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教培行业转型调查之案例篇:K12机构谨慎尝试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 转型尚待“破题”
教培行业转型调查之案例篇:K12机构谨慎尝试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 转型尚待“破题”
2021.12.05 22:59 财联社记者 任超宇

财联社(广州,记者 任超宇)讯,“双减”骤至,教育培训行业转型势在必行,但如何转型、转向何方,已成为业界面临的共同课题。财联社记者日前在卓越教育调研了解到,公司素质教育业务开展以来,总体效果已超过此前预期,职业教育也是其拓展的方向之一。但卓越教育明确表示不打算加码周中学科培训业务,并对当前的转型和业务开展持“谨慎”态度。

卓越教育的案例折射出,当前教培机构在业务转型上的“犹疑”,消费持续性和市场空间或是其考量的核心变量。不过,记者在调查过程中也了解到了一种全新的转型思路——自然体验教育,有机构表示目前收效不错。整体来看,素质教育、职业教育虽然已成红海,但仍然是教培机构转型的“选项”中较为可行的路径。而结合前期教育股反弹来看,主流观点认为更多是“价值回归”,转型成效则仍有待检验。

谨慎探索素教、职教

“素质类业务开展以来,虽然不能和学科类培训相比,但总体效果超过预期。”卓越教育(03978.HK)董秘蒋易皇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本以为没什么人会报名,但现在是报满状态。原因主要是学生时间存在溢出,不补课那就学点别的,像围棋、美术、编程都是比较受欢迎的。所以虽然素质类教育不具有刚需属性,但对学科类培训限制越强,素质类培训业务可能就越好。”

“对于周中开展的学科类培训业务,当下是供不应求的状态。虽然工作日接送会一定程度阻碍业务开展,但毕竟家长的消费习惯在短期内难以扭转,惯性还在。”蒋进一步指出。

据其透露,开展K9业务需要从监管方重新拿到牌照。标准在线上线下有所区别,线下与教室面积、教师数量、教师资格证等有关。另一方面,学科类培训预收资金监管已经开展。

记者观察到,近来包括北京、上海等地陆续出台针对学科类教育培训各类型业务的指导价,有分析认为此举将导致学科类培训市场整体规模进一步压缩30%-40%。整体而言,公益性加强,监管态势继续收紧。

所以,即便需求端较为良好,但卓越教育并不打算加码周中学科培训业务,体现出了对监管取向的谨慎,而这种谨慎贯穿了新旧业务的经营。

除素质教育外,卓越教育还将拓展职业教育。公司早期已布局大学四六级、财经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等领域,目前已经完成市场调研和师资积累,计划约于明年一季度推出相关产品,未来打算进一步延伸到公务员领域。

卓越教育表示,选择职业教育是基于多方面考虑。一是监管鼓励的方向;二是上述业务可以依托公司已有的资源。例如大学四六级,教高中的英语老师完全可以胜任;三是从整个就业市场供需环境来看,职业教育领域预期会有一个好的发展。

对于职业教育业务,卓越教育目前选择还是先深耕华南,但最终会采用线上还是线下方式暂未有既定计划。不过,董秘蒋易皇个人认为,线下的方式可以更好的对成人学员进行管理,好出成绩,也可以更多的利用公司已有校区。此外,卓越教育在推广新业务时也不会大规模打广告,主要还是利用原有口碑,“摸着石头过河”。

转型仍有新挑战

在素质教育、职业教育成为教培行业转型的主流选择的同时,一些机构也在开辟其他的“试验田”。

广州某教育城老板贾生(化名)目前正在主推“天空小农场”项目。

“在我们机构阳台布置有机种植箱,希望在城市天台给孩子留一片‘自留地’,以自然体验教育为主线并结合农艺课程,帮助孩子对自然进行认知和探索。”贾生透露,“目前这个理念相对还是较新的。近期已经有家长认领了‘自家土地’,从活动现场反馈来说,效果还不错。我们注意到政府和学校也在做‘城市小菜园’工程,前期也有媒体开展了’最美城市小菜园‘评选活动征集活动,反响还是挺大的。我觉得以自然体验教育为主线并结合农艺课程这样的模式应该是有市场的。”

“我们这边目前学科教育已经全部停了。之前我们也有素质教育课程,占比3成以下,这部分现在是在继续的。目前也在转型的路上不断探索,‘天空小农场’模式我是很看好的,能够结合到教育现状,符合我的教育理念。但这个相对还是较新,后续会出现什么问题现在还不好说,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综合上述情况来看,无论是素质教育、职业教育,还是在其他领域的探索,教培机构的心态均偏向谨慎,且对转型前景并未有确定的预期。正如蒋易皇在谈及卓越教育与中公的竞争时坦言,“中公教育在华南的营收占比为9%左右,作为本地企业拓展以上业务,我们具有一定优势。但职业教育虽具有刚需属性,但从消费持续性来讲,还是不能和K12业务相比。”

而公开资料显示,中公教育今年前三季度亏损达8.91亿元。除省考、编制内教师、事业单位等考试推迟,参培人员下滑外,2021年主要从事校外培训的机构开始转型进入职业教育领域,行业竞争加剧,提升了人力成本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显然,对于正在“挤”向新赛道的教培机构来说,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已经是一片红海,这让他们当前的转型看起来多少有些“赶鸭子上架”的意味。有行业人士则对此分析称,转型是必由之路,在还未找到更好的方向之前,在素质教育、职业教育上“试试”或许也是无奈之举。而在消费刚性更低、竞争加剧、运营管理要求更高的素质教育、职业教育赛道上,原来的K12教育机构或许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从上述判断出发,教育股前期的强势反弹或只是其超跌之后的“价值回归”。某业内上市公司高管告诉财联社记者,股价反弹主要还是因为当下教育公司能做的合规业务较超跌后的价值要高,“这其中不管用什么估值方法,就单指现在能做的业务,这也是一种业内共识。”

“我认为现在教育股已经是相当便宜的,”观察人士杜杰则表示,个人看好家长在素质教育方面得到验证的支付能力,相信外资机构也看到了这个机会。

1.81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