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在资本市场的浪潮中,首次公开募股(IPO)一直备受瞩目,它是企业发展的关键里程碑,也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自2025年3月开始,由财联社与《科创板日报》联合出品的创投日报正式开启“IPO直通车”栏目,我们将对话企业创始人、天使创投人,为您全方位呈现IPO的台前幕后;我们将搭乘“直通车”,深入企业、奔赴路演现场,第一时间为您带来最鲜活的IPO进展、最专业的解读分析。
不管您是企业家、投资者,还是资本市场的关注者,“IPO直通车”将是您洞悉IPO市场的重要窗口,共同见证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 。
《科创板日报》9月29日讯(编辑 梁又匀)近日,极飞科技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这是这个深耕无人机技术 18 年的团队第二次冲击资本市场。
历史资料显示,极飞科技曾于2021年申请科创板上市,但仅半年后又主动撤回上市申请。一方面是极飞科技受困于疫情影响,尽调、问询回复难以开展,另一方面,彼时公司的亏损持续扩大,在农业无人机补贴退坡、竞争加剧的同时,还面临着市场监管对销售模式、成本、研发费用等经营细节的怀疑。
撤回上市后,极飞科技创始人彭斌曾公开表示,仍希望尽快上市,但需等到盈利水平、经营细腻度、管理能力都达到上市要求。
“蛰伏”数年,极飞科技带着一份扭亏为盈的财报重返港股。2022年至2024年,极飞科技的营收分别为6.05亿元、6.14亿元、10.66亿元和7.45亿元;同一时期,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亿元、-1.3亿元、0.7亿元和1.3亿元。
不难看出,刚刚盈利的极飞科技有着十分急切的上市需求。而这一上市压力背后,或许也有来自持股总占比超53%公司股权的各路投资机构的压力。
十余家资本站台无人机“极客团队”
极飞科技创始人彭斌1982年出生于福建三明,技术天赋早年便已显现。初中时期他就开始组装航模,高中阶段能跟随专业杂志调试电路。进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后,其一路攻读至博士学位。
即便进入技术高手如云的微软亚洲研究院,彭斌也仅用2年内就获得了微软最有价值专家荣誉。
2007年,彭斌毅然从微软辞职,回归“极客”身份,凭借热爱与兴趣与一群技术爱好者组建了无人机设备研发团队。在团队组建的前三年,彭斌还未确定将业务方向定位农业无人机。与彼时的大疆等无人机产品类似,航拍、模型等常规消费级产品是团队的主攻方向。
直至2012年,极飞科技公司成立,彭斌都仍然将目标聚焦于消费级应用。不过随着彭斌团队不断尝试新的无人机应用场景、寻找新商业变现方法,农业无人机喷洒农药需求很快出现在团队面前。
彼时为了从0培育农业无人机市场,提前抢占应用的广阔前景,彭斌团队迅速开展针对性研发。很快在2014年前后完成原型机试飞,并于2015年推出了首款高精度、自主飞行的农业无人机。
作为一个新兴市场,2019年中国农业无人飞机行业的市场才达到8亿元,此后保持着每年30%左右的增速发展,至2024年中国无农业无人机市场已达29亿元。仅凭这一规模,中国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农业无人机最大单一市场。预计至2029年,中国无人机行业将继续以30 %的扩展速度,增长至109亿元。
在无人机产品不断迭代研发的同时,极飞科技必须直面大疆这一成熟且棘手的对手。
在最新招股书的披露中,以2024年营收计算,大疆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高达63.9%,而极飞科技仅占20.8%。而2020年第三方报告则显示,中国农业无人机市场份额大疆和极飞科技分别占到54.82%、37.59%。
尽管极飞科技始终无法超越大疆,甚至存在市场份额下滑的嫌疑,但这两大头部厂商却联手瓜分了国内以及全球的农业无人机市场,市场份额均断层领先。
因此自2016年起,极飞科技就频繁获得资本关注。截至2021年末,极飞科技首次上市冲刺上市,公司已累计完成10次融资(含股权转让),累计获投金额超17亿元。
其中,在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间的4次密集股权转让、融资期间,佰山投资、软银、创新工厂、广州越秀区国资等“老股东”纷纷加码参投,争取获得公司上市前更多股权。
令人意外的是,极飞科技仅递表半年就折戟而归,但并未“吓退”各路资本。
在撤回IPO申请的第二年,2023年秋季,极飞科技接连完成两轮融资。其中,创新工场第三次加码,投资1000万元,广州国资也第二次加码,参投1500万元。而联通创投则以2550万元的筹码,成为极飞科技的新晋股东。
据2025年7月极飞科技最后一次股权转让对价计算,目前公司估值为46亿元左右。持股结构显示,彭斌目前直接持有公司 29.01%股权,并通过员工持股平台等机构间接持有13.95%股权,合计持有42.96%股权,是公司最大股东。
农业无人机撑起九成营收
自2015年起,极飞科技从农药喷洒工序切入,瞄准国内农业领域劳动力短缺、农药或化肥过度使用、传统机械维护成本高和作业场景有限等痛点,推出了电驱动多旋翼自主作业农业无人飞机。通过深度融合机器人、智能化、新能源技术,极飞科技打造了一系列高于人力劳动和传统农机的农业机器人。
从具体产品角度上看,虽然公司在招股书中自称为“机器人”,但其产品形态仍以无人机为主,并衍生出无人车、农机自动驾驶仪等地面协助形态。最终,通过不同机械的协作联动、算法管理,替代传统手工农业作业,监控农产品和田地状态等。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4年度极飞科技以10.7%和17.1%的市占率于世界农业机器人和农业无人飞机行业分别排名第二。
截至2025上半年,极飞科技农业无人机营收为6.63亿元,占比达89%;农机自驾仪营收0.13亿元,占比1.8%。而围绕上述农业机械,开展的农场联网解决方案、配件销售则分别创收0.28亿元和0/29亿元,占比分别为3.7%和3.9%。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从0培育国内农业无人机市场的企业之一,极飞科技拥有不少先发优势。按专利数量计算,其在全球农业无人机制造商中排名第一。同时,公司还主导和参与制定了3项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和18项协会标准。
目前公司旗下有一家生成基地,自2022年以来,公司的无人机产线年产量均维持在一万台以上,产能利用率在80%以上。2024年扩产后,无人机年产量可达两万台以上。
然而,相较于无人机产品的热门,公司无人车产能利用率极低,2022年产量为82台,但到2024年收缩至21台。农机自驾仪需求则有较大的波动性,2024上半年其产能利用率一度从不足50%暴涨至104.8%,2025上半年又迅速回落至50%左右。
目前极飞科技产品已销往全球近60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已与泰国正大集团、NIK、凯斯纽荷兰工业集团等企业建立协作。2022年至2024年,公司境外业务收入自1.46亿元增长至3.71亿元,复合增长率为59.4%。
截至2025上半年,中国仍然贡献了极飞科技74.8%的营收,海外营收占比为25.2%。
本次冲刺上市,极飞科技计划将资金投入更多农业无人机械研发、进一步拓展全球销售网络以及建设公司新的总部和研发中心,并补充部分公司运营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