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你最近研究啥?政策施压市场预期走低 医药研究员忙起顺周期“转型”
你最近研究啥?政策施压市场预期走低 医药研究员忙起顺周期“转型”
2020.11.24 19:54 科创板日报记者 徐红

《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徐红)讯,风水轮流转,这句话正适合当下A股市场。

进入11月,A股市场整体风格显著偏向于顺周期板块,其中有色、家电、汽车、钢铁、石化等多个行业指数涨幅超过10%,均明显跑赢大盘。相较之下,已风光多时的医药板块却进入盘整,受政策面压制,此前因疫情带来的高涨幅、高估值持续收缩,眼科、CRO等细分领域的多个高位滞涨白马股纷纷跳水。

事实上,临近年底,由于部分机构有锁定利润、换股调仓等需求,因此前期涨幅较大且估值较高的板块或个股往往会在这个时候经历一波杀估值的回撤。不过,从近期一些医药研究员的“异动”来看,尽管回调意味着新的投资机会,但这样的机会或许也并不是近在眼前。

“你最近在忙啥?”
“研究化工和互联网,感觉比研究医药有意思。”
“发现看化工比看医药容易多了。”

近日,记者朋友圈持续出现以上一幕幕医药研究员突然“转型”的反常现象和有趣段子。

“没办法,医药短期内可能很难再有机会,不知道买什么。”说起近期的医药走势及其“转型”背后,其中一位私募研究员这样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

“因为新冠疫情,今年全球各国都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通货膨胀的几率大大提高,顺周期资产因此有望受益。”另一位研究员如此解释其转投化工研究的原因。

更有甚者,在其他一些人看来,由于一波接一波政策的打压,医药板块或将不断承压。

本月初,国家医保局完成了冠脉支架的国家集采,支架从超过万元的价格一下子跌至百元,低于市场预期。不仅如此,冠脉支架集采的落地更意味着高值医用耗材国家集采正式拉开了序幕,未来其他耗材的全国性大降价势必会成常态。

比如在近日,市场已有传言称,继第一批血管介入类、非血管介入类产品之后,有关部门已经展开对第二批国采高值医用耗材的数据采集和价格监测工作,主要涉及人工髋关节、人工膝关节、除颤器、封堵器、骨科材料、吻合器等品种。

与此同时,一年一度的国家医保谈判亦启动在即。而从前几轮的谈判结果来看,议价药品平均降幅持续放大,显示医保谈判压价越来越猛。

但在另一方面,国内创新药企业的竞争压力却是日益加重。以PD-1为例,今年通过形式审查(初审)的PD-1/PD-L1产品有7个,这些品种如果都通过了专家评审,那么也就都有了参加医保谈判的资格。而在去年,参与医保谈判的PD-1只有4个。另据统计,中国还有10多款PD-1单抗药物正处于临床或上市申请阶段。

然而,来自政策层面的压力还不止于此。10月、11月,医保局又连续发文推进DIP(Big Data 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

10月19日,国家医保局印发《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10月20日之前各地完成试点城市申报。

11月4日,国家医保局确定27个省(直辖市)的71个城市纳入DIP试点。

11月20日,国家医保局又印发了《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技术规范和DIP病种目录库(1.0版)的通知》,标志着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工作正在快速有序推进。尽管目前只是在71个城市试点,但按照试点方案,未来势必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相比此前提出的DRGs试点(Diagnosis Related Groups,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P虽然也有其缺点,但胜在操作更简便,与目前中国医院的实际水平接近,因此便于推广,而且同样可以确保医保基金不透支,因此被很多专家认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保支付方式。

DIP试点的目标是,用1-2年的时间,将统筹地区医保总额预算与点数法相结合,实现住院以按病种分值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下一步在更大范围推广打好基础。

而不管是DRGs还是DIP,在一些人看来,这两者才是在带量采购之外,规范医疗行为、降低不合理用药比例、实现医保控费、降低药品及耗材价格的终极武器。

3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