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在资本市场的浪潮中,首次公开募股(IPO)一直备受瞩目,它是企业发展的关键里程碑,也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自2025年3月开始,由财联社与《科创板日报》联合出品的创投日报正式开启“IPO直通车”栏目,我们将对话企业创始人、天使创投人,为您全方位呈现IPO的台前幕后;我们将搭乘“直通车”,深入企业、奔赴路演现场,第一时间为您带来最鲜活的IPO进展、最专业的解读分析。
不管您是企业家、投资者,还是资本市场的关注者,“IPO直通车”将是您洞悉IPO市场的重要窗口,共同见证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 。
《科创板日报》9月12日讯,近期,盛威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盛威时代”)第二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自2016年以来,盛威时代就因阿里旅游的投资而与阿里出行体系联系密切。截至目前,公司与高德的合作已成为其“命脉”,2025上半年公司来自高德平台的交易收入达到8.3亿元,占比94.5%,高德平台贡献的营收则达到了7.71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94.4%,平台依赖度进一步提升。
财务数据显示,受益于高德的巨大流量,尽管公司营收从2021年的5.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5.9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0.48%,但四年间累计净亏损达19.94亿元。按2024年交易额计算,公司在中国网约车市场排名第14位。
前用友网络高管创业获“贵人”相助
盛威时代的创始人姜生喜是首批踩上互联网行业发展风口的人。
1998年,姜生喜从中国北方交通大学(现北京交通大学)毕业,取得会计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不久的2001年2月,姜生喜成功入职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此后的12年间,虽然并非技术出身,但姜生喜深度参与了公司推动企业信息化等业务,同时也意识到通过软件信息化集成可以为物流等行业提供极大的助力。
2012年,已升至副总裁职位的姜生喜决定离开用友网络,创立北京盛威南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也就是盛威时代的前身,抢在信息化时代的风口开启自己的创业征程。
初期,姜生喜的创业方向瞄准汽车票线下购票难的传统道路客运行业“痛点”,尤其是传统客运存在调度效率低、信息不对称等难题。他带领团队深入客运市场调研,凭借在软件行业积累的技术经验,团队研发出了适配客运场景的互联网平台。经历多次系统架构推翻重建与功能迭代,姜生喜打造出集智能调度、在线购票、车辆监控于一体的出行服务系统。
在推广阶段,公司遭遇传统客运企业的信任壁垒,姜生喜亲自带队与企业沟通,以免费试用、定制化服务等方式逐步打开市场。在汽车客运领域积累了一定成果后,姜生喜又向“定制客运”模式发展,进一步为传统客运企业提供互联网定制客运全面解决方案。
2016年,凭借在汽车客运数字化领域的服务,姜生喜取得了阿里旅游业务的融资与合作机会,迎来了其创业史上的最大“贵人”。而姜生喜也通过与同程、飞猪的合作,迅速切入旅游行业,推出运游融合业务、不断扩大商业版图。
但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2018年,姜生喜正式“杀入”十分火热的网约车赛道,推出了“365约车”平台。为了提升管理效率,姜生喜选择自主申报牌照、自建运力的方式开展运营。
凭借此前与阿里系合作的密切关系,2019年365约车进驻高德聚合打车平台。依托高德庞大的用户流量入口与地图导航,盛威时代很快实现了业务的指数级增长。
在此后的激烈行业洗牌以及疫情的冲击中,盛威时代继续选择抱紧高德平台的“大腿”。报告期内,公司通过高德产生的GTV分别占网约车服务业务总GTV的95.3%、92.9%、89.5%及93.4%。不过从客观数据来看,按2024年的GTV(平台付费交易价值)计算,盛威时代15.2亿元,在中国网约车服务市场仅排第14位。
亏损缺钱?阿里多次参投,投资机构持续跟进
在业务布局上,盛威时代主要涵盖城际道路客运服务、城市内网约车服务以及数字化及业务解决方案三大板块。
从营收数据来看,过去三年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2021年,公司收入为5.5亿元;2022年攀升至8.16亿元;到了2023年收入进一步增长至12.1亿元,截至2024年公司营收达15.94亿元,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30.48%。2025上半年,盛威时代收入已达9.03亿元,同比增长24.38%。
尽管营收增长迅速,但盛威时代持续亏损,主要原因在于高昂的成本。在各业务板块中,网约车服务占据绝对主导地位。2021-2024年,网约车服务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84.7%、86.2%、85.3%、88.9%。2025上半年,这一比例更是提升至90.4%。
其中,司机服务费是公司成本的最大组成部分。2025上半年,平台支付给司机的服务费总额(包括适用的司机奖励)为7.13亿元,占销售成本的82.3%,占比达到历史新高。
受此影响,盛威时代始终未能摆脱亏损困境。2021年至2024年,公司归属股东净亏损分别达到5.87亿元、4.99亿元、4.82亿元、4.26亿元。尽管亏损持续收窄,但4年时间累计亏损仍然高达19.94亿元。
在公司一边亏损一边扩张的过程中,盛威时代获得了不少投资机构的支持。其中,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阿里旅行无疑是最为关键的战略投资者。
2016年7月,在盛威时代的A轮增资中,阿里旅行首次入局,斥资7500万元认购公司20%的股权。此后,阿里旅行一路持续增资,2017年7月A+轮融资中追加5350万元,2018年9月B轮融资时,阿里旅行再度出资2187.76万元,通过股权受让方式进一步扩大持股。截至递表时,阿里旅行直接持股27.01%,稳坐第一大股东之位。
除了阿里旅行,盛威时代还获得了宁波软银、贵阳软银、上海明赫、弘鑫天时、广州淡水泉等投资机构的青睐,累计完成9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7.06亿元。
至2024年11月份,成都云知涯通过股份转让完成IPO前的“紧急上车”,以3000万元价格取得公司1.35%股权,将盛威时代IPO前估值确定为22.16亿元。
近年来,中国网约车市场历经波折。2018~2019年,市场规模从1831亿元增长至1939亿元。但在2020~2022年期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国出行、旅游等行业受到剧烈冲击。随着2023年疫情影响褪去以及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网约车行业迎来复苏。
当前中国网约车市场呈现出“一超多强”与“聚合平台崛起”并存,新旧玩家角逐激烈,技术革新与合规压力同在的格局。滴滴凭借先发优势和庞大的用户基础,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除滴滴外,市场中还存在曹操出行、如祺出行等众多已上市的参与者,市场竞争激烈。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4年网约车市场规模达到3121亿元,预计该市场将按17.5%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发展,到2029年将达到6985亿元。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展,网约车业务有望进一步渗透至国内低线城市,而这一增长趋势背后,是消费者出行需求的释放、互联网技术的持续革新以及出行方式多元化发展的推动。
然而,鉴于盛威时代目前尚未实现盈利,在港股市场整体估值环境下,上市后其估值能否维持甚至进一步提升,仍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