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我与浦东共成长”系列报道 | 浦东创投解密创投机构如何破题科技金融未来
资讯“我与浦东共成长”系列报道 | 浦东创投解密创投机构如何破题科技金融未来

将浦东天使母基金的规模从10亿元扩容至20亿元、成立总规模20亿元的AI种子基金、举办“明珠杯”创业大赛、打造首个“明珠创客”孵化器……上海浦东创新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浦东创投”)正在科技金融领域持续发力,一张覆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耐心资本”支持网络,也正在上海浦东悄然织就。

今年5月,科技部会同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该政策的出台为创业投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提供了明确指引。

一边是颠覆性技术亟待资金浇灌,另一边是金融机构因“看不懂、不敢投、难退出”而踟蹰不前。作为科技金融的重要一环,创投机构如何在科技金融大棋局中精准落子,既能培育好“金种子”,又能把控好投资失败、难以退出等风险?作为国资创投平台,在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资金支持与助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更应如何作为?浦东创投的探索,或许为创投机构如何破解科技金融难题点亮了一盏“解惑明灯”。

“耐心资本”回应“四投”政策:策略优化与全链融合

“市场化创投机构以追求财务回报为主,对早期项目往往好中选优。”上海浦东创新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门庆兵在接受财联社访谈伊始开门见山,“对一些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创新以及实验室成果转化项目的融资需求,需要更好发挥国资创投的补位作用。”

今年以来,为响应区委、区政府加大投早投小力度的要求,浦东创投主要推进了三项工作:一是成立浦东天使创业投资管理公司,将天使投资团队独立市场化、专业化运作;二是将浦东天使母基金的规模从10亿元扩容至20亿元;三是成立总规模20亿元的AI种子基金,未来还将考虑设立生物医药方向的种子基金。

image

据门庆兵介绍,浦东创投在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上的投资逻辑重点抓四个方向。

一是风险高、社会资本关注少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帮助早期科技企业走出融资第一步。

二是聚焦硬核科技、前沿技术,重点投向处于概念验证和中试等早期阶段的硬科技领域和未来产业,以资本赋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三是抓要素引入,深化产学研结合,围绕供应链和创新链,推进技术、设施、场景资源共享,发挥基金撬动作用,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四是重视人才支持,重点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优秀创始团队,加快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与人才链的深度融合。

长期投资、硬科技的壁垒属性决定了“退出难、周期长”相伴而生。为此,浦东创投正在投资策略、项目源头与孵化载体上进行布局与优化。

首先,在投资策略上,浦东创投通过优化调整,采取大水漫灌和精准滴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次,在项目源头上,浦东创投进一步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科创策源,对浦东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要全覆盖,做到常态化的扫楼对接,并充分发挥“明珠杯”创业大赛的引才效应,真正吸引全球优秀人才的早小项目参赛、落地;最后,在孵化载体上,重点打造“明珠创客”的孵化器品牌。

“大水漫灌是参与优秀的市场化创投基金,以及设定一定标准批量、小额、快速投资落地;精准滴灌则是团队直投,从小孵化培育、接续投资、长期陪伴。”门庆兵认为,这样相结合,也将充分发挥国资创投的引领带动作用,有序布局相关赛道和相关领域的优秀基金,比如明珠人才种子基金、莘泽概念验证基金、临床转化基金、中科创星硬科技基金、智元具身智能基金等。

从“金点子”到“金钥匙”:多元化退出渠道,投贷联动破局

“我们常说,只有看得懂、才敢投。”当被问及面对初创期、技术路径尚不明朗但兼具巨大发展空间与不确定性的小微企业,浦东创投的“筛子”更偏好何种特质时,门庆兵提到了三个关键词:技术领先性、核心团队背景与落地前景。

围绕三个关键词,门庆兵阐述了其评估的三大核心维度:“一是关注技术领先性,重点关注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学家团队成果转化项目、行业龙头孵化的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及未来颠覆性的产业项目等;二是关注核心团队人员背景构成,初创公司的核心团队成员须具备跨学科协作能力,同时兼具技术背景与产业化经验;三是关注商业化和市场落地前景,如关注国产替代、产品性价比、产品验证进度和客户反馈等。”

