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跃居全球第二!机器人企业潮涌港股IPO 行业资本化进程提速
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跃居全球第二!机器人企业潮涌港股IPO 行业资本化进程提速
2025.07.15 08:27 科创板日报记者 黄心怡

《科创板日报》7月15日讯(记者 黄心怡)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昨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介绍,去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市场份额跃居全球第二,今年上半年出口继续增长61.5%。烹调、清洁、送餐、娱乐等机器人越来越智能,为全球消费者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与出口市场表现相呼应,国内机器人企业正迎来一波资本化浪潮。极智嘉刚刚于上周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机器人企业H股IPO,也是年内香港市场规模最大的非“A+H”科技企业 IPO。

除极智嘉外,云迹科技、埃斯顿、兆威机电、三花智控、石头科技、卧安机器人、乐动机器人、斯坦德机器人及上海仙工智能科技等企业均已递交招股书。《科创板日报》还获悉,多家工业机器人企业正筹备港股上市,行业资本化进程明显提速。

针对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前景,快思慢想研究院院长田丰向《科创板日报》分析,70%的工业领域适合传统的工业机器人机械臂来做,剩下30%属于轻量级工业的领域,其中会有20%适合人形机器人,10%由人类专家完成,就能极大地降低电动车、手机等产品的生产成本。

不过,田丰也强调,现阶段人与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臂等的协同,还处于早期,都在测试验证过程中。

谈及人形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优艾智合副总裁关健也认为,眼下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前不久,在华为开发者大会上,优艾智合与华为云推进半导体制造具身智能应用,实时同步生产系统,更新任务规划,完成物料智能搬运及运输。

据悉,优艾智合正在尝试把人形机器人在生产制造的周边配套设施中进行探索,比如厂区标配的动力厂房、变电站、危险品库等。

“这些配套场景所涉及的工作,对操作的一次成功率和一致性要求没有那么高,并且往往需要流动地捕捉厂房里的特征信息,比如指示灯仪表,或某一些设备告警的时候,及时在现场了解设备运行的第一手信息,包括声纹、气体、视觉以及温度等多模态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匹配人形机器人对模态感知的高泛化特征。”

在关健看来,工业领域对极致效率的追求,与家用机器人追求的泛化训练会有所差异。

“这就好比工业领域的明珠,从来不是苹果手机这样的通用设备,而是类似于阿斯麦光刻机这样拥有极致效率的专业设备。通用泛化训练的有限成功率,与工业领域强调以安全和可靠性为前提,存在矛盾。在工业场景中,绝对的泛化和绝对的效率之间,尚不能实现两全的平衡。如果说家用机器人属于泛化的极端,搬运晶圆的操作属于标准化的另一极端,那么绝大多数的工业场景会落在这两个极端中的某一个度。

具身智能可分为“本体、小脑、大脑”三大核心问题。本体是机器人的机械部分, 包括由机身、手臂、末端操作器等。TrendForce集邦咨询数据显示,中国市场已有11家主流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在2024年开启量产计划,预计2025年人形机器人本体产值将超过45亿元。

机器人“大脑”负责决策和感知,“小脑”则专注于平衡与运动协调。国内企业大部分在机器人本体和小脑上有所突破,但在大脑能力方面仍存差距。多名业内专家表示,大脑、小脑、本体三者融合发展,才是机器人量产交付的关键。

目前,已有不少机器人企业正在进行大脑研发。今年3月,智源研究院发布首个跨本体具身大小脑协作框架RoboOS与开源具身大脑RoboBrain。7月14日,智源研究院宣布,具身大脑RoboBrain 2.0及RoboOS 2.0已全面开源。

关健认为,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大脑未来将是云端集群化与本地分布式相结合。

“这有点类似于科幻电影里的蜂群系统,一些决策依靠本地机器人的内部算力,比如需要毫秒级反应的安全动作。另一些决策则依赖于集群化的效能提升。集群式的智慧算力应该是机器人大脑的核心部分,通过部署在边缘或者是更上层的云端来控制整个集群,达到整体效能最大化。”

关健进一步指出,机器人的肢体也应是解耦合的方式。“比如,机器人的眼睛可以是长焦的眼睛、微距的眼睛、广角的眼睛,或是工业级精度的眼睛,这在不同场景下是差异化的。手臂可能是12公斤负载的协作型机械臂,也可能是大型的工业机械臂。在需要有腿的地方有腿,需要有轮式底盘的时候有轮子,都是根据场景决定的。”

从更长远来看,整个工厂应该形成完整的具身智能体。“从安防领域的摄像头和传感器自动控制的,到设备控制,再到物流机器人等等,构成一个完整的具身智能,这也与智慧工厂概念完全吻合,只不过是换了一个视角。”关健说。

7431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