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快手(1024.HK)发布上市后首份年报。
不曾想,这份年报引起了轩然大波。
有媒体称,快手2020年净亏损1166亿元,上年同期为197亿元,亏损同比扩大493.5%。
看到这里,星空君的眼镜掉了下来。
朋友,港股年报不是这么看的。
快手年报显示,年内亏损确实是1166亿元。但是,刚上市的港股公司,看利润的时候,一定要看“经调整利润净额”,这个值,是亏损79.48亿元。
二者相差也太大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什么叫“经调整”?是修饰利润甚至财务造假吗?
都不是。
作为专业读财报的,让星空君带领大家看看快手都调整了啥。
1、股权激励才是“巨亏”的真正原因
其实快手的年报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只是不少选手看不明白或者故意看不见。
在年报第25页,公司把标准会计准则下的报表亏损调整为“经调整利润净额”,列出了调整过程。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068.46亿元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
这上千亿的亏损之源,是什么东西?
是发给公司高管、财务投资者的股票,因为这部分股票可以转换成普通股票,还可以赎回,根据港股会计准则,这部分优先股要视同成本按照市价(公允价值)入账。
也就是说,快手股价越高,这部分优先股的价值就越高,公司亏损也就越高。
有意思吧?
这部分亏损和公司的经营没有半毛钱关系,只不过是账面亏损。
剔除掉这部分影响,公司的亏损只剩下了79.49亿元。对于一家高速成长期的互联网企业,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数字。
调整后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加大了营销推广力度,营销费用从2019年的99亿增加到了2020年的266亿,占营收比例也从25.2%增加到45.3%。
其中,推广快手极速版是公司投入较大的主因之一。
2、账面数字,成长性可观
作为中国最知名的短视频APP之一,快手在2020年的成长是非常快的。
数据显示,平均日活用户3.08亿,平均月活用户7.77亿。其中,25%的平均月活用户为内容创作者。快手对创作者的奖励机制也非常积极,2300万用户在快手获取收入。
和很多社区观众远远大于创作者最终沦为明星的公告板相比,快手用户规模高速增长的同时,用户的质量(创效能力)非常高。
当然了,这背后是公司非常努力的营销投入。
3、毛利可观,资金充裕
年报显示,公司的毛利率从2019年的36%左右增加到40%左右,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也维持正数,高达22.89亿元,账面现金储备更是史上最高:231亿元。
充裕的现金流支撑下,公司几乎还清了所有银行短期借款,仅保留了部分融资租赁借款(数据中心和办公楼为融资租赁而来),利息支出可以忽略不计。
从核心业务来看,公司主要包括直播和线上营销服务,其中直播业务营收332亿,占全部销售额的56.5%;线上营销服务218.55亿,占全部销售额的37.2%。
在直播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公司的线上营销业务进展飞快,几乎翻了两番,该业务主要来自客户投放线上广告的收益。
这意味着快手吸金能力大大加强,在年报中,公司表示,这些成绩,主要来自于公司的大数据分析。
为什么现在经常提“数据资产”的概念,对于互联网类企业来说,数据就是资产,数据就是效益,大数据带来的精准营销功能,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
在大数据赚钱的背后,是公司持续高昂的研发投入,年报显示,研发投入从2019年的29亿增加到2020年的65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