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破解“卡脖子”难题 广东肇庆跑出一个新材料IPO | IPO直通车
破解“卡脖子”难题 广东肇庆跑出一个新材料IPO | IPO直通车
2025.07.11 07:04 科创板日报 梁又匀

编者按:在资本市场的浪潮中,首次公开募股(IPO)一直备受瞩目,它是企业发展的关键里程碑,也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自2025年3月开始,由财联社与《科创板日报》联合出品的创投日报正式开启“IPO直通车”栏目,我们将对话企业创始人、天使创投人,为您全方位呈现IPO的台前幕后;我们将搭乘“直通车”,深入企业、奔赴路演现场,第一时间为您带来最鲜活的IPO进展、最专业的解读分析。

不管您是企业家、投资者,还是资本市场的关注者,“IPO直通车”将是您洞悉IPO市场的重要窗口,共同见证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

《科创板日报》7月10日讯(编辑 梁又匀)国内电子树脂领域迎来首家上市企业。从发行定价上,同宇新材就注定备受关注。

同宇新材发行价格为84元/股,是今年第三高的发行股价,仅次于天有为的93.5元/股和优优绿能的89.6元/股。上市首日同宇新材股价涨幅达128.05%,报收191.56元/股,总市值为76.62亿元。

据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同宇新材分别实现营收11.9亿元、8.9亿元、9.5亿元;同期净利润为1.89亿元、1.64亿元、1.43亿元。根据预测,2025上半年同宇新材营收较上年同期增长29.09%,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4.11%。

在上市同宇新材背后,国产高端电子材料替代浪潮正在加速到来。

四川大学博士破解“卡脖子”难题

同宇新材主营的电子树脂,是制作覆铜板的三大原材料之一,而覆铜板又是印制电路板(PCB)的基础材料,最终广泛应用于AI算力、智能家电、汽车电子、5G通讯等领域。

image

我国承接全球PCB生产制造多年,产业规模扩张迅速。数据显示,国内覆铜板产值预计2025年突破1500亿元,作为关键材料的电子树脂需求水涨船高。然而国产电子树脂的研发生产,尤其是高性能的电子树脂研发起步较晚,多年以来需要从国外厂商进口。

以张驰为首的同宇新材研发团队身处化学材料研发、PCB制造行业多年,国产电子树脂供应商的需求空缺,也让张弛团队看到了广阔营收增长前景。

在广东肇庆,张弛作为四川大学高分子专业博士亲率研究团队落地了十余项研发,完成技术成果转化数十项,很快取得了来自广东省以及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的认可。作为第一发明人,张弛个人也积累了多项发明专利,是公司的研发主力之一。

通过对聚苯醚树脂、马来酰亚胺树脂等5G用高频高速覆铜板材料的研发,同宇新材成为国内少数能够自主提供此类产品、适配客户需求的企业。在无铅无卤覆铜板适用的电子树脂领域,张弛团队率先打破了外国企业的垄断,构建了成熟多样的产品规格体系。

截至2024年底,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42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无卤高CTI环氧树脂等5项产品被认定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同宇新材产品已覆盖建滔集团、生益科技、南亚新材、华正新材等国内头部覆铜板企业。

但另一方面,受近几年覆铜板行业景气度下降及国际形势等因素影响,同宇新材财报呈现增收不增利的尴尬趋势。尤其是南亚新材、华正新材、生益科技等公司主要客户,近些年营收、净利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或亏损。

可以预见的是,当前AI时代持续增长的训练卡、服务器等需求,新能源汽车时代不断扩张的生产需求,以及5G基站的建设需求等都将推高上游原料供应需求。作为上游厂商的同宇新材一方面持续研发优质树脂材料,另一方面也借助上市的机遇补充资金、生产上扩产扩容。

不过同宇新材也在风险提示中表示,如果未来宏观经济环境持续恶化或覆铜板行业景气度进一步下降,不能持续获取下游订单以维持或扩大电子树脂产品销售,也将对公司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校友、妻子齐上阵,“无偿”支持创业

在进入电子树脂行业前,张驰曾在上海亨斯迈化学研发中心担任助理科学家。

美国亨斯迈集团在华主营聚氨酯、先进材料等业务。正是在这里,张驰看到国内的电子树脂产业需求前景广阔,但尖端技术却始终掌握在外企手中,国内企业的相关研究和材料供应较少。

2012年9月从上海亨斯迈化学研发中心辞职后,张弛受竞业协议影响居家赋闲了两年,但其“入局电子树脂行业”的想法并未改变。

2014年4月,时年33岁的张驰与亨斯迈的前同事章星,以及来自生益科技的研发工程师苏世国、南亚新材营销总监邓凯华等人共同创办了树脂销售公司“古一化工”。

一年的销售经营让技术出身的张弛团队彻底掌握了国内电子树脂的行情,比起代理销售,依托自身的技术背景开展电子树脂研发更具竞争力。

2015年,张弛团队很快遇到了让研究与生产快速落地的绝佳机会。彼时一家名为同步化工的企业正在拍卖土地厂房,为了拿下这一关键资产,张弛团队决定将团队搬至肇庆并全力筹措拍卖资金。

为了解决多达3000万的资金难题,张弛找到了他的四川大学校友,同时也是参投了韦尔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的个人投资人纪仲林。在与创始团队深入交流后,纪仲林认可电子树脂的发展前景以及团队的专业实力,欣然同意解囊相助。

2015年12月,四会市同宇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其中,纪仲林认缴出资360万元,持股12%,成为公司第三大股东。而张弛作为核心创始人几乎掏光了亨斯迈任职收入、妻子李舒娜多年经营淘宝店的收入,以及古一化工树脂销售收入,只为买下土地与厂房。然而即便加上另一位创始人苏世国的大部分个人收入,创始团队仅能凑齐1400万元。

image

为解燃眉之急,纪仲林个人以赠与的名义,再次出资1240万元为团队凑齐了资金,并亲自作为代理人溢价拍下了土地与厂房(溢价部分作为纪仲林对公司的借款,不计入公司注册资金)。至此,同宇新材正式落地,得以安心开展电子树脂研发、生产。

不过纪仲林对于同宇新材的鼎力相助,却让公司在冲刺上市期间遭受了不少资金流转细节的质疑,并遭遇了监管的问询。从最终的上市结果来看,纪仲林对于张弛团队的赠款,并未在事后要求任何其他补偿,是一笔少见的“无偿捐助”。

在接受纪仲林的投资后,同宇新材全力投入研发与生产。凭借团队的技术突破与人脉,同宇新材在拍下厂房的半年后正式投产,并迅速接洽成为了行业多个重要覆铜板生产商的供应方。

张弛团队也通过深入头部厂商生产与研发,全程提供服务、产品的形式,与外企形成差异化竞争,建立了稳定的研发支出、资金收入循环。直至上市前,同宇新材并未接受新的融资。

华金证券研报分析指出,同宇新材产品在近三年国内同行业内资企业的销量均名列前茅。目前,公司产能紧张、报告期内产能利用率均在100%以上,拟通过募投项目对现有成熟产品进行扩产、预计达产后电子树脂产能将提升至约13万吨/年。公司积极向高速高频覆铜板用电子树脂产品方向延伸,报告期内已取得一定成果,量产后有望提升该产品的国产化率。

3449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