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实探新疆能源化工:33座场站实现“无人值守”,国家电投在疆电力装机已超1700万千瓦|新质生产力调研
实探新疆能源化工:33座场站实现“无人值守”,国家电投在疆电力装机已超1700万千瓦|新质生产力调研
2025.09.19 18:50 科创板日报记者 李明明

编者按:发展“新质生产力”正成为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2024年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为调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成果,财联社、《科创板日报》联合推出“新质生产力专题调研”。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本次,新质生产力专题调研团走进国家电投集团新疆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新疆能源化工”),实探其在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场站,深度感受国家电投践行产业兴疆、助推民生改善的良好实践和成果成效。

《科创板日报》记者在实地探访中获悉,截至目前,国家电投在疆电力装机1712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90.42%,新能源装机规模位居全疆前列。

《科创板日报》9月19日讯(记者 李明明)国家电投见证了新疆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全过程。

从新疆首个光伏特许权示范项目在哈密石城子落地并网,为产业发展按下“启动键”,到在天山南北布局光伏电站、风电场,构建起规模化清洁能源基地;从智能巡检机器人等科技装备赋能电厂运维,推动传统能源场景向智慧化转型,再到参与构建跨区域电力输送网络,将新疆的“绿电”送往远方。

可以说,国家电投以全链条的投入、突破性的实践,为当地绿色发展筑牢根基,也为国家能源结构优化注入了新疆动能。

image

正在开发基于DeepSeek的新能源生产运营大模型应用

2023年12月,国家电投正式启动了智慧场站建设工作,通过数智化技术应用,打造智慧化电力生产场景,并配置一定场景的智能化设备及相关系统,实现场站智慧化提升,其中,无人机和机器人发挥了重要作用。

哈密能源公司生产运营中心于2015年4月建成并正式运行,是国家电投首批建成的生产运营中心之一,在该运营中心的电子大屏幕上,《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无人机的运行情况实时显示同步中——屏幕上清晰标注着每架无人机的实时飞行轨迹、当前作业区域(如光伏电站阵列区、风电场设备巡检路线)、剩余电量与续航时长,同步回传无人机搭载设备拍摄的高清画面,可直观查看设备外观完好度、线缆连接状态、组件红外热成像等巡检细节,还能实时调取单架无人机的作业任务进度,实现无人机巡检全流程可视化监控与动态调度。

image

国家电投新疆能源化工集团哈密能源公司副总经理兼安全总监张正强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哈密生产运营中心已有2台大疆的M3手飞无人机与光伏组件缺陷分析系统深度融合,即航线规划能够传送无人机,无人机巡检结果能够自动上传巡检平台,平台能够分析识别并出具巡检报告,能够标记坐标显示方阵子阵编号、并将缺陷上传至工单系统,达到日常光伏智能巡检和诊断分析全流程无人化。

此外,国家电投集团新疆哈密有限公司还于2024年底在石城子光伏电站应用智能视频巡检系统,其中石城子光伏二三电站继保室和高压室分别部署2台巡检机器人即海康威视的DS-2RT20SP-V16,利用智能视频巡视系统,基于AI视觉分析算法,可自定义巡检时段、巡检内容,巡检完成后自动生成巡检报告。

目前, 哈密能源公司生产运营中心已接入并管理36座新能源场站、254.85万千瓦装机的实时数据如江河汇流般在此汇聚,目前已实现与场站数据同步、实时监控、智能分析、大数据预警、产销协同等功能,智慧场站建设卓有成效。

紧接着,《科创板日报》记者去了五彩湾北二电厂,现场看到一名3年工龄的职工,“他”每天24小时不停歇,在近两公里的斜坡式输煤廊道来来回回巡检,第一时间掌握输煤皮带跑偏、撕裂、打滑等现场情况,并进行火灾、故障等事故预警。这位职工就是智能巡检机器人。

image

五彩湾发电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田永强向《科创板日报》记者介绍,“此前,这份又苦又累的工作,需要由巡检人员完成。人工巡检每次需要2个小时,而智能巡检机器人1个小时就能完成。”

