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创板日报》9月29日(记者 黄修眉) 艾柯医疗器械(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艾柯医疗”)近日在北京证监局进行上市辅导备案登记,拟在科创板IPO,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
艾柯医疗成立于2017年,总部坐落于北京,在中国和美国设有双研发中心,专注于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诊疗的神经介入类创新器械及相关通路类器械,并具备完整的研发、制造和销售能力。
回顾艾柯医疗“报考”科创板IPO整体历程:其首次IPO申请于2023年4月20日获受理;同年5月16日,该公司收到首轮问询;2024年4月11日,艾柯医疗及其保荐人主动“撤单”,审核终止。
该公司首次IPO申请拟融资10.39亿元,用于神经介入医疗器械生产建设项目、神经介入医疗器械研发项目等。
三项核心产品已实现商业化
前次IPO申报招股书显示,艾柯医疗的创新医疗器械产品Lattic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Cosine®71/58远端通路导管及Sine27微导管等三项核心产品已取得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已实现商业化,另有4项产品处于注册阶段,以及多项产品处于临床或临床前研发阶段。
其中,创新医疗器械Lattice®是首个采用机械球囊输送技术及表面改性技术的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于2022年10月经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绿色通道)获批,用于治疗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的各型动脉瘤。
这也是目前获批适应症范围最大的同类产品,且首次将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的适应症范围拓展至用于治疗椎动脉中小型动脉瘤。
艾柯医疗在招股书中表示,“该产品适应症范围为同类最大,具有突出的有效性、安全性优势,显著改善了患者预后并实现术式简化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其前次IPO申报招股书,艾柯医疗截至2022年度末仍未盈利,首次IPO申请也采用的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
人保资本、红杉资本、泰康保险等参投
股权结构方面,辅导备案显示,上海蔼祥持有艾柯医疗32.96%股份,为艾柯医疗控股股东。其实控人为吕树铣及吕怡然,二人系父子关系。吕树铣、吕怡然通过直接持股和控制上海蔼祥、北京艾驰、上海远霁的方式合计控制公司44.40%股份对应的表决权。
(图:艾柯医疗前次IPO申报招股书披露的股权结构)
工商信息显示,在艾柯医疗前十大股东中,红杉中国持有17.04%的股份,为其第二大股东,国有控股的人保资本和华盖资本分别持有该公司4.5963%、4.26%的股份,为第艾柯医疗第七和第九位股东。
两位实控人方面,据其前次IPO申报招股书显示,吕树铣,1962年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取得制药工程师职称。吕树铣于沈阳药科大学获得药学学士学位。1998年至2020年,其担任北京豪利达科贸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2015年至今,担任上海蔼祥执行事务合伙人;2018年至今,其担任艾柯医疗董事长。
吕怡然,1987年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其于加拿大McMaster University获得化学工程学士学位。2016年至2019年,其担任AccuMedical Inc技术总监;2018年至今,其担任艾柯医疗董事;2018年至2022年,其担任艾柯医疗技术副总裁;2022年至今,其担任艾柯医疗总经理。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目前,艾柯医疗总共历经4轮融资。
其于2019年8月完成的A轮融资由博远资本、比邻星创投参投;2020年7月完成的超亿元B轮融资,由红杉中国领投,华盖资本跟投;2020年12月又完成数亿元的B+轮融资,由泰康保险集团、泰康人寿、人保资本、红杉中国等参投;2021年12月完成的C轮融资中,泰康人寿和人保资本再次参投。
从行业规模来看,中国是全球脑卒中医疗需求最大的一个市场。中国成年人口总数的7%脑血管发有颅内动脉瘤,且颅内动脉瘤因其破裂风险和严重的后遗症使得治疗该类疾病成为毫无疑问的医疗刚需。
2017年到2022年,中国神经血管病介入治疗医用耗材市场规模从32.2亿元增加到66.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5.7%,预计到2028年中国神经血管病介入治疗医用耗材市场规模将达到432.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6.5%。
(图:艾柯医疗前次IPO申报招股书披露的市场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