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无锡,跑出一个百亿IPO
无锡,跑出一个百亿IPO
2025.09.05 21:00 科创板日报 梁又匀

《科创板日报》9月5日讯(编辑 梁又匀)9月5日,华新精科以18.6元/股的发行价登陆上交所主板,截至当天收盘,公司股价单日涨幅达272.58%,报收69.3元/股,总市值突破121亿元。

据此前的招股书披露,2024年,华新精科超过60%的营收来自新能源驱动电机铁芯业务,达8.28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超55%。另据行业信息,华新精科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铁芯全球市场占有率约8.12%,位列内资企业前三。

截至2025上半年,公司总营收为7.52亿元,同比增长19.55%;归母净利润为0.98亿元,同比增长12.64%。目前,公司自最新主研发的“高速级进模模内点胶技术”已应用于宝马第五代驱动电机。

苏南家族式企业

1957年,郭正平出生在无锡江阴。大专学历的他在18岁那年,进入当地一家村办企业工作,从车间工人做起,历任班组长、厂长,一直干到至1997年,积累了深厚的行业和管理经验。

经过无锡佳新电器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岗位的历练,郭正平2002年决心出来单干,创立了华新精科。公司从郭正平熟悉的传统电气设备铁芯起步,逐步拓展至家用电器、汽车用铁芯领域。

在华新精科稳步发展的过程中,郭正平的一双女儿先后进入企业历练。大女儿郭云蓉在华新精科历任财务会计、董事、总经办主任等职务,小女儿郭婉蓉则凭借新加坡管理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背景,历任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等职务。

由此,华新精科形成了“老厂长掌方向、大女儿管效益、小女儿抓技术”的家族治理模式。

业务上,2016年,郭正平抓住新能源汽车机遇,开发驱动电机铁芯产品。

据悉,凭借自主研发出定子铁芯无凸斑激光焊接工艺技术,华新精科逐渐进入到比亚迪、上海电驱动、宝马集团供应链,并在近几年成长为上述公司的核心供应商。

作为家族企业,华新精科接受资本投资的动力并不大,但在产能爬坡、技术落地的关键时期,资本的助力为其踩下加速发展的油门。

据招股书披露,2020年末至2021年间公司以增资入股形式引入广东港建、航天创投、毅达资本、润新创投、友达创投、辰星创投以及庞彩皖等多名股东,总计投资1.67亿元。

彼时,华新精科正处于新技术产线建设、向比亚迪完成订单交付的关键节点。

125家上市公司撑起无锡产业版图

截至目前,无锡A股上市公司达124家,华新精科上市后增至125家,与南京并列全省第二。

不仅在数量上占据优势,在上市公司质量上无锡也交出了一份优秀成绩单。2025上半年财报数据统计,无锡A股上市公司共实现营收、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分别为2351亿元、261亿元和22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2%、37.1%和32.3%。

其中,药明康德以3170亿元市值规模稳居榜首,长电科技、国联民生则紧随其后。此外,还有三房巷等市值50亿元以内的中小型上市公司,组成阶梯式发展队伍。这种“头部突出、尾部多元”的结构,折射出无锡产业升级与传统行业转型并存的特征。

从行业来看,半导体产业是无锡的一张重要名片。长电科技、华润微、卓胜微、雅克科技、太极实业等企业组成了从设计、制造到封装的完整产业链条。在新能源领域,先导智能、无锡振华、微导纳米等企业都展现出良好的营收盈利增长势头。

其中,长电科技、先导智能、华润微在今年上半年研发费用投入分别达到9.86亿元、8.27亿元和5.48亿元,持续锻造技术领先优势。

除了高精尖技术外,无锡还在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等传统行业,通过智能化改造保持竞争力,形成“新老动能协同”的产业生态。同时积极推动并购重组,鼓励上市公司优化资源配置。截至上半年,无锡已完成并购重组交易36单、总规模479.26亿元,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提升上下游竞争力。

在上市聚集效应的带动下,无锡将有望继续推动更多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无锡上半年新增境内外上市受理18家,创近年来新高。目前排队境内外IPO企业有24家,其中A股13家、境外11家,更有上市后备企业超300家。

三大国资平台

多年来,无锡国资以“资本+产业”双轮驱动为核心策略,逐步构建起一套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多层次的产业投资体系。这一体系不仅注重财务回报,更强调对地方产业结构的战略引领与补链强链作用。

无锡产业发展集团、国联集团及锡创投作为三大主力平台,在功能上形成有效协同与互补。值得关注的是,锡创投管理基金总规模已突破2800亿元,实现了从早期种子投资到后期并购重组全链条覆盖,显示出较强的资本运作和产业组织能力。

在资金配置方面,无锡国资体现出明显的政策与市场双重视角:一方面,通过江苏省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两大专项母基金精准布局“卡脖子”环节,强化供应链自主可控;另一方面,设立10亿元规模的未来产业天使基金,主动投向低空经济、空天产业等前沿领域,抢占新赛道先机。

从投资方向来看,无锡国资围绕“465”现代产业集群战略,重点聚焦半导体设备、智能装备与未来产业三大板块。典型案例包括,推动研微半导体实现PEALD设备国产替代并进入头部芯片企业供应链,以及支持车联天下完成智能座舱领域深度整合,2024年营收突破26亿元,成功切入比亚迪、吉利等主流车企供应体系。

在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领域,斯坦德机器人获得梁溪科创母基金投资,其全球出货量已跻身第五。2025年6月,斯坦德机器人正式递交港股上市申请,有望成为“工业具身智能第一股”,反映出无锡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的前瞻性布局。

此外,区域协同亦成为无锡产业投资的重要特征。通过与宜兴合作设立14亿元锡创兴宜基金,无锡在支持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拓展了全域一体化发展的资本纵深。

截至2025年上半年,无锡国资主导的产业基金累计投资超375个项目,撬动社会资本超21倍。

从精密制造到集成电路,从生物医药到未来产业,无锡通过资本市场与国有资本的双重杠杆,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随着华新精科等企业的持续成长,其在新能源、半导体等赛道的话语权将进一步增强,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产业转型的标杆城市。

178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