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科创板话题:能源行业新闻
能源行业新闻
话题简介
能源、化工、采掘、黑色有色等领域的热点事件。
财联社9月12日电,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现货连续运行地区市场建设指引》,支持各地探索完善新能源全面入市下的现货市场机制。做好市场竞争与系统运行的衔接,优化现货市场出清机制,形成反映供需关系和调节成本的分时价格信号。开展日前交易的地区,以发用电两侧经营主体自主申报的量价信息出清和结算,通过日前价格信号激励用户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参与系统调节。加快完善可靠性机组组合环节,以负荷预测和新能源功率预测为基础,优化形成机组组合,保障市场环境下的电力安全可靠供应。

完善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参与现货市场机制。推动发用两侧共同参与现货市场,鼓励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新型储能等新型经营主体和用电侧主体“报量报价”参与现货市场竞争,探索按节点/分区电价申报及结算。支持“电源+储能”作为联合报价主体参与现货市场。
09月12日 17:00 5.87W+
财联社9月12日电,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提出,鼓励新型储能全面参与电能量市场。推动“新能源+储能”作为联合报价主体,一体化参与电能量市场交易。推进具备独立计量、控制等技术条件,符合相关标准规范和电力市场注册基本条件,具有法人资格的新型储能项目,作为独立主体参与电能量市场。有序推动新型储能参与中长期市场。
09月12日 09:32 6.76W+
财联社9月12日电,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目标提到,2027年,新型储能基本实现规模化、市场化发展,技术创新水平和装备制造能力稳居全球前列,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标准体系基本成熟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多元储能体系初步建成,形成统筹全局、多元互补、高效运营的整体格局,为能源绿色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仍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各类技术路线及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培育一批试点应用项目,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
09月12日 09:29 6.29W+
财联社9月12日电,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其中提到,推动绿色智能转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电力装备深度融合,加快推进装备绿色化升级改造,通过优质供给创造新需求。引导电力装备领域企业加快全流程数字化转型;结合算力中心建设等新需求,进一步提升配电母线智能化水平;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加快“5G+工业互联网”典型场景在电力装备领域应用。提高电动机、变压器、配电装备等能效水平;促进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备循环,鼓励企业开展退役叶片、光伏组件等再利用,稳妥推进发电机、齿轮箱等高附加值产品再制造。
09月12日 08:58 6.29W+
财联社9月12日电,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其中提到,扩大国内有效需求。依托能源领域重大工程项目,稳定电力装备需求。加快推进陆上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积极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分布式开发、水风光一体化开发。继续实施煤电“三改联动”,推进新一代煤电改造建设,稳妥有序淘汰落后产能。积极稳妥推动重大水电建设,积极有序开发建设抽水蓄能。稳步推进核电开发,积极安全有序推动一批沿海核电项目核准建设。优化全国电力系统设计,核准建设一批重点电力互济工程。推进智能微电网建设和电源电网侧储能应用,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
09月12日 08:56 6.7W+
财联社9月12日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的文章称,完善人工智能应用的创新发展环境。强化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完善应用试错容错管理制度,推动关键重点场景有序开放。加大人工智能领域金融和财政支持力度,完善风险分担和投资退出机制,进一步激发人工智能投融资市场活力。布局建设一批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搭建行业应用共性平台,降低应用创新门槛,促进创新成果高效转化。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加快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构建资源共享、能力互补、良性互动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09月12日 08:11 6.23W+
财联社9月12日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的文章称,深入实施“人工智能+”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扣“人工智能+”行动总体安排,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加强部门协同、央地联动和社会参与,广泛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形成工作合力,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强化人工智能发展的要素支撑。加快高质量语料库和行业数据集建设,完善数据产权和版权、收益分配等制度,加强数据供给创新。统筹布局智算基础设施,充分发挥“东数西算”国家枢纽作用,强化数、算、电、网等资源协同配置。大力推进原始创新与开源生态培育,支持多路径技术探索和基础架构创新,提升模型基础能力。加强人工智能人才引育,超常规构建领军人才培养新模式。
09月12日 08:11 6.52W+
①AI产生的巨大能源需求,正驱动聚变能从实验室走向产业;
②2025年全球核聚变领域的投资持续火热,技术突破和资本涌入正在加速其商业化进程。
09月11日 17:33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张洋洋1.01W+
财联社9月10日电,AI赋能海洋经济,是培育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近期,多地召开会议部署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海洋产业,已有省份印发相关发展行动方案。其中,9月8日,青岛市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联盟启动成立,由华为等担任理事长单位,将进一步集聚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技术等方面资源。9月3日,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召开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海洋”发展座谈会。据悉,浙江省已于近日印发《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海洋”发展行动方案(2025年—2027年)》,力争通过3年左右探索实践,形成一批人工智能赋能发展、融合创新的新范式。另外,福建省“智汇蓝海:探索AI赋能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日前在厦门召开,而深圳也在近期正式发布“AI+海洋”行业应用场景。
09月10日 10:05 5.22W+
财联社9月9日电,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更大,产品更好开了,产业对经济贡献更突出,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消费超过2万亿元,有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和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形成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不过,目前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高端智能车用芯片还存在短板,产业还存在非理性竞争问题。下一步,工信部将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规范产业竞争秩序,持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09月09日 10:48 6.03W+
