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成都高新区:在科技与文化的 “光合作用” 中培育产业森林
资讯成都高新区:在科技与文化的 “光合作用” 中培育产业森林
2025.05.20 16:11

5月18日,“成都高新3D哪吒视频”犹如一道光影划破长空——哪吒脚踏风火轮,以裸眼3D形式跃然于交子商圈与春熙路商圈的地标建筑之上。截至5月17日,《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总票房(包含港澳台和海外票房)已突破158亿元,排名全球影史票房第五。这个源自《封神演义》的东方神话形象,正以数字孪生技术重构的姿态,在成都高新区的创新沃土上获得新生。

image

这片孕育出“哪吒”的土地——成都高新区,究竟藏着怎样的产业生长逻辑?在这里,从文化创意到科技创新,不同领域的企业如同枝叶交织的森林,在政策阳光、生态土壤与人才雨露的滋养下,构建起科技与文化创新相互滋养的“热带雨林”。

绝匠文创:“慢创意”土壤孵化的文化产业

《哪吒2》的最新票房,仍在持续更新中。在天府长岛数字文创产业园,与电影《哪吒2》的制作公司可可豆仅一街之隔的四川绝匠文创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绝匠文创”),今年一季度的客户咨询量,已经超过了去年的总和。绝匠文创创始人夏科已在文创领域扎根30多年。不仅斩获Pentawards全球包装设计金奖、意大利A'设计大奖、德国iF工业设计奖及红点「Best of the Best」至尊设计奖等殊荣,更以文化创意践行国际传播使命。

5月16日,绝匠文创创始人夏科向财联社科创板日报团队展示了一款“倒立杯”——正着看是金丝猴造型,翻转后变成马克杯,尾巴恰好是把手。

image

“文创产业深受政策影响。”夏科坦言,一旦地方政府大力支持,文创产业的发展将欣欣向荣。绝匠文创的“慢创意”哲学,正是成都高新区文化生态的缩影。作为最早一批入驻该园区的企业,绝匠文创享受到了成都高新区房租补贴政策,同时受益于政府每月举办的文创对接活动和海外商业团队走访计划。这种“不催着变现”的从容,让企业得以深耕IP打磨,最终在国际舞台绽放光芒——其作品从联合国“何以文明”特展到巴黎奥运会“熊猫连接世界”主题艺术展,成为文化出海的代表。

成都高新区的文创政策不仅体现在资金支持上,更在于对文化规律的尊重。通过构建完整的数字文创生态,成都高新区聚集了6000余家相关企业,数字文创产业规模超千亿。夏科感慨:“政府给时间打磨IP,这种‘从容’在其他地方很少见。”

科创四川获悉,成都高新区还推出了一揽子数字文创产业领域普惠政策和不同于传统界定的人才发展政策,其中“非标准化人才”就是针对数字文创领域的优化调整。目前,在不拘一格的人才政策吸引下,成都高新区已聚集各类人才总量突破85万。

如果说,《哪吒2》电影、裸眼3D哪吒、绝匠文创的文创IP创新发展故事是大家所熟知的,从“文化创新”再深入一些观察,你会看到成都高新区另一种新场景:创新文化。从一个人到一个全球都有创新话语权的科技研发团队;从一个想法到一个细分产业赛道独角兽企业……创新文化早已深深扎根在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里、企业发展路径里。

沃飞长空:完整产业生态搭建起低空经济的“试飞舞台”

在四川沃飞长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沃飞长空”)的展厅里,科创四川看到一架黑白色的eVTOL。这款名为AE200的6座级载人航空器,有望成为国内首个实现“A点起B点落”的低空交通工具。

image

创办沃飞长空,最早源自创始人郭亮从小的一个“飞天梦”。斗转星移,郭亮这个“梦”如今已经成为现实,依靠团队多项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成果应用,沃飞长空已经在成都高新区快速成长为一家全球低空经济赛道里的“领头羊”。

沃飞长空是吉利科技集团旗下致力于全球低空智慧交通航空器研发与商业化运营的公司,成立于2020年9月。2024年5月,沃飞长空全球总部及生产制造基地项目正式落地成都未来科技城,标志着成都高新区与吉利科技在低空出行领域的深度合作正式开启。该项目将布局总部办公、研发和生产制造低空出行航空器等业务。

