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创板日报》7月15日讯(记者 张洋洋)今日下午3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五名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民营企业家,围绕民营经济发展、技术创新、转型升级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他们分别为,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兴兴,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波,内蒙古鄂尔多斯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王臻,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刘百奇以及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长云。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三名传统行业的企业代表之外,另外两名是来自科创领域,一个是机器人行业的王兴兴,一个是商业航天方向的刘百奇。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已是多个国家级会议上的“常客”。过去两年,中国机器人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这位90后创业者带领团队打造出了全球销量领先的四足机器人Go1,并研发通用人形机器人H1、G1,在算法、动作控制等多个方向取得突破,成为了中国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
在现场,王兴兴谈到,相比去年,今年以来机器人整体出货量都有了明显的增长,这不单单是宇树科技公司,今年上半年整个机器人行业的增长速度都非常快。
王兴兴表示,当前人形机器人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未来3-5年内在各行业的应用速度不会特别快,但已有多个具体应用场景逐步落地,如服务业、工业、救援等。虽然大规模推广还需时间,但行业的出货量已在持续增长。由于人形机器人的技术挑战较大,需要全球各方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技术进步,朝着全球共赢的方向发展。
来自商业航天领域的星河动力则是“新面孔”。这是一家2018年创立的火箭公司,公司面向低轨卫星互联网市场,商业模式是用自研的火箭把客户的卫星送入太空,收取发射服务费、运费等。
在现场,星河动力创始人刘百奇把公司形容为“往太空送快递的公司”。截至目前,星河动力已经完成了19次火箭发射的任务,将81颗卫星送入了太空,也成为了国内发射次数最多,成功率最高的民营火箭公司。
今日下午,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刘百奇介绍到,星河动力一共布局了谷神星和智神星一共2个系列4个型号的运载火箭。同时,公司还在新研大型液体火箭,这一型号的火箭未来可以重复使用以降低成本。未来,星河动力火箭的运载能力覆盖几百公斤到几吨到几十吨多个重量级。今年下半年,星河动力将首飞谷神星二号和智神星一号两个型号的火箭,首飞之后就将推进商业化。
刘百奇表示,星河动力以火箭技术为基础,还在拓展其他业务。比如在轨服务、在轨试验等领域,和一些合作伙伴计划联合开展太空旅游业务,希望有机会参加国家深空探测等重大专项,利用技术拓展更多的商业业务,为中国的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商业航天领域今年新政频出,行业利好不断。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商业航天安全健康发展”,并两次将商业航天置于新兴产业首位。今年6月18日,证监会推出新政,在科创板设立科创成长层,将商业航天纳入第五套标准。
刘百奇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目前,星河动力正在推进IPO,计划在合适的时机提交IPO申请。公司即将完成D轮融资,投资方主要为产业资本,这一轮之后,星河动力将不会再在一级市场进行融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