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科创板话题: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
话题简介
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财联社8月19日电,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19日发布《上海市加快推动“AI+制造”发展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出,实施“模塑申城·AI+制造”行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赋能新型工业化,形成新质生产力。通过三年时间努力,本市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在语料、模型、平台、场景等领域形成一批创新成果。推动3000家制造业企业实现智能化应用;打造10个行业标杆模型,形成100个标杆智能产品;推广100个示范应用场景,建设10个左右“AI+制造”示范工厂;发展5家左右综合集成服务商,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专业服务商,加快形成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生态。
08月19日 10:36 5.77W+
财联社8月15日电,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15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质生产力积极发展。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新增长点不断拓展。高技术产业较快增长,对经济支撑作用持续增强。1-7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2.8%和8.6%。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在加快,促进了新兴行业发展,1-7月份数字产品设备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均保持较快增长。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广泛应用显著提升了算力需求,带动服务器产量大幅增长。
08月15日 11:02 6.28W+
财联社8月14日电,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8月14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国家数据局计划部署一批数据产业集聚区建设试点,以此为抓手,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形成产业生态和规模优势。下一步,国家数据局将持续优化数据产业发展环境,培育多元经营主体,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新动能、新优势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08月14日 10:23 5.61W+
财联社8月10日电,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8月10日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表示,当前是人工智能引领科技范式变革的时代,在国家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大形势下,机器人产业要构建“AI+机器人”的生态系统,更好的发挥其新质生产力的作用。倪光南还表示,这一要求的关键在于提升机器人智能审评,要用脑-眼-行动协同的系统来提高机器人智能水平,真正让机器人能够看见世界、理解世界、行动于世界。 (上证报)
08月10日 18:58 来自 上证报6.43W+
财联社8月8日电,据天津市人民政府网,8月7日下午,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工主持召开市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全市“十五五”规划重点项目。张工强调,重大项目是实现“十五五”规划目标的关键性支撑和抓手。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立足禀赋优势,找准契合点,在战略科技力量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产业链配套、重要民生保障等领域谋深谋实,争取政策支持、纳入国家“盘子”。要坚持系统思维,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一个优化、六个建设”部署,科学统筹产业、民生、安全等多维度,优化基础设施布局,提升能源安全、水安全等保障水平,推进重点区域城市更新,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民生项目,让群众得实惠。要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梳理短板弱项,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效益和支撑条件,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调动好各方推进项目建设积极性。要注重内涵式发展,盘活存量、做优增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用好现有科技创新力量,持续提升各类平台承载功能,切实提高发展质量效益。要坚持开门搞规划,线上线下结合,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进来。要加强市区两级统筹协调,压实责任,做实做细前期工作,切实提高项目的科学性、成熟度。
08月08日 13:37 6.65W+
财联社8月5日电,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聚焦新型工业化重大战略任务,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产融合作,强化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协同,提升金融支持强度精度效度,为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坚持分类施策、有扶有控,推动产业加快迈向中高端,防止“内卷式”竞争。
08月05日 16:08 4.87W+
财联社8月5日电,据武汉市人民政府网,8月4日,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调研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发展。他强调,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更大力度推进原创性引领性科研攻关、强化推广应用、优化发展环境,做大做强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装备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药谷”。

调研中,王忠林强调,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装备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发展风口的朝阳产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要高度重视、抢抓机遇,更大力度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壮大医疗健康领域新质生产力。要推动临床需求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坚持包容审慎监管,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推广、应用。要强化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更好发挥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作用,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要提升服务质效,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服务企业创新成长,为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生态。
08月05日 13:57 6.01W+
财联社7月31日电,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上半年发展改革形势通报会,会议强调,要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走深走实,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
07月31日 19:14 5.26W+
财联社7月30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07月30日 14:05 4.81W+
财联社7月30日电,国家发改委向社会公开征求《政府投资基金布局规划和投向工作指引》和《加强政府投资基金投向指导评价管理办法》意见。其中《加强政府投资基金投向指导评价管理办法》提到,突出基金定位,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政府投资基金突出政府引导和政策性定位,聚焦政策目标,有力有效支持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市场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薄弱环节,吸引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需要长期布局的领域,更好发挥基金作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作用,增强投资延续性。
07月30日 10:41 4.7W+
