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没听过麦克韦尔,但若了解电子烟行业,一定熟悉RELX、NJOY、YOOZ、bink、VFOLK、VANGO、NUT等品牌,它们都与麦克韦尔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不仅如此,因为占据着全球10.1%市场份额,麦克韦尔还摘得“全球最大电子雾化设备制造商”桂冠。并在挂牌新三板期间屡创佳绩,成为新三板史上第一支十倍股。
最近,麦克韦尔有意赴香港上市,引发大量关注。在全球各国处于严格监管态势的当下,电子烟行业霸主如何续写辉煌?
近日,电子烟巨头麦克韦尔(全称:深圳市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以控股公司思摩尔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名义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
麦克韦尔不失为一个好标的,但如今监管趋严,行业面临寒冬的情况下,市场发展趋势值得揣摩,麦克韦尔的IPO又将面临哪些风险与挑战?它过往的辉煌经历又能带来哪些经验与启发?
麦克韦尔的十年:从业界黑马到新三板龙头
麦克韦尔的诞生要追溯至十年前。
2009年,美国内达华州主营肉牛养殖的MillerDiversified公司,收购了美国电子烟公司SmokeAnywhere后主营电子烟产业。次年1月,Miller改名Tenbagger--Vapor Vapor(美国蒸汽公司),自此开始在美国OTC市场进行交易,由此成为全球唯一一个独立上市的电子烟公司。同时,也标志着海外市场正大刀阔斧地开展电子烟进程。
彼时,毕业于同济大学市场营销本科的高材生陈志平,将一切尽收眼底。他看到中国烟民数量以及烟草销量与日俱增,预见了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烟消费市场。于是当机立断,向所在公司递交辞呈,准备转头杀进电子烟领域。
然而,对比国外,当时国内市场似乎并不乐观。2009年,电子烟鼻祖“如烟”开始走下坡路。
由药剂师韩力在20世纪90年代创办的如烟,于2001年登陆港交所。在攀上四年复合增速103%、2008年收入规模达到2.78亿港币的巅峰后,在市场竞争、政策风险以及产品安全事故的三重围剿下,走向穷途,辉煌不再。
如烟的成败跌宕让人唏嘘,也让许多效仿其模式的创业者们按耐脚步。但陈志平毅然前往,他联合熊少明及其他三位伙伴,共同创立了麦克韦尔。
谁也想不到,这家创立于微时的公司会在日后一跃成为电子烟行业的最强黑马。不但引领行业发展,还成为了掀起市场风云的龙头企业。
2015年12月,麦克韦尔以每股11.8元的价格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并在2018年一度攀升至每股近130元的高位,成为新三板第一支收益率超过10倍的股票。
到了2019年6月,麦克韦尔发布公告称自6月5日起正式终止挂牌,并筹划在其他证券交易所上市。这才有了如今赴港上市的思摩尔。
除了新三板第一支10倍股,外界一直盛传麦克韦尔是电子烟雾化器领域的全球最大生产商,从招股书披露的情况拉来看,此言非虚:
招股书显示,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200家电子雾化设备制造商,而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以2018年收入计算,尽管前五大制造商占据市场总额的31.9%。但前十大制造商的市场占有率总计不足5成,且大部分为小中型企业。而麦克韦尔则以10.1%的市场占比,位列全球最大的电子雾化设备制造商。
如此高的市占率,麦克韦尔的业绩如何?
招股书显示,2016年-2019年6月,麦克韦尔营收分别为7.07亿元、15.65亿元、34.34亿元以及32.74亿元,经调整纯利分别为1.06亿元、1.89亿元、7.35亿元以及9.31亿元。
业绩增速明显,尤其2019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近4倍。麦克韦尔表示,主要受益于现有及新客户接获的配备陶瓷加热技术的电子雾化设备订单增加,该设备获得了积极的市场反馈。同时,国内市场销售额占比也大幅度提升,一定程度上促使其业绩增加。
但是,随着国内电子烟网销渠道被禁,无疑会对国内电子烟代工龙头的麦克韦尔造成很大的影响。
国内禁令骤然而至 对其影响几何?
你可能不记得电子烟行业被颁布了什么禁令,但你一定知道罗永浩前段时间因为电子烟上了热搜。
当时正值11月1日下午,作为合伙人的罗永浩在微博转发“vvild小野一次性雾化电子烟”双11将在线上正式开售的消息。无人料到,这条广告刚刚发布20分钟,电子烟销售禁令就出台了。
具体来看,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与国家烟草专卖局当天发布《关于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的通告》显示,相关部门将敦促电子烟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及时关闭电子烟互联网销售网站或客户端;敦促电商平台及时关闭电子烟店铺,并将电子烟产品及时下架;敦促电子烟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撤回通过互联网发布的电子烟广告。
不仅如此,在成都、重庆等多个地区,甚至线下的实体店亦出现了不准销售电子烟的情况。
这无疑对电子烟产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受到影响的除了老罗,还有市场占有率较大的麦克韦尔。
首席科创官就相关问题多次致电麦克韦尔,但截至发稿,对方未做回复。
那究竟这条禁令对麦克韦尔造成多大影响呢?
招股书显示,麦克韦尔大部分收益主要来自中国、美国、日本及欧洲市场。
2016年-2019年6月,中国大陆客户所产生的收益占总收益的比重分别为17%、12%、11.9%以及18.6%。而美国客户所产生的收益占比分别为50.1%、42.7%、40.4%以及30.5%。
虽然,占比数据中,中国大陆的占比不及美国,但近二成的比率,以及更加广阔的潜在市场,对麦克韦尔来说,无疑份量不轻。
更加重要的是,禁令并不仅仅来自中国。
未来该何去何从?
事实上,早在2019年9月,美国若干州就宣布了对电子尼古丁传送产品的临时紧急香味禁令,该禁令以各种形式禁止销售相关的电子烟产品。
而此前,美国已有近2000例与电子烟相关的肺病病例,相关死亡人数达到了37人。面对电子烟风险的不确定性,美国方面不得已采取相关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相关禁令主要针对的是涉及香味的调味电子烟产品,对原味电子烟则未做要求。但禁令颁布后,市场对电子烟情绪已降至冰点,美国电子烟制造商Juul的估值也因此缩水三分之一至240亿美元左右。
不过,随着相关研究机构的调查,美国政府对于电子烟的态度有所缓和。2019年11月8日,疾病控制与防疫中心公布了肺病患者可能是因为使用了添加维生素E醋酸酯的电子烟或雾化器产品所造成的。自该消息在媒体上报道后,便没有宣布紧急香味产品禁令的其他州出现。
从麦克韦尔招股书披露的情况来看,中、美市场是麦克韦尔最大的两个市场,均会受到两地市场监管趋严的影响,想要突破,或许需要另寻出路。
对此,麦克韦尔在招股书中提到,公司未来将探索电子雾化技术和产品的新兴应用领域,特别是医疗及保健领域,以进军新兴市场并进一步多样化公司的客户群。就电子雾化设备的潜在应用,公司计划接触不同类型的客户,包括医学研究院及制药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