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德国科学家实现超低温下光子量子操控重大突破 | 每日全球科技要闻
德国科学家实现超低温下光子量子操控重大突破 | 每日全球科技要闻
2025.05.28 08:34

▌韩国研发AI平台推动深科技企业全球化

韩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KISTI)与研究开发特区振兴基金会合作,利用AI技术构建了数据驱动的技术商业化支持体系。该体系通过Apollo平台发掘高潜力公共技术并进行精准企业匹配,同时借助SmartK2C平台定量评估企业全球竞争力,为深科技企业提供从技术发现到市场拓展的全周期支持。该合作将优化研发特区企业的技术转化能力,提升韩国深科技生态系统的国际竞争力。

▌法国SeqOne公司获2000万欧元融资推进AI基因组分析平台

法国蒙彼利埃基因组分析公司SeqOne完成超额认购的2000万欧元(约合1.5亿人民币)成长轮融资,由Supernova Invest领投,Elaia、Omnes等跟投。该公司开发的AI平台可加速下一代测序(NGS)数据分析,已覆盖全球22个国家140个实验室,预计2025年完成超11万例患者基因组分析。新资金将用于拓展美国市场、推进技术研发及并购扩张。

▌英科学家首次发现以医用塑料为食的致命超级细菌

伦敦布鲁内尔大学研究团队首次发现,医院常见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能分泌Pap1酶分解聚己内酯(PCL)医用塑料,该材料广泛用于缝合线、支架等医疗器械。细菌通过降解塑料获取能量并增强生物膜形成,显著提升耐药性和感染风险,这一发现对医用材料安全和院感防控提出新挑战。

▌英国与欧盟推进AI合作接入超算基础设施

英国科学创新与技术部联合欧盟发起AI合作计划,支持公共研究机构申请成为“英国AI工厂天线”的承办单位,对接欧盟AI工厂,接入EuroHPC超级计算资源。该计划旨在提升AI模型复杂性与开发效率,加快医疗、清洁能源等领域技术突破,推动英国AI发展与高技能就业,体现UK-EU新协议下的科研协同成果。

▌国际研究团队破解碳炔-纳米管量子耦合机制

维也纳大学联合意、法、中、日研究团队通过机器学习建模和拉曼光谱分析,首次揭示了碳原子链(碳炔)与双壁碳纳米管间的强振动耦合机制。该研究破解了九年前发现的异常量子态现象,证实尽管两者电子隔离,却存在显著的声子耦合作用。碳炔因其对外界刺激的极端敏感性,可作为纳米级非接触光学传感器,未来有望应用于半导体器件和局部温度检测。

▌德国科学家实现超低温下光子量子操控重大突破

德国帕德博恩大学研究人员首次实现了超高速单光子控制,在接近绝对零度的低温电路中将延迟降至250皮秒以内。他们结合超导纳米线探测器、定制电子模块与低温光学电路,实现了光子状态的实时反馈操作。此技术大幅提升了量子通信与模拟运算的实用性,代表量子信息处理迈出关键一步。

▌日产汽车押注e-Power混动技术扭转亏损

面临45亿美元年度亏损的日产汽车推出升级版e-Power混动系统,通过汽油机持续发电实现全时电驱,无需充电。该技术将应用于北美市场Rogue车型,同时公司裁员2万人并关闭7家工厂。尽管曾与本田洽谈合并未果,日产仍面临现金流压力,正加速固态电池研发以替代现有锂电池。

▌韩国科学家研发新型界面层技术提升锂金属电池安全性

韩国蔚山科学技术院联合庆北大学团队研发气相反应法,去除锂金属电池阳极的原生钝化层,同时形成稳定的固态电解质界面层(SEI)。该层促进锂离子均匀沉积,抑制枝晶生成,显著延长电池寿命并提升安全性。新技术兼具低温工艺和工业化潜力,有望推动高能量密度锂金属电池的实际应用。

▌比利时研究团队揭示AI在蛋白质动态结构预测中的局限性

布鲁塞尔大学生物信息学研究所、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结构生物学研究组及根特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研究炎症与癌症相关蛋白AGP(α-1-酸性糖蛋白),发现微小基因突变和糖基化修饰会显著改变其动态构象及药物结合特性。研究证实,尽管AlphaFold能准确预测蛋白质刚性区域,但对AGP等高度动态的糖蛋白的柔性区域预测存在偏差,其静态训练数据难以反映真实生物环境中的构象变化。

▌英国初创公司利用5000万年古菌实现电池绿色回收

英国初创企业Cell Cycle开发出“LithiumCycle”生物回收技术,通过改造具有5000万年历史的嗜金属细菌,在生物反应器中高效提取锂、钴、镍等关键电池材料。相比传统高能耗冶炼法,该技术无需定制设备,仅需扩大生物反应器规模即可提升处理能力,且细菌可自我再生、消耗CO₂并释放氧气,有望实现负碳排放,或将改变英国依赖海外电池精炼的现状,为电动汽车报废电池提供可持续解决方案。

1.2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