科创四川获悉,成都高新区资本全程参与了沃飞长空从A+轮到最新一轮B+轮的融资。“正是因为有成都高新区的帮助,我们才能和当地的资本走到一起。这不仅是对我们企业的认可,也为我们带来了资源的引进。目前,作为领投的策源资本在B轮融资中已经‘支持’了我们数亿元。”沃飞长空首席市场官费岚表示。成都高新区不仅为其提供了政策支持,还通过共建低空经济产业园、组建产业基金、成立产业联盟等方式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沃飞长空高级产品工程师侯一介绍,传统上,低空领域受限于空域管制,企业研发常面临“有技术无场景”的困境。此前,成都市进行了城市低空载人出行验证飞行,沃飞长空作为成都本地低空出行企业代表和执飞单位,与政府各部门通力合作,圆满完成了此次飞行任务。

成都高新区主动对接相关部门,帮助沃飞长空在欧洲中心楼顶垂直起降场起飞,并计划旅游航线试点,为沃飞长空提供了“试飞舞台”。侯一表示,成都的航空产业链非常完善,沃飞长空作为成都高新区本土的低空经济链主企业,得到了产业链的大力支持,成都聚集的零部件供应商以及行业合作伙伴,帮助沃飞长空缩短了产品的研发周期。“传统的航空器的研发周期大概需要5到10年的时间。我们的AE200从2022年提交取证申请到计划取证,大概将是四年的时间。”

这家在成都高新区完整的产业生态上“长出来”的企业,未来将为民众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侯一透露,eVTOL应用普及后,乘坐一次eVTOL的费用仅相当于利用打车软件乘坐一次豪华专车。

考拉悠然:不仅有“信任投资”,还有“候鸟栖息地”

在菁蓉汇4号楼的考拉悠然实验室里,一场关于“空间智能”的革命正在发生。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申恒涛带领团队研发的“悠然无界大模型”,正在打破数字与物理世界的边界——这个能让机械狗自主规划巡检路线、无人机联动救援的“智能大脑”,已在城市治理、智慧应急等广泛应用。

image

考拉悠然的成长轨迹,是成都高新区“信任投资”理念的缩影。2017年,企业起步时获得成都高新区3000万元“无股权启动资金”,不占股份,只求科研转化产业落地。这笔“信任投资”背后,是高新区“容忍失败、鼓励创新”的土壤。

在考拉悠然的融资历程中,从川创投参与战略投资到A轮川发展领投,再到B轮高投策源资本领投这轮注资亿级人民币,高新区国资始终扮演“耐心资本”角色。“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成都高新区一直在帮我们对接战略投资者。”考拉悠然董事长助理李佩芸透露,这种“陪伴式”资本支持,让企业能沉下心做底层技术研发,公司成立至今,已经拥有两百多项知识产权。

成都高新区的产业生态也为企业提供了协同创新的沃土。李佩芸表示,“高新区的完整生态让我们专注于软件研发,硬件则与本地企业合作,形成链式协同。”在人才方面,成都高新区的“ABCD类人才”政策为考拉悠然汇聚了国内外顶尖团队。创始人申恒涛回国后,带回20余名海外技术人才,而高新区的子女入学等配套服务,让核心成员安心扎根。这种“为候鸟造湿地”的理念,成为企业创新的核心动能。

文化+科创“光合作用”:政策、生态与人才的“产业雨林”

3家企业的故事,折射出成都高新区的产业发展逻辑:从文化创新,到深入城市产业肌理的创新文化,文化和科技创新在这里发生着炽热的“光合作用”和“化学反应”,辅之政策、人才构建的“热带雨林式”产业生态系统,最终让不同领域的企业在竞合中,形成了可以让一个想法长成一家独角兽企业、让更多的梦想变为现实的良好生态。

成都,成就梦想。在成都高新区,科技与文化创新的融合实践正催生出全新的产业形态:当绝匠文创的熊猫IP在世界杯舞台“卖萌”,当沃飞长空的低空飞行器实现跨机场低空通勤,当考拉悠然的 AI大模型为城市管网装上“智能大脑”,传统与现代、技术与艺术的边界正在被不断打破。

image

当 3D 哪吒在交子大道 “睁开眼睛”,它看见的不仅是成都的夜空,更是一个正在崛起的“产业雨林”。成都高新区的终极 “生长密码”,正在于构建了一个让科技与文化创新相互滋养的 “热带雨林”:政策打破制度壁垒,生态激活协同效能,人才播撒创新种子,最终让每一个融合的 “基因” 都能找到裂变的土壤,让科技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成为驱动城市发展的 “双引擎”。或许,这种以融合创新为内核的产业实践,除了重塑成都的产业格局,还将为城市的现代化治理提供 “科技+文化” 的解题范式——让创新不仅发生在实验室与写字楼,更生长在城市的文化肌理与生活场景中,让每一次技术突破都闪耀人文温度,让每一个文化IP都承载科技想象,这或许就是成都高新区正在书写的未来答案。

4175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