财联社7月23日电,在科创板开市6周年之际,上交所专题调研上海“模速空间”,并联合徐汇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链企业座谈会,与重点企业、投资机构、保荐机构面对面深入交流,充分听取意见建议,加速构建适配人工智能科创新时代的良好生态。上交所表示,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格局深度重构,科技创新已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本次科创板改革“1+6”政策是继去年“科创板八条”之后,中国证监会连续第二年推出的一揽子更具包容性、适应性的制度改革,是科创板开市“六周岁”后的新征程、再出发。希望不同发展阶段的优质科技企业把握资本市场发展机遇,用足用好政策改革工具,借助资本市场做优做强,以科技创新赢得未来发展新优势。下一步,上交所将按照证监会统一部署,以科创板改革“1+6”政策为契机,广泛凝聚市场共识,携手各方同向发力,以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为战略支点,进一步强化优质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全产品线、全业务链条培育和服务,加快推动典型案例早日落地,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迈上新台阶,助力科创板深化改革谱写新篇章。
07月23日 17:03 5.29W+
财联社7月17日电,全国消费品工业座谈会7月16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会议强调,全力以赴保障消费品工业平稳增长,系统谋划消费品产业发展战略布局,持续完善行业发展政策保障体系,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贯彻落实纺织、轻工、食品、医药等行业数字化方案,扎实开展重点产业链稳链强链工作,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消费品工业推广应用。多措并举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切实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分行业分领域推进中国消费名品方阵建设,有力提升优质产品供给服务能力,全力做好重要民生产品保障。协同发力提升行业治理水平,坚持以“小切口”推进精细化管理,持续加强产业生态培育,加快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打造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集约高效的消费品产业发展格局。
07月17日 20:16 5.02W+
财联社7月17日电,据湖北省人民政府网,7月16日,湖北省副省长程用文到武汉市调研激光产业发展并召开现场推进会,强调要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充分发挥“链长+链主+链创”机制作用,大力推动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帝尔激光,程用文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研发创新、场景应用等情况,并座谈听取有关情况汇报。程用文强调,要坚持目标导向,做大做强创新平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要拓展应用场景,加快激光技术与人工智能、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智能控制和传感等领域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强供需对接,强化要素保障,充分发挥链主引领和链创支撑作用,推动存量升级和增量招引,不断优化产业生态,为提升支点产业竞争力作出更大贡献。
07月17日 14:53 5.21W+
财联社7月17日电,据南京市人民政府网,7月16日,南京市召开全市产业攻坚汇报交流暨推进大会。市委书记周红波指出,推进产业强市战略,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之举、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推动经济企稳回升的必然要求,必须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进一步树牢鲜明导向,坚定不移、持续攻坚。一要攻坚特色集群构建,主攻方向上深耕细分领域,发展形态上深化数实融合、软硬结合,载体支撑上打造特色园区,更大力度推进强链补链延链。二要攻坚链主企业培育,支持企业用好科技创新资源,实现技术攻关“强起来”、链式发展“带起来”、市场品牌“立起来”。三要攻坚产科深度融合,大力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持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不断取得突破。四要攻坚项目招引建设,打好招商引资“组合拳”,做到规模与质量同步提升、存量与增量同步拓展、项目签约与落地同步推进,切实把招商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五要攻坚产业生态优化,更好发挥“4+N”产业基金集群作用,深化“部门+中心+公司”的应用场景推进机制,放大“宁工品推”工作机制效应,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以系统思维营造“热带雨林式”产业生态。
07月17日 14:46 5.54W+
财联社7月9日电,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其中提到,围绕仪器仪表前沿技术创新、重大应用场景需求,以推动短板突破、实现国产替代为目标,开展毫米波、太赫兹电子仪器仪表、在线智能测量质谱仪、高精度原子重力仪、高精度超大力值测量装置等高端计量仪器关键共性计量技术研究,解决中高端产品基础工艺、核心算法、关键零部件及整机核心技术指标等计量测试需求,助力提升典型中高端仪器仪表产品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加强仪器仪表计量测试评价能力建设,以计量技术水平提升支撑典型仪器仪表产品技术创新,推进仪器仪表国产化替代。
07月09日 14:54 5.73W+
财联社7月9日电,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其中提到,面向重大工程、国防安全、新兴产业和民生保障等领域,聚焦先进钢铁、有色金属、无机非金属、高温合金、高性能铁磁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稀土功能材料、超高纯稀有金属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和新型显示材料性能及成分控制、生产加工及应用等计量测试需求,开展专用计量测试装备、方法研制,建设质量技术基础公共计量服务平台和联盟,推动计量与产品标准、检测技术的有效衔接,完善新材料计量测试和质量评价体系,加强计量数据的管理和应用,提高新材料质量稳定性和服役寿命,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新材料产业基础能力提升。
07月09日 14:53 5.79W+
财联社7月9日电,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面向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需求,聚焦集成电路核心计量技术支撑,重点攻克扁平化量值传递等技术难题,突破晶圆级缺陷颗粒计量测试、集成电路参数标准芯片化、3D等先进封装标准物质研制和12英寸晶圆级标准物质研制瓶颈,布局新型原子尺度计量装置、标准和方法创新,围绕几何量、光学、热学、电学等关键参量,突破晶圆温度、真空、气体检测和微振动等集成电路计量技术,研究集成电路关键工艺参数在线计量方法,开展计量测试评价,形成服务集成电路的计量体系。
07月09日 14:52 5.68W+
财联社7月9日电,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其中提到,面向集群智能感知、人工智能传感、人工智能大模型、智能制造等新型技术,开展人工智能算法计量测试关键技术研究及体系建立、自主无人系统关键性能与系统计量等研究,建设跨领域的人工智能计量测试平台,提升人工智能算法性能评估、模型与平台安全性测试评估、新型智能装备测试评价等方面的计量能力水平,推动建立人工智能风险等级测试评估体系,完善人工智能产业计量测试基础保障体系。
07月09日 14:51 5.47W+
财联社7月7日电,上交所近日举办科创板新质生产力行业沙龙第二季第5期“光芯片中国算力新‘燃点’”,邀请德科立、长光华芯、仕佳光子和源杰科技四家领先的光芯片企业,与多家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机构齐聚一堂、深入探讨,推动中国光芯片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上海证券报)
07月07日 10:45 来自 上海证券报5.9W+
财联社7月4日电,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7月3日到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调研。张玉卓强调,要持续提升重要金属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加快有色金属资源勘探、投资、开发、建设、冶炼、加工等全产业链和一体化综合发展,大力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持续推动重要金属矿产增储上产,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树立中央企业良好形象。要努力实现高质量的稳增长,密切关注宏观形势与行业趋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抓好降本增效,聚焦产业链强基补短,谋划布局一批重大项目,有效支撑扩大内需。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资源开发、冶炼加工、工程建设等传统业务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推动以超导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07月04日 17:56 6.5W+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