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六大问题!对于科创板受理企业 上交所重点关注这些方面
六大问题!对于科创板受理企业 上交所重点关注这些方面
2019.04.23 21:07 晴缨|财联社

财联社(上海,研究员 晴缨)讯,科创板上市受理企业问询问题终于浮出水面。

4月23日晚,上交所披露晶晨半导体、微芯生物、睿创微纳关于审核问询函的回复。据财联社统计,上交所重点关注受理企业“发行人股权架构、董监高等基本情况,发行人核心技术,发行人业务,公司治理与独立性,财务会计信息与管理层分析,风险因素”等六大类别问题,其中,晶晨半导体、微芯生物、睿创微纳被问询的问题分别是53个、41个和58个。

上交所认为,目前披露的招股说明书存在五点突出共性问题,包括对科技创新相关事项披露不够充分、企业业务模式披露不够清晰、企业生产经营和技术风险揭示不够到位、信息披露语言表达不够友好、文件格式和内容安排不够规范。上交所将抓紧时间,对提交和披露的回复进行审核,着重关注回复的针对性、准确性、充分性。在此基础上,启动第二轮问询。

发行人核心技术被重点关注

虽然科创板审核标准和审核重点与主板有所不同,但大发审委与科创板委员对于申报公司的问询方面仍大同小异。

财联社将证监会公布的首发项目反馈意见与科创板受理企业审核问询函进行对比后发现,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信息披露、独立性、财务会计、法律合规、文件格式等方面是大发审委与科创板委员共同重点关注的问题。

不同的是,科创板委员问的更深更细。

从数量来看,财联社翻阅最新10份首发项目反馈意见,其中3家公司被问询的问题超过50个,2家不足40个,其余5家问题数量集中在43-48个。而这三家科创板申请企业的审核问询函,有2家问询数量都超过50个。

从问题类别来看,大发审委的问题类别集中在“规范性问题、信息披露问题以及财务会计资料相关的问题”三大方面,而科创板委员问的更加细化,光类别就包括股权结构、董监高等基本情况、公司核心技术、公司业务、公司治理与独立性、财务会计信息与管理层分析以及其他事项。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核心技术、研发人员、研发投入等事项是科创企业的重要特征,是投资者了解和判断发行人是否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依据。因此,与主板、创业板相比,科创板更加关心发行人核心技术,这主要集中在发行人产品被替代的风险、竞争产品对发行人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市场占有率等情况。

但目前不少企业存在披露不充分的问题。比如,未充分披露核心技术的来源、研发团队情况、技术先进性程度、在国内外市场的地位及竞争优劣势、技术的迭代性和可替代性、技术路线演进和发展趋势、知识产权保护及管理、核心技术产业化应用及收入占比等。

因此,在第一轮问询中,上交所就要求晶晨半导体充分披露国内及国际竞争对手的最高技术水平,公司与目前最高技术的差距、公司针对目前技术差距拟采取的措施及可行性。

微芯生物则被要求披露主要竞争药物情况,包括公司名称、产品名称、申请或临床研究状态、销售数据(如有)、发行人相对于竞争药品的优势及局限性。

对于睿创微纳,上交所请其披露:(1)制冷型与非制冷型探测器的技术差异及技术先进性,主要竞争对手的产品类型,该行业在技术方面的发展趋势及市场容量;(2)结合公司的战略定位、技术水平特点披露未生产制冷型探测器的原因,相关定位是否与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相符。

与此同时,风险因素披露也是科创板委员关注的焦点。毕竟科创企业具有投入大、迭代快、风险高等特点,需要特别注重风险揭示的充分到位。

除了大的审查方向外,科创板委员还会关注到各种“细节”,像晶晨半导体、睿创微纳招股说明书多处涉及泛泛表述或广告性用语,上交所要求其尽量提供客观数据支持或者客观论证。

第二轮问询将抓紧启动

自3月22日受理首批科创板上市申请以来,截至4月23日,共计受理企业申请90家,已发出首轮问询72家。

申请上市公司选择的标准来看,大部分企业仍然偏好第一套标准,即上市公司市值不低于10亿元,业绩条件满足:最近两年净利润为正且累计不低于5000万元,或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

行业角度分布来看,科创板申报企业总体上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等产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32家,生物医药21家,高端装备17家,新材料10家。

净利润来看,受理的科创企业最近一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平均为42%,超过50%的有22家,其中超过100%的有7家;最近一年,平均净利润1.23亿元,最高的为37.17亿元。

研发投入来看,科创板受理企业总体具有较强的科创属性。以最近一个会计年度(2018年)为例,受理的科创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平均为11%,最高的达56%,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比例达到33%。

按照科创板上市审核中心发行上市审核流程安排,上交所审核机构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发出审核问询,发行人及保荐人应及时、逐项回复上交所问询。审核问询可多轮进行。审核机构认为不需要进一步问询的,将出具审核报告提交上市委员会。上交所审核时限为三个月,发行人及其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回复上交所审核问询的时间不计算在内。

照目前情况来看,启动第二轮问询是大概率的。上交所表示,下一阶段,上交所将把着力提高申报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如果发行人的首轮问询回复未能有针对性地回答问询,或者上交所发现新线索、新情况以及根据相关监管要求需要进一步审核问询的,上交所可在收到发行人首轮问询回复后十个工作日内,继续提出第二轮审核问询。

与首轮问询为全面问询不同,第二轮问询将更加聚焦,重点针对首轮问询中发行人及中介机构没有说清楚、讲明白的重要问题,通过刨根问底式问询,要求发行人进一步披露信息,便于审核机构对相关事项作出审核判断,便于投资者在信息充分的情况下做出投资决策。

2.67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