《科创板日报》记者走进乌鲁木齐生产运营中心,只见巨型电子屏上无数光点如繁星闪烁,数据流实时跳动——昌吉、吐鲁番、乌鲁木齐、博州、阿勒泰五区域66座新能源场站、468万千瓦装机的生产数据在此汇聚,风机转速、光伏发电量、设备运行状态一目了然。

image

“这是我们的‘智慧大脑’,能实现对新能源场站的全监全控、智能调度。”值班长鲍树民轻触鼠标,就可以调出任一接入场站的实时运行数据,“我们正在开发基于DeepSeek的新能源生产运营大模型应用,进一步提升集约化、专业化管理能力。”

据介绍,新疆能源化工33座场站实现“无人值守”,建成“最短小时工作圈”,大幅降低维检成本的同时,新能源故障损失电量同比显著减少6043万千瓦时,管理效能充分释放。

国家电投于2006年进入新疆发展,作为国家电投控股67.9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参股32.06%(新投集团代持)的大型一类国有企业,截至2025年6月,新疆能源化工管理装机超1300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比90%。在册员工2000余人。资产总额近800亿元。

国家电投在疆电力装机1712万千瓦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戈壁薄雾,轻柔地洒在哈密石城子光伏电站的阵列之上。《科创板日报》记者现场看到,40多万块光伏板整齐排列,在广袤的戈壁滩上折射出粼粼的蓝色波光,宛如一片“蓝色海洋”在晨光中舒展。

这里,不仅是一片光伏电站的所在地,更是新疆光伏产业扬帆起航的起点——2012年7月,新疆首个光伏特许权示范项目在此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让“戈壁生电”从构想变为现实。

从这片土地上发出的第一度清洁电开始,它不仅点亮了新疆发展绿色能源的梦想,更正式开启了国家电投在新疆布局绿色发展的新纪元。

《科创板日报》记者自国家电投获悉,作为国家电投在疆发展主力军,新疆能源化工先后建成新疆首个整装20万千瓦风电项目、首个高寒暴风雪区连片开发风电项目、首个大型智慧煤电、首个光伏储能项目、首座换电重卡站、首个油电综合智慧能源示范项目、首个产教融合综合智慧能源项目、首座新能源创新产业园等一大批优质新能源项目。

2016年7月,随着三塘湖第四风电场首台风机并网发电,标志着哈密能源公司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20万千瓦,成为国家电投首批八大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之一,当前管理装机已超200万千瓦。“以前这里是‘风吹石头跑’的荒滩,现在风机转起来,不仅送来了电,还让我们在家门口就有了工作。” 作为土生土长的新疆人,三塘湖第三四风电场运维员李天鹏对《科创板日报》记者介绍。

image

而在距此超690公里外的阿勒泰的布尔津县,这里近百台银白色“风车”在北疆的风里徐徐转动,叶片划破长空的每一圈,都在悄然积攒绿色能量——其中一台6.25兆瓦的风机,每转一圈就能发出20度清洁电力,相当于满足一个普通家庭近一周的日常用电需求。

这片如今清洁能源源源不断的土地,曾是“风吹石头跑、草木难扎根”的戈壁荒滩?而如今,随着一台台风机的矗立、一个个储能项目的落地,这里已完成从荒凉戈壁到阿勒泰地区重要清洁能源基地的蜕变。

据新疆能源化工阿勒泰盛元公司布尔津维检副中心负责人宁晓龙向《科创板日报》记者介绍,布尔津县风能资源丰沛,年有效风速小时数近3000小时,可开发量预计高达1000万千瓦。其60万千瓦风电配套80万千瓦时储能项目首台机组,于2024年1月成功并网发电。这一项目的落地,让国家电投在阿勒泰区域(含兵团)管理的新能源电力装机总量突破142万千瓦,标志着新疆能源化工第二个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正式建成。

“布尔津县60万千瓦风电配套80万千瓦时储能项目全年平均风速约为每秒8米,安装94台风力发电机组,项目投产后,年均发电量约20.66亿千瓦时,每年节约标准煤约65.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79.8万吨。” 宁晓龙说。

《科创板日报》记者获悉,2025年,新疆能源化工产业布局再提速:哈密北100万千瓦风储一体化项目高质量完成风机基础浇筑,哈巴河新能源一期27万千瓦风电项目、塔城100万千瓦风储项目、额敏玛依塔斯50万千瓦风储项目接连首吊告捷,一大批优质项目加快推进。

这些项目不仅能增加绿电供应,还能带动装备制造、运维服务等产业链发展,为推动国家电投“均衡增长战略”在疆落地,服务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建设,实现国家能源安全战略贡献更大力量。

1317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