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戚夜云)讯,《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拼多多财报发布盘前盘中盘后,市场情绪一直高涨,盘前交易中拼多多股价一度上涨7.1%,当日收于99.12美元,涨幅达22.25%。背后的原因在于,长达三年的亏损下,拼多多二季度营收230亿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4亿元。
对于当前的盈利水平,拼多多体现出一定的“焦虑”,并明确表示“不可持续”。因拼多多同时宣布设立100亿元农业科技专项,“本季度的全部利润及以后几个季度可能有的利润,将首先进入这个专项,直至100亿的总额得到满足。”拼多多董事长兼CEO陈磊对外表示道。
费用率创历史新低
拼多多实现盈利逻辑非常朴素,原则上,只要减少市场营销费用,拼多多就能快速实现盈利。过往拼多多在营销费用投入上,单个自然年度内Q1至Q4,营销费用投入呈现逐季增长态势。
但今年Q2,《科创板日报》发现,即使拼多多从2019年就开始有意控制市场费用投入规模,但是在营收增长的情况下, 营销费用却从上季的130亿缩减至104亿的情况,尚属上市以来首次。
不仅如此,2019年以前,拼多多的费用率(营销费用/营收)几乎超过100%,2019年以后,费用占比出现下滑,2021年Q2已经降至45%,创历史新低。
公司财务副总裁马靖也承认,拼多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营销费用的营业杠杆。减费用的原因,是因为季节性的波动,“二季度通常是淡季,会降低营销方面的支出。”马靖因此也表示,当前漂亮的18%净利率不会持续,“本季度的突出表现并不能作为一个对于未来,我们针对于投资和基础设施方面的一个参考。”
营销费用的核心构成为百亿补贴。过往拼多多的做法是,通过高额的营销费用拉动用户规模以及GMV(已不公布数据)的增长。
或受费用率的下降,拼多多用户增长加速放缓。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过去12个月中,拼多多平台年活跃买家数达到8.499亿,较上一季度新增2610万用户,同比增速降至新低点24%。
拼多多的驱动力来源于用户增长以及用户粘性。用户增长已经临近天花板,增速放缓在市场预期中。拼多多的重心转向提高用户粘性。不过遗憾的是,从今年开始,拼多多不再公布ARPU(每用户年平均收入)相关数据。2020年底的数据是2115元,季度增长速度放缓至6.1%。
马靖认为,拼多多在用户粘性提升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我们也在所有的产品品类拓宽产品选择的广度和深度,涉及多种价格区间。我认为只要我们继续给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满足他们的需求,ARPU自然会增长。”
中信证券调研报告指出,从行业增量的争夺到存量的再平衡,拼多多均是电商行业竞争力最出众的玩家,公司的长期业务发展和平台生态价值兼具高成长和高确定性。
“净利率不可持续”
拼多多发布财报的前一天,京东也发布Q2财报,在财报中,强调了京东在供应链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及低利润率运营的战略。
拼多多也注重强调了减营销、重投入,以及在专注农业和承担社会责任。如拼多多加大了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配送等供应链体系的建设,本季度的营业成本达到79亿元,同比增长197%,其中部分投入主要来自配送和仓储费用的增加。研发费用达23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人民币17亿元,同比增长40%。
此外,对于获取高额利润,财报电话会议上拼多多管理层表示“不可持续”的另一大原因,要向新成立“百亿农研专项”投入。
据了解,“百亿农研专项” 虽然将显著影响股东的短期每股盈利,但已通过董事会的支持和批准,并将由董事长兼CEO陈磊担任一号位。陈磊表示,本季度的全部利润及以后几个季度可能有的利润,将首先进入专项,直至100亿的总额得到满足。
马靖表示:“这一专项投资重点的领域主要有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以及农业生产的相关科技,这些投资不可避免的会在中长期对一些领域产生影响。”
陈磊也表示,公司接下来将进一步提请股东大会,以争取大多数股东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