在他看来,对于国有资本而言,“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风险属性与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传统考核目标存在偏离,长期以来给予科技投资的容错空间较小。那么在长期投资中,创投机构如何把控投资失败、难以退出等风险?“

从现阶段退出情况来看,近年来受IPO审核趋严影响,今年上半年的退出案例也同比下降43.3%,通过IPO实现退出的难度依然较大。这将大大拉长科创投资的退出周期,既需要提高国资创投的耐心,也需要国资创投给予持续接力支持。”门庆兵坦言,“为此,我们充分发挥管理引领区产业发展基金、科创母基金和天使母基金三大国资母基金的优势,逐步构建形成了覆盖概念验证基金、种子基金、天使基金、CVC基金、并购基金以及S基金的接力式、贯穿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国资基金体系。对早期投资的很多优质项目,在后续融资中我们一方面继续支持,同时也带动生态圈的基金共同支持,比如跃赛生物、英韧科技等。”

“另外,我们也在积极关注并购退出机遇,不断加大与产业龙头合作力度,已参与设立上海生物医药并购基金、上海集成电路并购基金等,基金总规模超过200亿元。科创母基金投资组合中,通过并购退出的项目逐渐增多。”他援引了一个过往投资的案例:礼新医药。“去年8月份我们参与完成了礼新医药C轮融资,投资一年后即被正大天晴制药集团全资并购,投资收益超过100%。”

除了做好多元化退出渠道,浦东创投还通过投贷联动破局。门庆兵着重强调,“投”和“贷”绝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把它当作一种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模式,是很好的互补。他谈到,“通过‘风险共担、信息共享’,让创投、银行双方在项目筛选、风险评估、投后管理上相互验证、共同支撑,形成闭环。”

记者了解到,去年8月,浦东创投以“创新贷”为抓手,搭建“创投+银行+企业”联动平台,建立多样化科技金融服务合作新机制,为不同赛道、不同阶段的科创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目前合作已对集团被投企业累计落地超174亿元授信额度,被投企业及拟投企业新增授信额度超80亿元。

超越资金,科技金融如何编织成果转化的立体纽带

当前,创投机构与科创企业正在“双向奔赴”。对于创投机构而言,除了资金支持以外,科技金融还可以如何编织成果转化的立体纽带?

“对于我们创投机构,特别是国资创投机构来讲,我们除了直接的股权融资之外,我认为还是要加大一些科技金融服务的手段。”在门庆兵看来,加大探索针对早期初创企业的科技金融产品、持续深化科技金融主动赋能和打造企业信用共享机制是助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方式。

门庆兵分享了集团在加大科技金融服务上的具体举措:“一方面,我们探索针对早期初创企业的科技金融产品,我们也在积极布局科技金融增量业务,加强与银行、券商、保险及融资担保、融资租赁等金融机构合作,打造如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科技租赁等更多符合企业个性化需求的服务产品。另一方面,我们也在持续深化科技金融主动赋能,借助我们完善的基金布局网络和投资朋友圈,如行业龙头、链主企业、产业链关键环节服务商、技术创新平台等,形成独特的产业生态赋能体系。此外,我们也在筹办‘浦东创投日’、产业峰会、产融对接会、行业研讨会等,以促进产业生态企业面对面交流。”

据悉,浦东创投今年试点与陆家嘴集团的“张江科学城·数智天地”项目合作,打造首个“明珠创客”孵化器,后续将在张江、金桥等区域复制推广。同时,集团也考虑与未来产业基金的“未来启点社区”融合,互相赋能,共同打造浦东活力四射的创新创业生态。

此外,浦东创投还与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建立投资项目、重大项目信息共享机制,引导各金融机构靠前服务、主动对接,推动早期科技成果转化。

他进一步分析称,通过精准匹配供需、打通上下游资源,能够推动产业链垂直整合与横向跨界创新,在提升被投企业协同效率的同时,放大项目退出收益,如产业链并购退出等,共建创新协同、共同繁荣的科创产业生态。

打造企业信用共享机制亦是重要方式之一。“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信息披露有限,属于传统征信的‘薄档案’群体。金融机构及创投机构可通过整合、共享企业工商、运营等基础信息,完善科技企业信用信息库,提升企业画像精准度,促进投融资信息共享。”门庆兵补充道。

(浦东区委金融办、财联社)
1064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