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创板日报》7月2日讯(记者 徐杰 黄心怡)投资上海有哪些好处?
近日,上海市投资促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强服务优环境 进一步打响 “投资上海” 品牌的若干举措》(下称《举措》),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投资上海注入新的内涵。
《科创板日报》注意到,从建立国资并购基金矩阵,发布AI大模型、具身智能、自动驾驶、低空经济等重点应用场景,以及优化投资项目审批、营造市场化招商氛围等多个方面,上海正在通过聚焦重点产业与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服务和环境。
《举措》提出加强金融资源高效供给,包括建立国资并购基金矩阵,设立总规模500亿元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用好1000亿元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加大对重点产业战略性项目和产业链核心关键环节投资力度。
《举措》提到,通过“长期资本+并购整合+资源协同”创新机制,用好并购基金,加大对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供给,充分运用科创债、政策性金融工具等,保障优质招商项目资金需求。
这一系列基金矩阵的布局,涵盖了传统产业升级和前沿技术孵化,既保证了国家战略方向,又兼顾了市场化运作的灵活性,这些创新机制,进一步突破了传统金融支持的单一维度,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富弹性的金融解决方案。
《举措》还瞄准AI大模型、具身智能、自动驾驶、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推动这些重大应用场景优先向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倾斜。并组织开展场景路演、场景对接、揭榜赛马等活动,开展场景应用创新大赛,为获奖企业提供高校实验室、低成本办公场地,还将优质垂类大模型项目纳入全市公共算力调度体系,对模型推理算力项目实施补贴。
这种"场景驱动"的创新驱动模式,相比传统的技术补贴更符合产业发展规律,有助于形成市场导向的良性创新生态,加快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落地。
《举措》也针对科创成果落地明确了一系列举措。包括: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支持海内外重大科技成果在上海落地,提供场地、设备购置、技术创新等方面条件保障。鼓励科创园区、中试基地等持续完善相关政策和配套设施,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吸引和孵化更多创新企业、概念验证中心、共性技术平台等项目落地。
《举措》明确,要加快培育重点产业链,对集成电路、大飞机、船舶海洋、信创产业等重点产业链实施联合体支持政策。支持优质企业以链强链,对于优质项目给予最高产业政策支持,支持产业链上下游重点领域和核心环节项目打包同步落地。
目前,上海已前瞻布局包括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时尚消费品、新能源及绿色低碳、先进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在内的10条重点产业链,率先形成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软件和信息服务四大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全链条创新生态和开放包容的产业环境,向全球投资者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上海方案"。
而这次上海加强对重点产业链生态的系统性培育,通过联合体模式能够有效整合产业链各环节资源,避免"单打独斗"导致的协同不足问题。特别是在大飞机等复杂装备制造领域,这将显著提升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合效率。
此外,《举措》还鼓励引进高层次人才、提高企业注册便利度、优化投资项目审批、营造市场化招商氛围,可谓从人才引进到企业注册再到项目审批,形成了全链条的政策支持体系。
可以看出,较于其他城市的投资环境优化政策,上海此次举措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与亮点,部分城市可能侧重于土地优惠、税收减免等手段来吸引投资,而上海则更注重金融服务创新与产业生态构建。
整体而言,这份《举措》的出台,充分体现了上海"场景驱动创新、资本赋能产业、生态集聚要素"的服务理念,有望进一步提升城市投资吸引力和产业竞争力,也为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注入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