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科创板:要有纳斯达克的样 先有纳斯达克的魂
科创板:要有纳斯达克的样 先有纳斯达克的魂
2019.04.26 15:53 张大翔|河马财经

随着一批批科创板受理企业披露,不断有被受理企业受到市场人士的质疑,诸如“科技含量过低”“发展前景令人担忧”等问题。笔者认为,对于企业的发展判断,我们不妨从纳斯达克发展历史和科创板制度规则两方面来思考看待。

纳斯达克是当今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之地,拥有许多科技巨头,市值超过千亿美元的有20余家公司。在这些千亿市值科技公司中,上市最早的是英特尔公司,于1971年10月21日在纳斯达克挂牌交易,当时成立仅三年零三个月;而纳斯达克(时称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在1971年2月8日才开始正式运行。那时,英特尔还名不见经传,挂牌后半年内的交易量微乎其微。而纳斯达克更算不上是一家交易所,几乎没有挂牌标准,任何公司只要愿意,就可以在纳斯达克挂牌交易;也没有交易大厅,所有交易都通过自动报价系统完成。没人看好纳斯达克,就像没人看好英特尔。

进入八十年代,苹果、微软、思科、高通等众多当时的中小微科技公司登陆纳斯达克。此后,在克林顿政府“信息高速公路”战略的推动下,大量互联网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经过大浪淘沙般的筛选,留下了亚马逊、谷歌等互联网巨头。如今,英特尔已是整个半导体芯片行业的引领者,市值近三千亿美元;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和Facebook等五大巨头既是各细分领域的佼佼者,也是市值超过五千亿美元的“航母级”公司。纳斯达克则因众多科技上市公司而成为全球股票成交额规模第一、市值规模第二的交易所。英特尔与纳斯达克见证了彼此从弱小稚嫩成长为行业标杆的发展过程。回顾纳斯达克发展史,可以看出,科技实力与资本市场机遇相互成就,才有了今天的纳斯达克与科技巨擘们。

再看科创板,在这九十多家科创板企业中,一方面,不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占有一定市场规模且仍处在高速发展期的中小科技公司;另一方面,科创企业的科技含金量、成长潜力参差不齐也是不争的事实。不过,担心科创企业名过其实倒也大可不必。科创板企业从受理到上市须过六道“关口”,受理的企业不一定能顺利上市。以质疑“科技含量”为例,受理企业要接受科创板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的专业判断,公开的交易所问询意见与反馈也给了全社会问询科创企业的机会。即使上市后公司的科技水平跟不上时代变化,退市制度及投资者保护制度也会最大限度地保证科创板上市公司的整体科技水平,维护投资者利益。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在退市细则等配套制度严格执行的前提下,科创板对科创企业不妨兼容并蓄。投资者对科创企业殷殷期盼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也不妨给科创板与科创企业一些时间。

4.09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