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创板日报》7月31日讯(实习记者 吴雨桐 记者 李佳怡)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于7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盛大举行。本届大会以“智能时代,同球共济”为主题,汇聚800余家全球企业参展,集中发布3000余项前沿展品,涵盖大模型、AI终端、智能机器人等核心领域。大会旨在通过跨界对话凝聚共识,推动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朝着有益、安全、公平的方向健康有序发展。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期间,作为大会主要承办方之一,东浩兰生会展集团副总裁裘皓明做客财联社直播间。她表示,本届大会在规模、内容与形式三大维度实现全面跃升,不仅汇聚了全球顶级科学家与前沿企业,还创新推出“Future Tech”专区,为AI早期项目商业化破局打造“未来苗圃”。大会的多项升级不仅体现于产业端的集聚效应,更在国际合作、全球治理和青年创新等层面展现出深层战略意图。
三大维度全面跃升,彰显AI战略纵深
本届WAIC首次在世博中心、世博展览馆、徐汇西岸三地同步启幕,展览面积突破7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超过800家,观众数量、参会规模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大会吸引了12位图灵奖、诺贝尔奖等国际顶尖奖项得主、80余位中外院士以及多个国际顶尖实验室代表,形成全球AI领域的高端智力共振。
在内容设计上,大会聚焦“AI三问”——数学之问、科学之问、模型之问。裘皓明指出,这三者构成一个高度自洽的知识结构:数学为科学提供量化工具,科学赋予数学现实意义,而模型则是智慧在具体应用中的落地形式。在这一结构中,可以看见人工智能真正向生产力跃迁的路径。展览现场还集中呈现208台人形与轮式机器人、56条机械狗,具身智能成为今年的核心亮点之一。
形式方面,本届WAIC在延续高端化、国际化、专业化基调的同时,注入更多年轻化与生态化元素。大会首次设立WAIC YOUNG品牌,聚焦青年科技人才,举办青年菁英交流会与思辨论坛,激发青年创新动能。青年菁英交流会以“年轻的事业,年轻人的事业”为主题,图灵奖得主、中科院外籍院士John Hopcroft分享其“随机机遇”式学术人生,鼓励青年学者追随内心热爱、走出路径依赖;中国工程院凌文院士寄语青年学者“在国际舞台上挺起中国AI的脊梁”,强调AI科研不仅关乎技术,更是国家使命感的体现。
Future Tech:AI“未来苗圃”的活力实践
作为大会的重要创新单元,Future Tech专区今年共吸引全球超过600个早期AI项目报名,最终有225个项目脱颖而出。其中,70%的项目成立不足三年,90后创始人占比超过40%,展现出新生代创业者在AI浪潮中的活力与锐气。
裘皓明介绍,Future Tech通过60场项目路演、30场开发者技术开放麦与workshop,为创业者、投资人和产业场景提供真实对接机会。她指出:“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平台构建起从项目培育到产业转化的闭环生态,未来还将联合地方政府与产业基金,打造常态化孵化平台,持续深耕优质项目种子,为AI产业培育具有爆发力的独角兽企业。”
国际视野与制度创新交汇,释放全球AI合作信号
本届WAIC不仅是技术的展示平台,更在全球治理与政策倡议层面释放出强烈信号。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开幕式并致辞。李强总理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更加注重普及普惠,坚持开放共享、智能平权;二是更加注重创新合作,深化基础科学、技术研发与人才交流,推动联合攻关和开源开放;三是更加注重共同治理,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建立全球治理框架,中国政府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此外,大会发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
在技术展示与成果转化方面,中国南方电网等重点企业集中发布了AI在能源系统、智慧城市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大会闭幕日共促成32个重大项目签约,覆盖智能驾驶、具身智能、人机协同等关键赛道,进一步验证AI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深度。
大会还举办“人工智能标准化国际合作论坛”,200余位代表围绕技术标准制定、伦理治理、全球协作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论坛发布了《人工智能科技伦理及科技伦理审查评估》《人工智能赋能行业应用治理实践指南》等重要成果,推动构建人工智能有序发展生态体系。
在具象生态方面,展区中大批机器人产品吸引观众驻足,它们不仅能煮咖啡、打麻将,甚至能打拳击、做康复训练,展示了中国厂商在具身智能上的技术成熟度。
国际布局提速,香港成出海战略桥头堡
谈及未来布局,裘皓明表示,东浩兰生会展集团已于今年4月设立香港子公司,将其作为推进WAIC国际化的重要战略支点。一方面,将深度挖掘现有全球嘉宾与企业资源,通过新加坡系列活动等海外落地项目快速提升大会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公司正在拟定未来三年海外计划,拟启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拓展,布局中东等新兴市场。
她强调:“我们始终坚持以‘中国智慧’和‘上海方案’为核心,向世界展示中国在AI领域的解决方案与合作诚意,也为全球AI产业带来更多共享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