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创板日报》8月25日讯(记者 郭辉)“近期主要受到AI云侧、端侧需求带动,公司订单增长明显。随着这些订单逐步转化为收入,ASIC业务将持续推动业绩增长,为公司未来营业收入的提升提供坚实支撑。”芯原股份今日上午举行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该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在业绩会上如是称。
今年上半年,芯原股份新签订单16.56亿元,同比提升38.33%,主要为芯片设计业务及量产业务订单。其中,其芯片设计业务新签订单7.84亿元,同比增长141.32%;量产业务新签订单6.65亿元,同比增长 39.60%。
在今年第二季度,ASIC业务中设计收入新签订单超过7亿元,环比增长超700%,同比增长超350%;量产业务新签订单近4亿元。戴伟民表示,“这样订单大幅增长的数据,是芯原过往没有的。”
芯原股份上半年亏损有所扩大。半年报显示,该公司期内营业收入实现9.74亿元,同比上升4.49%;归母净利润为-3.20亿元,去年同期为-2.85亿元。单季度来看,芯原股份Q2归母净利润为-9951万亿,环比减亏54.84%。
对于公司盈利前景,戴伟民表示,芯原股份作为平台服务公司,关注业务规模及增长趋势非常重要。只要保持增长、达到一定规模,就能够实现盈利,“规模效应是芯原这类平台型服务公司的特点。”
在业务增长的同时,芯原股份持续扩充研发团队。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研发人员合计1805人,研发人员的占比为89.31%,去年同期为1640人。
戴伟民在业绩会上回应了此前外界对芯原团队规模增长过快的质疑。“坚持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是公司持续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得益于公司优异的招聘质量和高效的培训机制,近年招聘的应届毕业生已完成内部培训并对今年已经展开和正要承接的多个芯片大项目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未来随着行业逐步复苏,公司项目数量增加,这批研发人员将在各自岗位上发挥关键作用。”
针对AI类市场需求,就芯原ASIC定制技术而言,该公司已拥有包括FinFET和 FD-SOI先进工艺节点在内的芯片成功流片经验,目前已实现5nm FinFET系统级芯片一次流片成功,多个5nm/4nm一站式服务项目正在执行。
其他AI算力芯片业务进展方面,据介绍,芯原NPU IP已在全球91家客户的140多款芯片中获得采用,覆盖了服务器、汽车、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10多个市场领域,相关芯片出货已经近2亿颗。芯原的NPU可为移动端大语言模型推理提供超过40 TOPS算力,并且已经在知名企业的手机和平板电脑中量产出货。
此外,在上半年,芯原AI-ISP芯片定制方案也已经在知名厂商的智能手机中量产;今年上半年,芯原面向汽车和边缘AI服务器推出了可扩展的高性能GPGPU-AI计算IP,并且正在与多家领先的AI计算客户深度合作。
戴伟民表示,金融、医疗、教育等众多垂直领域的微调卡跟推理卡的需求量,将大大超过云端训练卡。
不仅如此,“真正赚钱的AI,在端侧”。戴伟民称,自动驾驶是目前最大的端侧应用场景,而智能眼镜则是值得关注的增量市场。
据了解,为满足面向汽车应用的定制芯片的特殊要求,芯原的芯片设计流程已获得ISO 26262汽车功能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今年上半年,该公司车规级高性能智慧驾驶SoC设计平台已完成验证,并在客户项目上成功实施,该平台可为自动驾驶和ADAS等高性能计算需求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芯原各类处理器IP也已获众多汽车芯片企业采用。
在AI眼镜领域,芯原正在着力AI/AR眼镜的技术平台优化和产业化,除了已为某知名国际互联网企业提供AR眼镜的芯片一站式定制服务之外,还有数家全球领先的AI/AR/VR眼镜客户正在与芯原进行合作。
戴伟民表示,AI眼镜的核心需求是轻量、长续航、低成本。如果产品重量低于30g、续航可达8小时、价格在2000人民币以内,预计眼镜销售量能够达到100万到200万的规模,而ASIC的业务模式将能够很好满足这样的定制要求。
