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创板日报》9月11日讯(记者 史士云)自年初因美纳被禁止向中国出口基因测序仪以后,本土测序企业就此迎来发展“窗口期”。国产基因测序仪赛道上,聚焦核心技术突破的新品迭代正在加速,市场竞争格局也即将开启新一轮的洗牌。
继今年2月发布全新桌面式基因测序仪T1+、自发光半导体测序仪DNBSEQ-E25 Flash后,近日华大智造(688114.SH)再次发布新品。《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此次华大智造发布的DNBSEQ系列最新款超高通量基因测序仪T7+,搭载了公司自主研发的DNBSEQ测序技术,StandardMPS 2.0测序生化体系以及多项创新技术。
而在更早的7月,真迈生物和普译生物分别发布了极速测序旗舰产品FASTASeq S基因测序仪和全新高通量纳米孔测序仪PolyseqX2。
今年1月,赛陆医疗自主研发的全国产基因测序仪Salus Pro也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基因测序行业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人才密集、知识密集与创新密集的高新技术领域,在竞争格局生态上长期呈现集中度较高、龙头企业竞争力强,且市场份额大的特点。
按收入口径计算,因美纳、赛默飞世尔、华大智造在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合计近87%,单分子测序代表企业Pacific BioSciences和 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 合计市场占有率约为8%。
这其中,因美纳是基因测序行业的绝对领导者,掌握着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在高通量测序市场中独占鳌头。在中国市场,其也长期占据着关键的市场地位。
华大智造执行副总裁刘健表示:“因美纳被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对我们肯定有帮助,半年报中披露的装机数大幅增长已经能看出来”。
根据华大智造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数据的披露,公司全读长测序业务(SEQ ALL)仪器销售总量超700台,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60.35%。按应用领域划分,科研领域设备新增销售91台,同比增长30%,临床领域设备新增销售553台,同比增长72.81%。
外部环境的变化为行业带来新变量的同时,下游应用场景的不断延伸与丰富,也正为国内测序仪厂商开辟出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目前,基因测序技术已成熟运用在人群队列研究、新药研发与创新、微生物检测、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肿瘤诊断治疗等场景,并在多组学研究、农林牧渔、食品安全、海关检验检疫、肿瘤早期筛查等新兴应用场景呈现巨大发展潜力。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中国基因检测市场规模已经从2016年的7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74亿元,预计将从2025年的487亿元进一步增长至2030年的1536亿元,未来5年复合增速为25.8%。
不过,在硬币的另一面,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国内基因测序仪行业整体起步相对较晚,市场格局曾长期由国外品牌主导,这意味着本土企业在建立自主优势的过程中,仍还有一段路要走。
对此,华大基因副总裁朱师达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国产自主基因测序设备在质量、效益、成本等方面,已实现与海外品牌持平甚至超越。但需客观认识到,临床领域长期形成的外资品牌使用惯性及既有的生态体系,短期内或很难打破,改变这一现状也正是华大及其他国产新兴力量共同努力的方向。“
“此外,国产基因测序行业的发展,不仅要在设备工具层面实现对海外品牌的追赶与超越,更需在设备所产生的数据价值挖掘上持续发力,尤其是在中国智能化浪潮推进的背景下,要不断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充分释放大数据应用的新价值,进一步凸显国产技术体系的核心竞争力。”朱师达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