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美国团队在量子材料中发现世界最薄半导体结 | 每日全球科技要闻
美国团队在量子材料中发现世界最薄半导体结 | 每日全球科技要闻
2025.05.21 21:06

▌美国研究团队提出神经符号人工智能可作为当前大语言模型的替代方案

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等美国多校研究人员提出神经符号人工智能(Neurosymbolic AI)可作为当前大规模语言模型(LLMs)的替代方案。该方法融合了神经网络的数据驱动学习与符号逻辑推理,模拟人类大脑的快速直觉与慢速推理过程。研究显示,神经符号AI在数据和参数需求上更为高效,模型规模可缩小至现有LLMs的1%,同时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此方法有望降低AI开发门槛,打破大型科技公司对AI资源的垄断,实现更可持续和可信的人工智能发展。

▌日本政府重金资助三家核聚变研究所

日本政府计划向国家量子科学技术研究所(QST)、国家聚变科学研究所和大阪大学激光工程研究所注资约1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亿元),以提升其研究能力并加快核聚变技术商业化进程。资金将用于更新实验设备,并对私营企业开放,促进产学研合作。政府目标是在2030年代实现核聚变发电,抢占国际技术领先地位。

▌美国团队在量子材料中发现世界最薄半导体结

芝加哥大学分子工程学院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研究拓扑量子材料时,意外发现该材料晶体结构内自然形成了厚度仅为3.3纳米的半导体p-n结,这是目前已知最薄的此类结构之一。研究通过掺杂锑元素,观察到晶体层内电子分布不均,导致电荷重新分布,从而形成了这些超薄结。该发现为构建超小型、低能耗电子器件提供了新途径,也为理解量子材料中电子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

▌埃克塞特大学发现电动卡车在全生命周期成本上已优于柴油卡车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领导的研究发现,电动卡车在多个地区和车型类别中,其全生命周期成本已低于传统柴油卡车。尽管电动卡车的购置成本较高,但其运营成本显著较低,且电池价格持续下降,使得在中国的中重型卡车和印度的货运面包车等领域,电动卡车已成为更经济的选择。预计到2033年,全球范围内电动卡车将实现成本优势。

▌德国研究团队揭示电子轨道角动量在手性晶体中可控,挑战轨道电子学传统观点

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Forschungszentrum Jülich)发现,电子的轨道角动量在某些手性晶体中不仅得以保留,还能被主动控制。这一发现挑战了长期以来认为OAM在晶体中被抑制的观点。研究团队通过高分辨率动量显微镜和圆偏振光,首次在手性半导体中观察到OAM的存在,并发现晶体的手性会影响电子的OAM方向。这一成果为轨道电子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有望实现基于OAM的信息传输和存储开发出更稳健的电子器件。

▌美国国土安全部发布全球导航工具集保护关键基础设施

美国国土安全部科学与技术局在GitHub上发布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测试向量套件及分发方法论,旨在增强能源、交通和电信等关键领域定位、导航和授时系统的韧性,使其能够抵御自然事件、技术故障、网络威胁等干扰。GNSS测试向量套件包含测试场景和专用工具,可模拟信号干扰、欺骗尝试等挑战,帮助开发者和测试人员生成模拟数据并转化为信号,输入到指定GNSS设备或PNT设备中,评估系统在模拟干扰下的表现,从而提升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哥廷根大学开发新算法揭示蛋白质关键化学键,或重塑化学与医学研究

哥廷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的新算法SimplifiedBondfinder结合机器学习、量子力学建模和结构细化方法,对超过8.6万个蛋白质结构进行分析,发现了此前未检测到的氮-氧-硫(NOS)化学键。这些键不仅存在于已知的氨基酸对之间,还存在于精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半胱氨酸之间。这一发现扩展了对蛋白质应对氧化应激的理解,可能影响多种生物过程,并有助于改进蛋白质模型,推动蛋白质工程、药物设计和合成生物学的发展。

▌美国西南研究院突破sCO₂材料测试温压极限

美国西南研究院(SwRI)在超临界二氧化碳(sCO₂)材料测试中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在300巴压力下达到1150摄氏度的测试条件,刷新了sCO₂材料测试的温度和压力纪录。通过改造高压釜,内部安装感应线圈并外部主动冷却,解决了高温下材料机械性能下降的问题。这一突破不仅支持sCO₂涡轮机材料测试,还适用于熔盐能源生产存储、高超声速研究等领域,为极端条件下的材料测试提供了新能力。

▌浦项科技大学开发新型触觉设备,实现远程实时操控工业机器人

韩国浦项科技大学(POSTECH)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两款新型触觉设备——POstick-KF(运动反馈)和POstick-VF(视觉-触觉反馈),旨在提升人机协作的安全性和精度。设备结合力反馈、增强现实和数字孪生技术,使操作者能够在高风险工业环境中远程实时控制机器人。POstick-KF通过传递机器人与物体之间的力交互信息,实现精细的远程操作;POstick-VF则融合视觉和触觉提示,适用于更广泛的工作空间。这两款设备碰撞率显著降低,尤其是POstick-VF在培训新手方面表现出色。研究成果已发表在《IEEE工业信息学汇刊》。

▌密苏里大学团队利用冷冻乙醇在生物膜上精确刻蚀纳米图案

美国密苏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创新的冰刻蚀技术,利用冷冻乙醇作为保护层,在不损伤生物膜的情况下,使用电子束在其表面精确刻蚀出小于100纳米的图案。该方法首次在紫膜(一种光敏蛋白膜)上实现了高分辨率图案化,且膜厚变化不足1纳米,显示出极高的稳定性和精度。该技术有望应用于生物电子器件、纳米光子学和仿生太阳能材料的开发。

2130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