财联社9月9日电,韩国科学技术院与LG新能源公司的研究团队攻克了锂金属电池中长期存在的枝晶难题,显著提升了电池性能及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相比传统锂离子电池不到600公里的最大续航,新型电池仅需12分钟即可充满70%电量,单次充电可支持车辆行驶800公里,寿命总里程超过30万公里。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能源》杂志。
09月09日 07:15 5.29W+
财联社9月8日电,财联社9月8日电,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到2030年,能源领域人工智能专用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算力电力协同机制进一步完善,建立绿色、经济、安全、高效的算力用能模式。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的理论与技术创新取得明显成效,能源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跨领域、跨行业、跨业务场景赋能,在电力智能调控、能源资源智能勘探、新能源智能预测等方向取得突破,具身智能、科学智能等在关键场景实现落地应用。形成一批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能源相关研发创新平台和复合人才培养基地,建成更加完善的政策体系,持续引导“人工智能+”能源高效、健康、有序创新,为能源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09月08日 10:28 5.37W+
财联社9月8日电,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到,围绕能源保供和绿色低碳转型需求,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虚拟电厂(含负荷聚合商)、分布式储能、电动汽车车网互动等灵活性调节资源中的应用,提升负荷侧群控优化和动态响应能力;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新型储能与电力系统协同优化调度以及全生命周期安全中的应用,推动可再生能源制氢生产工艺智能寻优。强化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能源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和碳排放管理,提升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电、热、冷、气联供的综合能效和降碳水平。推动人工智能在零碳园区、智能微电网、算电协同中的应用,提升源网荷储一体化智能运行水平,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
09月08日 10:28 5.73W+
财联社9月5日电,世界核协会(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周五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30年,全球反应堆对铀的需求将增加三分之一,达到8.6万吨,到2040年将达到15万吨。但随着现有储量耗尽,预计2030年至2040年间,现有矿山的产量将减少一半,留下一个“巨大缺口”,威胁到核电的复兴。报告呼吁该行业确保投资,以找到更多的铀,并从现有的、新的和闲置的矿山中提取铀,以避免供应紧张。该机构警告称:“随着现有矿山在未来10年面临资源枯竭,对新的初级铀供应的需求将变得更加迫切。我们需要大量的勘探、创新的采矿技术、有效的许可和及时的投资。” (英国金融时报)
09月05日 12:34 来自 英国金融时报7.11W+
财联社9月3日电,LG新能源获梅赛德斯-奔驰关联企业电池订单,LG新能源将于2029-2037年供应75GWh电池。
09月03日 08:10 6.05W+
财联社9月2日电,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日发布《关于上海市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新能源”项目立项的通知》。其中提出,现对《二氧化碳电催化制可持续航空燃料与高效能催化反应工程技术》等33个项目予以立项,市科委资助10850万元,其中2025年拨款6620万元。
09月02日 11:35 5.57W+
财联社9月1日电,天眼查工商信息显示,近日,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有限公司、中国核电、浙能电力等为股东,注册资本由约35.31亿人民币增至150亿人民币,增幅约325%,刘叶由董事变更为董事长,同时,新增多位主要人员。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成立于1983年6月,法定代表人为刘叶,经营范围含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核电设备成套及工程技术研发、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知识产权服务、能量回收系统研发、发电技术服务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现由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及上述新增股东共同持股。
中国核电-0.11%
浙能电力-0.58%
09月01日 10:59 5.63W+
财联社8月29日电,今天(8月29日)是全国测绘法宣传日,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一张网建成以来,基准站已经扩展至近7000座,为数字中国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要素保障。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一张网,是北斗系统应用落地的重要配套设施。截至目前,“一张网”已由最初的3363座基准站整合扩充至6951座,其中,国家站420座,省级站3093座,协同站3438座。自然资源部国土测绘司司长陈军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优化完善政策法规,加强数据的共享利用,支撑自然资源管理、城市更新建设,以及低空经济等产业的发展,有力促进北斗产业化发展和规模化应用。
08月29日 11:44 6.1W+
财联社8月29日电,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张铠麟29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发展“人工智能+”要坚持因地制宜,将推动各地立足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科学确定发展重点,形成各具特色、各展实效、优势互补的发展态势,坚决避免无序竞争和一拥而上。
08月29日 10:16 6.11W+
财联社8月28日电,国家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烈宏一行26日到华为云上屯数据中心、贵州数据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调研,实地考察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数据治理等情况,与相关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刘烈宏一行来到华为云上屯数据中心,深入了解华为云服务、数据存力中心建设、公共数据赋能大模型等情况,对华为云在开展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赋能人工智能发展、数字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希望坚持算力、数据、应用、产业联动,在助力数字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在贵州数据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刘烈宏听取企业负责人关于企业数据资产化、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情况介绍,希望充分利用贵州数据资源和产业政策优势,加大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坚持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方向,创新数据企业发展模式,更好服务贵州数字经济发展。
08月28日 21:16 4.96W+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