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创板日报》10月20日讯(记者 郑炳巽) 当下,全球CDMO行业处于持续增长之中。而在全球创新药产业链持续向中国转移的大背景下,国内CDMO赛道的增长更为迅猛。其中,在CDMO细分赛道之中,尤以抗体偶联药物(ADC)赛道表现为佳。
原因在于,ADC药物具备的复杂性和高毒性,对安全生产的要求极高,相较于小分子及抗体药物都具有相当高的准入壁垒。而通过专业的CDMO合作模式,不仅可以极大减少药物开发成本,还可以降低经营风险。据统计,ADC药物的外包率可达到70%,远高于其他生物制剂34%的外包率。
然而,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了众多企业加入,竞争加剧的同时,赛道也呈现出同质化和产能饱和的倾向,后发企业将如何有效突破?
高质量的ADC商业化生产远未饱和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2017-2021年间,全球CDMO市场规模从394亿美元增长至63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2.5%,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246亿美元。
相较而言,2017- 2021年间,中国CDMO市场总量也已经由131.84亿元增长至472.92亿元,2017 -2021年复合年增长率达37.6%,增速高于全球水平。这一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1595.2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CDMO细分赛道之中,尤以ADC CDMO表现为最佳。
2022年,全球ADC CDMO市场达到15亿美元,2018-2022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4.5%,超过同期整体生物制药外包服务市场21.8%的成绩。预计到2030年,ADC CDMO市场将进一步增长至110亿美元,2022-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8.4%。
ADC CDMO赛道的优异表现,显然与ADC药物(抗体偶联药物)自身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据Nature预测,全球已上市ADC药物的市场规模到2026年预计将超过164.00亿美元。
就在10月20日当天,默沙东和第一三共联合宣布,双方已经就后者的3个ADC候选药物达成全球开发和商业化协议,将在全球范围内共同开发和潜在商业化这些候选ADC疗法。根据协议,默沙东将支付第一三共40亿美元的前期付款,并在随后24个月支付15亿美元。
但是,当一个领域展现出巨大机遇而吸引更多玩家加入的时候,往往容易产生“踩踏效应”,行业竞争的同质化现象以及对产能饱和的担忧不容忽视。
关于这些担忧,东曜药业CEO刘军指出,“可以看到很多公司都在搭建偏后端商业的能力,当一个赛道或靶点被普遍看好的时候,早期往往会形成一窝蜂的现象,产能的饱和迟早会到来。”
不过,刘军认为,这也是一个筛选的过程,ADC CDMO赛道有很高的门槛,经过一段时间的竞争之后,慢慢淘汰一批跟不上的企业,优秀的企业就会留下来了。”
在刘军看来,更重要的是,设备的多少并不能简单等同于产能的多少,企业所拥有的发酵罐的数量和大小,也不是产能的象征。真正要看的,是企业承接项目并合规化落地的能力。“我们可以看到,在国内高质量的ADC商业化平台依然有限,真正具备能力的ADC商业化产能远远没有达到。”刘军继续说道,“客户的需求很大,而真正能满足客户长期的药物推进、商业化的生产依然不够。”
后发企业的突围之道
事实上,CDMO赛道除了显现出缺少高质量企业的现状之外,头部企业霸占绝大市场份额的“马太效应”也愈演愈烈。
中泰证券通过选取24个以CRO、CDMO业务为主的外包服务核心企业进行统计,结果显示,2023上半年,CRO、CDMO核心标的板块收入约582.2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前5家企业的收入高达413.5亿元,占板块总收入达到71.02%。
针对这一现象,刘军向《科创板日报》记者称,一些平台化的头部外包企业已经做得很大、很成熟,尤其是面向抗体类的服务平台,无论什么靶点、抗体,经过平台化的流程走下来,基本上可以取得差不多的效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平台每一处都可以做得很到位,“很多情况下,客户除了平台化的服务之外,更希望得到一些定制化的服务。”刘军说道。
“尤其是ADC药物,不仅有抗体部分,还有毒素、偶联等环节,还要确保工艺放大的稳定性,这样的生产过程要求有更细致、更专注的技术,平台化的生产并不一定是最优选择。”刘军认为,像东曜药业这样专注于一个细分赛道,且是从自研转向CDMO、对药物研发的成药性有更深刻理解的企业,在后发赛道上拥有独特的优势。
据了解,东曜药业“全球研发服务中心”已于10月19日在苏州工业园区落成,是东曜药业发力ADC CDMO战略转型的又一举措。该中心核心实验区包含细胞培养工艺开发、纯化工艺开发、细胞建库、分析方法开发及质量控制实验室。
刘军透露,自开启战略转型以后,东曜药业的业务已经100%转向CDMO业务。不过,《科创板日报》记者发现,2023上半年,东曜药业实现营收3.28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的大头仍来自产品销售,为2.78亿元,同比增长167%;来自CDMO/CMO的收入仅为4654.6万元,同比增长105%。
就此,刘军向《科创板日报》记者指出,虽然上半年CDMO贡献的收入看起来不高,但是上半年获取的订单数量大幅增加,未来三年已签署未完成的订单金额大约4.8个亿,潜在的长期合作订单预估12个亿。
“预计今年年底以及明年上半年会有一个明确的体现,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我们下半年的CDMO业务要大幅度高于上半年。而且,因为东曜药业已经不再做自研产品,所以实际上的商业化收入,有近一半来自CDMO,只是我们没有这么计算而已。”刘军如是说。
刘军表示,这些年来通过加码CDMO产能建设,提升核心竞争优势,东曜药业已然是国内ADC CDMO产能最大的企业之一。
据悉,东曜药业目前拥有4条生产线。其中,2条抗体与抗体中间体原液生产车间的总产能已经突破20000L;2条ADC制剂生产线年产能530万瓶,最快运行速度200瓶/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