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制IPO审核3天里连续3家企业被否,接着又有一家企业暂缓审议,监管趋严成为热议话题。另一方面,监管部门着力提高审核效率,公开信息显示,近一段时间创业板、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信息“扎堆”更新。
这种情形之下,山东拟上市公司特别是拟登陆科创板、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应该借鉴哪些经验?
注册制IPO审核“故事”不断
3月17日,拟登陆科创板上市的上海康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会被否,此次IPO获受理的时间是2019年12月25日,此前已经经过4轮问询。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审议认为该公司及其子公司存在较多行政处罚,在审期间频繁出现安全事故和环保违法事项,导致重要子公司停工停产,进而导致公司重要业务及经营业绩大幅下滑,发行人在内控方面存在缺陷。
3月18日,福建汇川物联网技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科创板IPO历经波折,2020年6月获受理后经历了3轮问询,今年1月21日上会结果是“暂缓审议”;其后再次经过问询并上会,这次上市委现场没有进行任何问题的问询,也没有要进一步落实的事项,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审议认为,该公司对其物联网业务实质、核心技术及技术先进性的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准确。
3月19日,拟登陆创业板的四川华夏万卷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上会被否,上市委员会审议认为,该公司产品销售涉嫌违法违规,且持续时间较长、涉及金额较大,内部控制未能合理保证发行人经营合法合规。
过了一个周末,3月22日,经历4轮问询的苏州晶云药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会,科创板上市委员会给出了暂缓审议的结果,要求其进一步说明其符合科创属性要求的合理性。
总的来看,4家公司基本都遭遇了多轮问询,折戟IPO的原因也令人“印象深刻”,值得IPO企业及拟IPO企业深思。
审核提速,新动态一天“一屏幕”
与上述公司遭遇挫折的“坏消息”相比,这两天还出现了一则“好消息”。
据媒体报道,针对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出现的IPO排队数量增长较快等问题,监管部门近期动作频频。为扩充审核力量、提高审核效率,深交所已启动了上市委员会委员增补工作。
与此同时,为让上市流程更加“可预期”,也为了避免审核端无故拖延,深交所明确了审核计时的相关细节,对审核员回复文作出严格规定。据相关人士透露,创业板注册制审核正在酝酿引入正向激励,信息披露质量高的中介机构及上市公司有望获得更多支持。
此举被形容为“打坏孩子,支持好孩子”。
创业板IPO审核提速明显。在深交所官网,创业板发行上市审核信息达到“一天一屏幕”的状态:3月24日更新信息13条,3月23日为23条,3月22日更新信息14条,其中仅本周就有22家公司获问询。
科创板IPO审核也较为高效,本周3天里共更新28条审核信息,其中14家公司获问询,仅3月22日就有8家公司。
要实际提高发行人治理水平
实际上,在此之前,多家注册制IPO企业“集体”撤回上市申请,应是上述两个新动态的“导火索”。
3月5日,国内首家提交上市申请的激光雷达公司禾赛科技撤回IPO申请文件。海银资本创世合伙人王煜全就此事分析认为,近期大批企业主动撤回上市申请,应该是抽查和新法律的原因。新刑法中,对于欺诈发行,刑期上限由5年提升至15年;对于律师,会计师等中介机构人员在证券发行和资产交易中的欺诈行为,严重者也将处5到10年的有期徒刑。
分析认为,IPO公司申报准备工作不充分,特别是一些企业信息披露瑕疵较多,面对监管趋严,自觉没有把握应对扩大范围的现场审查。
3月20日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公开发声,称在IPO现场检查中出现了高比例撤回申报材料的现象,“据初步掌握的情况,并不是说这些企业问题有多大,更不是因为做假账撤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保荐机构执业质量不高。”
为此,多地证监局要求中介机构加强IPO申报管理成为投行正面临的头等大问题。
据财联社报道,3月18日,某证监局召开辅导工作会议,对中介机构提出5项要求,对现场检查撤材料、辅导期培训、发行人资金流水核查等方面作出具体要求。其中,不接受辅导机构在遇到交易所现场检查后主动撒材料,或者现场检查时被发现问题,否则要对该保荐机构区别对待。
另外一点值得拟上市企业特别关注。该证监局要求,辅导培训不能流于形式,辅导培训的课件要与发行人实际相结合,要实际提高发行人治理水平,不能只准备申报工作;要增加违法违规警示教育;辅导培训对象要在辅导验收时,能够回答公司法、证券法、刑法一些最新的关于资本市场的修改。
他山之石,要借鉴哪些经验?
山东拟上市公司一直在关注着注册制的新动向。
一家青岛新兴制造业公司负责人张先生表示,注册制正在推行中不断优化,折戟IPO的公司实际上就是拟上市公司的警示牌,警示后来者不要踏入同一个错误中去。“如果一个企业成功上市,过程中即使存在问题,也会让旁观者觉得问题不大,因为不影响上市。但失败的公司能让我们看清问题的严重性。”
张先生表示,一些IPO失败的公司透露出一种现象,那就是企业可能会带着比较严重的问题去IPO,其失败的后果必然会影响企业发展。这一点应该成为公司管理层的共识,不要被可能侥幸成功的诱惑冲昏了头脑。
“作为企业管理层,我们应该自觉学习、掌握上市所需要的知识,规范公司发展。”张先生所在的公司已经进行过多轮融资,初步了解了资本市场,在资本的影响下,公司早早就做了相应的规范,在他看来,将来公司上市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是公司发展良好的一个表现,而不是公司发展的终极目标。
王煜全认为,企业应该用自己的产业理解、产业布局和技术优势来打动投资人,这样才能形成金融投资对科技企业的良性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