,威高股份、威高骨科、威高血净这三家上市公司都由他一手打造。
在集团内部,陈学利经常被称为“陈书记”,在创办企业前他是威海王家钦村的党支部书记,之后被调到镇办福利院任党支部书记兼院长。这所福利院就是威高集团的发家地。
1988年,陈学利借款2.5万元,在福利院后院平房成立威海医用高分子制品总厂(威高集团前身),生产一次性输液器,后来逐步扩大到注射器、输血器、输液针等低值医疗耗材产品。
陈学利在渠道开拓和资本路径的探索上有着相当前瞻性的眼光。创立仅5年,他就推动威海医用高分子制品总厂通过《关于转换经营机制的决定》,将产品销往俄罗斯、中东、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南非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
到了1998年,陈学利将企业进行改制,以实际出资的1400万元作为注册资本,发起设立威海市医用高分子有限公司,也就是之后的威高集团。
且相对少见的是,威高集团的资本化是从港股开始的,这可能与其国际化业务背景有关。2004年,威高集团核心子公司威高股份在港交所上市,陈学利收获了第一家上市公司。同一时期,威高血净、威高骨科先后成立。
在陈学利的规划里,威高集团的触角要覆盖器械领域的大半。他曾表示,全世界把医疗器械归纳为15大类,这15大类里,威高做了11大类。“我们威高现在做到了国内第一,但是我们的产品还是不全,我们要把这11大类产品做全、做好、做优,这样,我们形成一个完整的产品体系,也就是说,威高就是一个完整的医疗器械供应商。”
随着业务板块的扩张,“威高系”的资本化进程也开始启动。2015年,威高股份分拆威高骨科赴港上市,不过递表不久,公司以“考虑到当前市场状况”终止了上市申请。一年后,威高骨科尝试与恒基达鑫重组,作价60.6亿元借壳上市,但未能如愿。
港股失利的威高骨科在2019年改道科创板,直到2021年6月才成功登陆科创板,并在上市首日因股价暴涨市值一度冲到400多亿元,不过目前市值已回落到105.16亿元。
在这个过程中,威高集团还通过收购A股上市公司华东数控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拿下了陈学利的第二个IPO。华东数控前身是前身威海机床厂,主要研发、生产制造大型数控机床及关键功能部件转型。
之后,陈学利的“威高系”在分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2020年集团称正考虑可能分拆其研发、制造、销售及分销放射学、血管学、心脏学及肿瘤学介入手术之一次性医疗器械业务并于认可证券交易所独立上市。
2022年,威高血净被正式分拆出来赴港递表,由花旗、华泰国际和华兴资本为联席保荐人,但也未能如愿。2023年11月,威高血净完成了上市辅导,开始转向冲刺A股上市。
除了发展医疗主业,威高集团的业务触角跨界延伸,2017年集团设立金控平台,与此同时发起威海蓝海银行,是山东首家民营银行。
随着“威高系”的扩容,陈学利的身家与日俱增。2021年10月,陈学利以150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2021年胡润百富榜》第475位,成为威海首富,登上山东富豪榜单第10名。
刘晓丹、华兴投了
在“威高系”的资本化进程中,对外部机构开放份额并不多。
直到2021年,威高集团才有旗下子公司首次完成的面向市场化投资机构的股权融资。当时,介入业务板块的“威高介入”完成了由信金资本等机构领投,建银国际、海富长江成长基金、中国―比利时直接股权投资基金等参与的超十亿元A轮融资。
而威高血净上市前,也仅有过一轮对外融资。在2022年,由华兴资本旗下新经济基金作为领投方,与刘晓丹的晨壹投资、阳光人寿等股东合计出资6.25亿元,认购新增注册资本2025.47万元。此外,上述股东还受让了威高集团持有的威高血净2302.63万股股份,作价同样为6.25亿元。
同年4月,建银国际、东方证券资本、山东国资委旗下的蔷薇辉石也加入股东方阵营。值得注意的是,华兴资本也是上述威高介入A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
财联社创投通-执中数据显示,以上两轮融资的估值都在100亿元左右,以今日收盘价计算,以上机构的投资回报均未超过1倍。
不过,能吸引到“并购女王”刘晓丹和华兴资本等一众老牌机构的威高血净在业务上绝对是“强者”。2023年,威高血净在国内血液透析器领域的市场份额占比为32.5%,位列全行业第一;在国内血液透析管路领域的市场份额占比为31.8%,位列全行业第一。
营收数据同样“亮眼”。威高血净2024年的营收约为36.04亿元,而上市公司健帆生物、三鑫医疗、宝莱特、天益医疗、山外山同期营收分别为26.7亿元、12.17亿元、8.04亿元、2.31亿元、5.13亿元。
对于影响市场的“集采风暴”,威高血净反而认为是提升市场集中度的机会。威高血净认为,集采将有利于产品创新性强、品类丰富、质控严格的行业头部企业,淘汰一部分落后的中小企业,加速提升市场集中度。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威高血净确实从其中拿下了不少市场份额。在河南牵头二十三省联盟集采中,威高血净的血液透析器和血液透析管路均成功中标,且采购量占同类产品年度全部采购量的26.93%和25.62%,均位居第一。
集采落地实施以来,威高血净旗下血液透析器和血液透析管路的平均出厂价分别同比下降约16%、11%;但其销量分别同比增长约23%和21%。
财务数据方面,2022年至2024年,威高血净的营收分别为34.26亿元、35.32亿元和36.04亿元,归母净利润则分别为3.15亿元、4.42亿元和4.49亿元。
这次公开发行,威高血净实际募资9.8亿元,将主要用于智能化生产建设、赣州透析器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及数字化信息平台等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